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開志
摘要: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愈加嚴峻,近些年來,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的發展和需求,帶來了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影響,酸雨、冰川融化等等,比比皆是。但可喜的是,各國已經陸陸續續出臺了許多關于環境保護的條款,先治理好環境,再求發展,是人類對自身的一種負責任的做法,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融合,相互包容,追求可持續發展,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才是人與自然雙贏的體現。
關鍵詞:人類;生存;發展;環境保護
眾所周知,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但事實上,現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我國的環境狀況都不容樂觀,經濟發展的同時,沒有將環境水平提升上去,部分國家甚至出現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與“地球村”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正逐步逐步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這就使人類對環境的保護又有了新的要求。協調好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當務之急。
一、人類的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一)土地荒漠化
人們對樹木的濫砍濫伐,過度開發,導致了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不斷加劇。沒有了樹木的防護,沙塵暴不斷入侵,這也導致了我國內蒙古地區人們的被迫遷移。沙漠化土地面積共占全球陸地面積的29%,曾經孕育了人類古代文明的幼發拉底河流域早已被荒漠掩蓋,我國黃河流域受災也挺嚴重,這造成了環境惡心循環,加劇了人們的痛苦。
(二)全球氣候變暖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氣溫正成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氣候更是惡劣。造成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對煤、石油燃燒之后的處理不恰當,很多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沒有及時處理,釋放到大氣中去了之后,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溫室效應”。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氣溫變暖,會造成海平面上升、凍土消融等災害,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
(三)淡水資源緊缺
地球表面雖然大部分由水覆蓋,但是,這里面絕大多數是海水,海水過咸不能食用,所以我們人類利用的水資源其實是僅有的一部分淡水。但是近年來工廠污水的排放等等,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淡水資源枯竭,不僅對淡水里面的生物造成了傷害,也極大地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環境。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缺水,近30億人受災。水是生命之源,目前水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重要。
(四)更多的動植物瀕臨滅絕
人類有時不負責任的活動,造成環境惡化,不僅使人類自己受到傷害,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大氣污染,資源減少,珍稀動物的生存環境被嚴重破壞,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地球上的生物正以每日減少160種的速度在不停地消失,每年都有大約1萬~2萬個物種滅絕。科學家預測,如不采取保護措施,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中,將有1/4在未來的20~30年里滅絕。
當然,目前環境的問題不僅僅只有以上列出的幾項,霧霾、資源銳減、酸雨等等,太多太多的問題亟待人類去解決。正是這些環境問題,導致色彩斑斕的生命逐漸減少。為了挽救被破壞的環境,我們又該如何去行動呢?
二、人類對日益惡化的環境的保護措施
(一)控制人口增長。
有關專家分析,按照現目前人口增長的速度,20年內地球總人數極有可能超過100億。人口越多,對資源的消耗就會增多,對水土的壓力就會增大,越來越多的綠地會變為沙漠,生態逐漸惡化,物種會逐步減少。所以,控制人口增長,是人類保護環境的一個重要措施。
(二)開發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地熱能、太陽能等等,不僅不會污染環境,而且還能夠自我恢復,用完一次之后,還能夠從自然界中得到補充,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如果世界各國能夠重視可再生能源,那么我們賴以生存的石油、天然氣、煤等資源的使用壓力將會大大減少,大氣中的空氣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三)完善相關國際條約
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世界各國應該嚴格遵守相互之間成立的各種有關環境保護的公約,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細化,嚴懲破壞環境的行為,增強國際影響力,促進全世界人民對環保的重視,那么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地球家園一定會得到改善。
(四)加強污染治理
人類應該徹底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態度,加強對環境惡化重災區的治理。對工業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進行重點治理,包括粉塵、化學污染等,都應在治理之列。這些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有著巨大的殺傷作用,各國人民應該積極配合政府,團結一致整治這些近在咫尺的問題。
(五)成立環境保護基金會
要想治理好環境污染,與資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各國經濟發展不統一,部分國家或者地區經濟不發達,無法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環境保護中去,導致環境狀況每況愈下。這就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可以成立環境保護基金會,號召全世界人民行動起來,積極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人類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一)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生命。生態系統一旦失衡,將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危害的是我們人類,就比如麻雀被大量捕殺之后,害蟲就會越來越多,進而發生蝗災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因此人類要尊重自然,與環境結合成一體,保持平衡,才是長治久安的措施。
(二)可以充分利用藥用價值、美學價值等。大自然能夠給予人類很多的幫助,蜂毒可治好闌尾炎,水仙花可供欣賞等等,生物的藥用價值、科研價值等等,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個科學家曾經說過,人類可以造一顆原子彈出來,但不能創造一種基因,我們只有保護全世界的環境,才能最后真正地拯救自己,愛護動物,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總之,人類與環境保護密不可分,而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協調問題一直是近些年來經濟高速發展之下人類的一個重要論題。世界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一,而全球氣候也逐漸變暖,部分國家資源已經出現匱乏狀態。唯有全人類共同重視環境問題,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那么我們人類才可能更好地享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便利,才能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人類已經有過“先污染再治理”的教訓,將來的日子里,經濟、社會、科技、環境、資源等共同發展,才是人類真正的發展,真正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郝立杰.環境正義的現實困境及其保障機制[J].寧夏社會科學,2019(03):53-58.
[2]楊強.淺析地質環境保護對策[J].世界有色金屬,2019(03):215+217.
[3]袁達松,黎昭權.構建包容性的世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法治框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基礎[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