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柯
【摘? 要】目的: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觀察。方法:納入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間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電腦隨機法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結合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評價兩組患者SDS抑郁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DS評分(33.52±2.00)分,對照組護理后SDS評分(42.30±3.26)分,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抑郁癥狀。
【關鍵詞】心理護理;精神分裂癥;抑郁;不良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242-01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城鎮(zhèn)居民的生活壓力也隨之提高,我國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多見于青中年人群,是一種重型精神障礙,疾病治療難度大、病情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患病后患者的主要癥狀以思維障礙、認知功能下降、情感淡漠為主,大部分情況下患者意識清楚、智能表現(xiàn)正常,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確診后會產(chǎn)生極大的心理打擊,可能對疾病預后不報期望,產(chǎn)生多種不良情緒,部分情況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自傷與自殺行為,因此及時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可幫助減輕癥狀[1-2]。文章納入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析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間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電腦隨機法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在18-60歲,平均為(40.5±4.2)歲,病程時間在2-6個月,平均為(4.2±1.0)個月。對照組中男13例、女性12例,年齡范圍在19-61歲,平均為(41.2±4.0)歲,病程時間在2-6個月,平均為(4.0±0.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結果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包括:⑴患者入院后護士綜合評估其病情,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采取分階段心理護理,確定各階段心理護理目標,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⑵入院時護士親切接待患者,主動向患者做自我介紹,拉近護患關系,為患者介紹科室相關規(guī)章制度,解釋用藥情況與治療注意事項。⑶入院1-2周時重點為患者加強健康宣教,解釋疾病相關知識,根據(jù)患者文化水平與個性特點等采取適宜教育方式,講解精神分裂癥與抑郁情緒的表現(xiàn)、抑郁情緒對疾病的危害性、影響因素、治療方法等,不斷提高患者認知水平。護士邀請其他同類型疾病治療成功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增強治療信心,鼓勵其主動與外界溝通,每日與患者保持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與情緒變化,給予心理疏導,耐心解答其疑問,改善不良情緒。⑷入院3-4周時告知患者疾病好轉規(guī)律,了解實際心理需求,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分析自身心理狀態(tài),為患者提供合理發(fā)泄不良情緒的途徑,帶領患者參與文娛活動,培養(yǎng)患者興趣愛好[3]。入院5-6周時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重視對患者與家屬的心理護理,增強家庭支持,提供家庭人文護理指導。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健康教育、護患溝通等。
1.3觀察指標
SDS評分標準:正常:<35分;輕度:35-49分;中度:50-69分;重度:>70分[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
±s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評估兩組SDS評分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SDS評分(66.31±3.60)分,對照組護理前SDS評分(67.01±3.63)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85,P=0.497);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DS評分(33.52±2.00)分,對照組護理后SDS評分(42.30±3.26)分,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t=11.478,P=0.000)。
3討論
近年來我國青中年人群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大部分患者發(fā)病后可能伴隨抑郁癥狀,伴隨抑郁情緒可能會加重基礎病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認知功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增加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難度。
文章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護理前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觀察組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幫助調(diào)節(jié)患者抑郁情緒,避免患者產(chǎn)生自殺、自傷念頭,借助心理護理分析患者抑郁情緒的多種因素,消除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承受心理負擔能力,引導患者樂觀看待生活,協(xié)助患者產(chǎn)生對抗疾病的自信心,增強患者心理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提高患者主動治療信心[5]。患者住院初期重點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認知能力,積極鼓勵患者,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與信心,康復期多輔助患者回顧病情治療情況,為其提供發(fā)泄情緒的途徑,聯(lián)合家屬為患者提供情感疏導,逐步恢復患者社會功能[6]。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抑郁癥狀。
參考文獻:
[1]時慧萍,楊寅寅,史麗娜等.綜合心理護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影響的效果評價[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731-731,734.
[2]李影.心理護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及焦慮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4):257-258.
[3]魯金韻,容彩蓮,徐小麗等.積極心理學指導下的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9):109-111.
[4]王芳,陳靜,薛麗等.行為干預聯(lián)合心理護理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8,15(23):142-145.
[5]李秀環(huán).系統(tǒng)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1):123-124.
[6]徐華,張燕紅,王兆芹等.日記式心理教育在1例反復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3):37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