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國內醫療體系的改進,導致醫療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公立醫院要想在國內醫療行業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在當前的新醫改背景下,加強自身內部控制的管理水平,重構內部控制體系,同時在新醫改的形勢下不斷地調整和優化,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達到提高公立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本文介紹了國內新醫改背景下加強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意義,同時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以及改進策略。
關鍵詞:新醫改形勢;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
新醫改方案的出臺是為了建立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是一部實現人人都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遠大目標的綱領性文件。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缺乏內部控制體系的操作能力,風險防范意識也不足,給醫院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內部控制體系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深化改革,公立醫院面臨這個新的挑戰,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在預算管理、科技手段、風險評估方面的應用,改善傳統內部控制體系的結構,加強單位負責人的管理意識,組建健全的內部控制組織結構,完善公立醫院的風險評估機制。
一、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重構的意義
(一)強化多元化醫療
公立醫院的管理制度是醫院日常工作的標準,管理制度的實施帶動醫院的多元化管理,在政府引領下,醫院需及時制定新型的管理條例,將整體的醫療模式進行系統的更新,創收新型的管理機制,改革內部控制體系,加強醫療物資的使用率,實行公立醫院的多元化醫療,優化公立醫院的內控制度。(多元化醫療是醫院的手段、服務等多元化,給病人更好的醫療服務)
(二)加強公立醫院醫療物資的核算工作
公立醫院的核算工作需要專業能力強的核算人員進行,根據實際物資數據做出正確的核算,完善醫院的內控制度,提高醫院的聲譽。公立醫院在日常的運行中需要采購大量的醫用器械、設施設備、醫療物資、醫藥用品等,投人大量的資金,這會給醫院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醫院對財務狀況要有一個系統的核算,內控制度的實施,可以準確、高效地完成醫療物資的核算工作。
(三)加強公立醫院醫療成本的預算管理
醫療成本是公立醫院采購醫療物資的預算資金支出明細,醫院在進行采購時會有預算資金,之后再對實際采購資金及預算資金進行績效評價,歸算預算執行率及醫藥物資使用率等。在公立醫院的支出審批上,醫院的授權審批不夠明確,缺乏規范的審核標準,因此醫院尤其需要加強授權審批環節的內部控制,滿足預算管理的要求。
二、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現狀
(一)醫院負責人對內部控制體系的認識不足
醫院負責人管理著醫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公立醫院現階段的內部控制體系還未成熟,需要通過制定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等,對經濟管理的風險進行評估和防范,但是醫院負責人普遍缺乏對內部控制體系的認識,在制定內控制度時經常出現紕漏。在內控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醫院負責人對內控制度的把握決定內控成本的高低,通過對醫院負責人隨機調查顯示,醫院有大半的負責人不清楚內控制度的實施體制和執行程序,造成醫院內控管理混亂的現狀。
(二)醫院內部控制管理形式陳舊
公立醫院現在還處于傳統式的內控管理模式,只是簡單地把內控制度當作醫院日常的財務管理運行,而缺乏對管理人員、組織機構、風險評估等的管控,在一定程度上過大的解讀財務管理的管理模型。大部分公立醫院的內控管理形式也過于陳舊,經濟業務只局限于采購、銷售,在制定財務報告時也沒有相關事實的論證,財務及內控管理負責人僅僅扮演一個付款人的角色,在醫院的實際管控上并沒有可行性的決策,也沒有將內控工作融入日常的運營管理工作中。
三、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重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組織機構
公立醫院在內控體系的重構中還存在許多潛在的、未知的問題,在內控管理中也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醫院負責人對內控制度的組織機構也不夠重視,沒有設立單獨的內控管理部門,難以制衡崗位及部門之間的關系。在缺乏健全內控制度的環境下,很難和諧的平衡各個部門的管理工作,在管理過程中會出現執行程序混亂現象,醫院領導層在下達命令時,缺乏監督體制,可能會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出現大的漏洞,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
(二)沒有完整的內控制度和風險評估程序
在新醫改形勢下,很多公立醫院沒有及時對內部控制體系做出改變,各個管理環節的程序沒有建立起相應的規章制度,缺乏完整的內控制度,導致實際操作不到位,執行力度不足的情況。內部控制管理人員對內控制度沒有完整的認識,沒有建立完善內控制度的概念,使內控制度脫離經濟活動,制度設計脫離實際。對于業務發展及風險評估的執行也沒有健全的監督體系,管理流程和操作程序沒有在事前做好審批,醫院的經濟業務也沒有進行風險評估,內控制度沒有專項監督機制。
四、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重構策略
(一)建立內部控制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
健全的內控制度體系是醫院內控管理工作實行的關鍵,良好的內控環境能加強內控的組織架構和工作體制。設置健全內控體系要先選擇單獨的、專業性強的內控人員,在進行一系列人、財、物的職能篩選后,梳理內控管理結構,建立監督機制,并出具可行、科學的內控制度和流程,明確各類人員的職責,進行細化分工處理,平衡各崗位之間的關系。
(二)增強對內控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要求
公立醫院對內控人員的要求必須逐漸提高,對實際操作小組人員的分配要制定可行的內控管理流程,在開展業務管理時,要同小組人員將內控制度和流程進行溝通,不斷完善內控流程。內控聯絡員要設計健全的內控體系,維護部門的流程優化運行模式,平衡各部門的職責銜接,跟蹤內控管理整改情況,不斷優化、不斷創新、不斷完善內控制度。
(三)健全內部監督及控制評價體系
嚴格的監督機制是配合內控制度的實行而設置的,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定期為醫院的經濟、業務等進行嚴密的審查,解決其存在的缺陷,協調各部門的內控管理工作,對實時問題進行整改,并依照內控制度制定獎懲制度,有效落實內控制度。
(四)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重構關鍵點
公立醫院在重構內控體系時,要對單位機制層面進行改善,關注內控組織、機制建設情況,在關鍵崗位上安排能力強的內控人員,崗位之間的調節要有制約作用。對于業務操作層面,內控管理應先從部門為主,采取相應的執行流程,對業務地點和業務流程進行規整,重點關注醫院的財務收支,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落實內部授權審批制度;關注保護國有資產安全,按照合同管理內容嚴格遵循《政府采購法》《基本建設財務規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等法律法規,有效防范合同風險和經營風險,以及政策風險。
(五)公立醫院實行全面預算管理
公立醫院在重構內控體系時必須實行全面的預算管理,定期核對財務數據,將醫院總體發展的預算進行核算,并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保證預算程序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五、結束語
新醫改的實施,既給公立醫院提供了內控制度改革創新的機會,也帶來了不一樣的挑戰,著實是一把雙刃劍。公立醫院在內控制度的改革上需要從負責人對內控管理的認識及手段人手,再滲透到日常財務、實際操作、資金預算管理工作中,并加強改善內控管理環境和內控管理條件.實現內部控制體系重構.充分發揮內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程燕玲,吳繼萍.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重構[J].會計之友,2017(20)38-39.
[2]張美慧.新醫改環境下完善醫院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探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12):46.
[3]謝漢昌.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與內部控制環境的重塑優化[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31-38.
作者簡介:
葉煊華,佛山市三水區婦幼保健院,廣東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