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言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科技發展迅猛,與此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加劇。中國人口眾多,人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以各種形式不斷地對黃靜施加影響,使環境的組成與性質發生變化。此外,作為一個傳統的工業大國,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自然環境,隨意開發,無節制使用,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了溫室效應、水富營養化、土地荒漠化、大量野生物種滅絕等環境破壞。環境為人類提供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環境的破壞勢必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
關鍵詞:環境污染;環境保護;人類意識;環境重要性
正文:
一、環境污染現狀
我國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資源總量中約三分之一是地下水,然而,據報道,我國64%的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33%的地下水輕度污染。大量企業將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之中、人類將江河當做垃圾箱,把各種各樣垃圾傾倒進江河中、農田施用過多農藥化肥,殘余農藥化肥經雨水沖刷流入江河伴、時有發生的石油泄漏......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使大量魚類死亡,加速湖泊沼澤化,影響人類的健康。
大氣污染情況嚴峻。產生大氣污染主要是生活和生產用煤,主要污染物是顆粒和二氧化硫,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煤炭資源被過度開采,雖說國家規定大氣排放標準,仍有不少企業在夜晚偷偷排放工業廢氣,如今我國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較高水平,導致酸雨形成,降低人體免疫力,影響呼吸道老問題還沒解決,新問題接踵而來。中國部分城市的大氣污染特征正在由煙煤型向汽車尾氣型轉變,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有害氣體,CO,NO呈加重趨勢,有些城市已出現光化學煙霧現象,北京,內蒙古等城市出現霧霾、沙塵暴等天氣,使得人體呼吸道疾病、肺癌發病率大大增加。
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煤、石油等),過度的開采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使得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儲量日益減少,這些資源終究會被消耗殆盡。能源消耗的同時,大量使用石油。煤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據統計,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臭氧層的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會使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冰川和動土消融、土地沙漠化、缺氧等,危害全球的生態平衡,最終導致全球發生大規模的遷移和沖突。
除此之外,人類環境的污染還有許多問題,如生物滅絕速度加快,導致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土地荒漠化、森鈴銳減等,是人類經濟發展的同時產生的負面影響,大量的環境問題考驗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如今,我們勢必把解決環境問題提上日程。
二、環境保護措施
(一)加強污染處理與生態保護
“2018年全年,在全國嚴重超標被處罰的重點排污單位中,56%都是污水處理廠”,這組今日由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在污水處理方面有極大的欠缺,根據生態環境院發布的報告指出,國內的污水處理廠面臨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排放標準體系不完善、污水處理多頭管理三大問題。根據這一問題,有關部門分析指出,絕大多數污水處理廠不合格就是因上游來水超出其接納標準,導致其治污設施鼓掌頻繁,運行不穩定。資金問題與有關部門對企業預處理水排放監管不嚴是污水處理廠面臨的兩大問題,我國污水處理費用較低,并且對不同地區,不同工業園區廢水處理成本存在差異,導致有的污水處理廠收入不能覆蓋成本。有關部門應著手處理污水處理廠存在的問題。加強對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的監管力度也尤為重要。
保護自然環境。前不久的新聞中介紹了世界上最后一只雌斑鱉死亡,這也宣告著斑鱉的滅絕即將到來(世上僅剩兩只雄性斑鱉),如今,世上“最后一只”越來越多,物種滅絕速度大大增加,這與人類活動離不開關系,人類的利益熏心,殺害大象奪取象牙、對貂活剝皮來換取高額利益、獵殺梅花鹿摘取鹿茸......相關例子不勝枚舉,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完善相關法律,使不法分子得到嚴懲,此外也應加強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提供有效的保護。
(二)提高人民保護環境的意識
現如今,隨處可見亂扔垃圾、浪費資源等現象。在我國,一次性碗筷使用量位居世界之首,紙張使用量也位居前列。然而,在美國,學生用書是循環利用的,一本教科書至少用于8個學生,平均壽命為5年,而我國課本使用壽命僅有半年,我國現有在校中小學生2.2億人,若我國也采用課本循環利用制度,可想而知,可以節約多少紙張!會有多少森林幸免于難!日本發明了一次性筷子,卻嚴禁在國土上砍伐樹木做一次性筷子,他們使用的木塊都是從中國進口。相比之下,提高我國人民環境保護意識相當重要,教育部門有計劃的增設和開展一些環境保護課程和宣揚教育活動,使他們從小建立環境保護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部門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倡使用循環塑料袋,拒絕一次性碗筷,將垃圾分類處理,不亂扔電池等。使環境保護在人民心中扎根,讓全員參與到環境保護當中,才能有效避免環境的破壞。
國家對環境保護方面也極度重視,生態環境部6月5日在20日發布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報告(2013年-2018年)》,報告指出,2013年來,國家經濟持續增長,能源消費量持續增加,2018年人均GDP相比2013年增長39%,多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實現了大幅下降,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PM2.5平均濃度下降42%,SO2平均濃度下降68%,同時,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不斷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力度,為實現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并爭取盡早達峰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國家制定了新的污水排放標準,新華網報道,6月5日,北京污水處理率6年提升至94%。種種數據顯示,我國全力以赴確保環境指標達標,全力以赴使群眾有更多環境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我們要對國家有信心,積極投入到環境保護當中,從小事做起,抵制一次性餐具,節約紙張;外出盡量不使用私家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多種植花草樹木、不亂砍濫伐;拒絕皮草類衣物,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參考文獻:
[1]新華網(www.news.cn).
[2]國家環保網(www.chinaenvironment.com).
[3]《人類生存與環境保護》陳莉娜.
[4]《中國環境污染現狀分析》百度文庫.
[5]《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論文》宋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