賈榮
摘要:線條是繪畫中描摹客觀事物的最基本的造型因素之一。它是藝術家理解和回應自然形態的最簡潔、最明確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是構成各種視覺藝術形象的基本要素之一。中西方繪畫由于文化傳統、風俗習慣、思想觀念等的差異,以及觀察事物、表現方法和繪畫物質媒介的不同,在線條的認識、運用和表現上都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西方繪畫中的線性因素進行探究,以期從宏觀上把握中西方繪畫中線性因素的差異性。
關鍵詞:線條;表現方法;媒介;差異
一、引言
線條是藝術家們認識和反映客觀自然的一種主觀表現形式,也是構成視覺藝術形象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中西方藝術家創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書畫藝術語言。在中西方繪畫藝術中,對于繪畫中線性因素的認識、理解、使用及其意義各有不同又同垂不朽。由于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審美觀念等的差異,以及對“線”的理解、表現方法、功能、存在的形式和物質媒介的差異,中西方繪畫在對“線”的認識、表現方法和存在形式具有不同的風格特征。本文主要通過研究中外美術繪畫作品中線條因素運用的差異性,推動線性因素應用發展的新方向。
二、線條的表現方法和存在形式的不同
下面分別以中國畫家吳道子和西方畫家馬蒂斯為例談談中西方繪畫中線條的表現方法和存在形式的不同。
(一)吳道子繪畫中的線性表現方法和存在形式
吳道子在繪畫中的線性因素的表現不同于西方寫實繪畫語言,而是以中國的象征性、情感性和意象性的思維、用線條的表現形式來傳達繪畫中作者的情感。《送子天王圖》又名《釋迦降生圖》是吳道子代表性繪畫作品之一,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佛祖釋迦摩尼降生后去朝拜天神廟時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作品反映了吳道子繪畫的基本風格以及對線條行云流水般的運用—簡潔、輕盈。“筆才一二,象已應焉”,展現了中國本土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給觀賞者以更為親切的審美感受。此外,他還更精通于白描,也是后世白描的始祖。《八十七神仙卷》是吳道子珍貴的白描畫卷之一,描繪的人物姿態豐富而優美,線條的運用更是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代表了中國古代白描繪畫的最高水平。這幅作品以純線條勾勒,展現了作者超強的構思以及個人超凡脫俗的繪畫技藝。
根據這兩幅作品線條的運用,我們能大致了解到中國繪畫中的“線”具有感性特征,以自身的情感賦予了線條獨特的生命力。這些線條獨特的生命力、風格,都是中國歷代畫家傾其一生的所感、所悟、所行,通過不斷修飾而表現出來的,線條豐富的表現力以及強烈的裝飾風格,給人帶來截然不同的審美感受,表現出了獨具風格的生命力和獨特的東方藝術風格。
(二)馬蒂斯繪畫中的線性表現和存在形式
亨利·馬蒂斯是野獸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認為“線條不僅可以用來表現形體,而且可以表達意義,畫家應該用構圖、線條和色彩表達自己的感覺”。他的繪畫到了晚期放棄了那些單純而又明快的色彩表現,而是借鑒了東方極具裝飾性風格的線條表現形式,充分展示了他極具魅力的藝術線條。馬蒂斯一生都在尋求新的創造形式,不斷打破傳統觀念,借鑒和學習新的繪畫因素、風格。簡潔的線條、明亮的色彩構成了他極具裝飾性風格的畫風,使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
馬蒂斯作品中的線條極具表現力,它賦予線條情感性,使線條成為表達畫面思想感情的一種載體,簡練的線條,帶有強烈的裝飾效果,他作品中的線條都是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附加的,絕不是雜亂無章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可靠的,節奏韻律感十足。他以曲線、直線以及華麗的色彩創造出極具沖擊力的視覺效果。他曾說過“我在繪畫中想的只是在傳達情感”。《舞蹈》是馬蒂斯著名的作品之一,作品展現了他非凡的藝術風格,獨特的構圖、線條的運用和色彩的表達,使畫面產生了獨特的裝飾性效果。裝飾性的線條以及色彩,和諧的展現了人物的動感和音樂的旋律,畫面中五個人忘我的神情,迷醉于音樂、舞蹈之中,明確的表達了舞蹈給人帶來的身心愉悅。
三、繪畫過程中物質媒介的不同
有什么樣的作畫工具,就有什么樣式的繪畫,物質媒介對作畫展現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中國畫作畫時最重要的物質媒介主要就是國人熟知的文房四寶。中國畫主要是以線為主的一種繪畫風格,而特有的物質媒介是國畫的基礎,沒有獨特的物質媒介就沒有中國畫的獨特性。中國獨特的人文環境孕育了獨特的畫種及媒介,例如毛筆的形狀以及宣紙獨特的屬性,加以水墨的特色,都給線條帶來了獨具風格的生命力。
西方繪畫種類繁多,這里我們主要以油畫這一畫種為例來說明中西方繪畫中線性因素的差異。首先是物質載體不同,更重要的是表現的情感因素不同。油畫中的線性因素與客觀事物本身有關,西畫注重客觀事物再現,運用點、線、面、色附加作者情感具象的表現事物本身。所以物質媒介不同在繪畫中的線性因素是存在差異的。
四、結語
線條是最基本最原始的藝術語言,由于對美學的認識、文化根源以及宗教因素等的不同,在中西方繪畫發展過程中對線條的理解和應用存在分歧,但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互相融合、借鑒。“線”這一古老的藝術語言,在當代煥發著無窮的生命力,中西合璧的繪畫應相互融合、相互借鑒以及不斷發展和創新才能創造出獨具特色的作品。
參考文獻:
[1]賀西林,趙力,張敢,邵亦楊.中外美術史[M].中國青年出版,2016(8).
[2]尹延坤.吳道子繪畫的用線藝術探析[D].山東理工大學,2015(4).
[3]楊連術清.馬蒂斯繪畫作品中的線條[D].河北大學,2014(6).
[4]張婧淺.談中國畫的線條藝術[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