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瑞
摘要: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我國媒體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此背景下,新媒體應運而生,其是在互聯網基礎之上誕生的一種以移動終端設備為載體的媒體形式。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為順應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新聞攝影記者需要改變傳統思維模式,提升攝影技能,為觀眾呈現出更好的新聞攝影作品。本文對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夠為新聞攝影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新聞攝影;發展趨勢
一、前言
新聞攝影是使用照相機對新聞事實做現場紀實,以圖片的形式對新聞事實進行報道的一種報道形式。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新聞攝影對攝像設備的要求,尤其是手機,輕便快捷,攝像功能也愈加全面,使新聞攝影不再只能用專業的攝影設備才能進行拍攝,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有了全新的發展趨勢。
二、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的發展趨勢
(一)內容來源多樣化趨勢
新媒體環境下,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相繼出現,各種APP盛行,例如: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使人們能夠頻繁地參與信息互動。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網民數量超過8億人,其中,手機上網用戶比例超過98%,達到 7.88 億人[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機具備更完善的攝影功能,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拍攝,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破傳統新聞攝影主要依靠專業攝影人士拍攝的局面,使更多的非專業攝影人士參與到拍攝中。而且,在多數突發事件中,利用手機進行拍攝更加簡便,具有專業設備無法代替的優勢,這激發了人們利用手機攝影的熱情。拍攝到的攝影素材,還可以方便快捷地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傳播,隨時可以成為新聞攝影的內容,因此,新聞攝影的來源更趨于多樣化。
(二)新聞攝影深度化趨勢
將新聞攝影的圖片融入新聞報道中,可以讓新聞報道更具直觀性、真實性的特點。在新媒體環境下,4G 網絡使圖片傳輸的速度更快,受眾范圍更廣,各類新媒體門戶網站、客戶端等盛行,競爭也愈加激烈。要在激烈競爭的新媒體環境下脫穎而出,就要有高質量的新聞攝影圖片和更深度化的內容,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激勵了新聞攝影從業者們去提高自身的攝影技能,尋找獨特的視角拍攝出更高質量的圖片,更注重挖掘圖片背后更多深刻的內容,做出更優質的新聞報道,促使新聞攝影趨于深度化。
(三)新聞攝影圖片造假擴大化
新媒體環境下,雖然帶來一定的機遇,但也帶來新的挑戰,一些不良的風氣影響著整個新聞攝影行業的健康發展,如新聞攝影圖片造假擴大化[2]。由于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的準入門檻比較低,甚至無需具備專業的新聞攝影技能就能拍攝新聞圖片,互聯網的媒體競爭也愈加激烈,一些新聞攝影的從業人員為了吸引受眾,不惜修改圖片,制造視覺沖擊的效果,加上科學技術的發展,圖片處理軟件層出不窮,造假成本低,也給新聞攝影的虛假操作提供便利。而新聞報道以尊重客觀事實為第一原則,這種對原圖片進行修改、拼接等方式嚴重損害新聞的客觀真實性,沖擊新聞攝影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嚴重影響新聞攝影行業的發展。
三、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發展應對策略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發展有圖片來源多樣化、深度化、圖片造假擴大化的趨勢,面對新的新聞攝影發展趨勢,新聞攝影工作者應該順應良好的發展潮流,并積極改正不良的行業風氣,努力提升工作技能。
(一)強化新聞意識,使圖片更有表現力
新媒體環境下,拍攝新聞照片的門檻較低,要在新聞攝影中脫穎而出,新聞攝影內容就要更具深度,這就要求新聞攝影記者提升個人新聞意識和新聞敏感度,并不斷提升攝影技能,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爭取在第一時間到達新聞現場,以便獲得第一手資料,從更專業、更深度的角度拍攝新聞圖片。例如:學會運用對比的方式,善于抓住各人事物之間的對比關系,新與舊、真善美與假丑惡、老與少等強烈的對比,以景寓意、以物傳情,能夠抓住細節,引起觀眾的共鳴。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不一定是大畫面的震撼,吸引讀者的往往是細節,細微的表情、眼神、動作等,都能體現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深度,更具有強烈的表現力[3]。
(二)加強培訓,提高職業素養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行業出現了不良風氣,大量的假新聞不斷涌現,真假難辨,不僅損害了新聞的真實性以及媒體機構的權威性,還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甚至會造成網絡暴力等,嚴重危害網絡安全、社會安全的行為。為減少虛假新聞的產生,扭轉整個行業的不良風氣,就需要新聞攝影記者嚴格遵守新聞職業道德的要求,了解新聞真實的重要性,并堅持新聞的客觀性、真實性原則,還要加強對新聞攝影記者的培訓,使其了解到虛假新聞對新聞行業帶來的危害,并且提高虛假新聞的違法成本,加大對報道虛假新聞的新聞記者懲處力度,凈化新聞攝影行業的環境。
(三)完善新聞攝影信息傳播渠道
充分地利用新媒體信息平臺資源,不斷拓寬新聞攝影的傳播渠道,將新聞內容進行有效傳播,向受眾呈現多樣化的信息。例如:通過一些社交軟件,如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號等,進行新聞圖片的呈現,及時向受眾推送最新的動態和新聞信息,達到專題報道的目的。在新聞攝影工作開展時,還可以對特色新聞進行跟蹤報道,比如:歷史名勝古跡、著名旅游景點等,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受眾獲得更多的新聞信息,從而達到良好的新聞傳播效果。
四、結語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的發展也隨之產生了許多變化,內容來源趨于多樣化的同時,也使得新聞攝影報道的內容愈加深度化。在新的挑戰和機遇下,新聞攝影記者應當強化新聞意識,使圖片更有表現力,加強培訓,提高職業素養,積極完善新聞攝影信息傳播渠道,促進新聞攝影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呂玉潔.淺析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的發展路徑[J].采寫編,2017(2):74-74.
[2]于亮.淺析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7(6):67-67.
[3]錢斌祺.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攝影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7(7):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