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洋?蘇彥方
摘 要:舞蹈藝術作為一種刻畫表演者情感的表演形式,以其細膩的舞蹈神情展現和舞者柔美的肢體深得觀眾的喜愛。民族舞蹈是舞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族舞起源于人民生活,通過肢體上的美化,民族舞以日常活動的抽象化作為表現形式,展現一個民族的人民生活風采。民族舞蹈以其活潑的特征來表現人民的生活,和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民族舞蹈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舞蹈的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本文中,我將結合東北民族舞蹈的傳統發展歷程來分析東北民族舞蹈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向。
關鍵詞:東北民族舞蹈;現狀研究;發展趨向
自舞蹈的出現以來,民族舞蹈也就隨之而生,所以說在發展歷程上,東北民族舞蹈有較長的發展周期,現階段的東北民族舞蹈已經有了較完全的表演體系。本文中我將結合我對東北民族舞蹈的研究,將傳統發展歷程作為入手點,分析東北民族舞蹈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東北民族舞蹈的發展歷程簡述
東北民族舞蹈的形成與東北地區的區域特點和經濟生活的發展密不可分。東北民族舞蹈的發展歷史非常久遠,追溯其源頭可到農耕時期,這個時候的東北民族舞蹈主要是為了祭祀山神以及歌頌勞動人民的品行。在幾百年前,東北舞蹈衍生出了東北秧歌的種類,最早的東北秧歌表演形式是載歌載舞,唱跳結合。接著又出現了東北二人轉、安代舞蹈等等舞蹈種類。
東北民族的舞蹈風格非常憨厚,又非常粗放。東北人民非常熱愛自己腳下的土地,東北人民也熱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東北的民族舞蹈就將東北人民的淳樸體現得淋漓盡致。
二、東北民族舞蹈的現狀分析
現代的東北民族舞蹈在過去東北舞蹈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如現代的東北秧歌相比傳統的東北秧歌加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元素,動作幅度也有所增加,更能表現出舞者的情緒和適應觀眾的審美需求。現代的東北民族舞蹈中比較出名的除了東北秧歌,還有東北的二人轉,東北二人轉以男女搭配的形式來表演,東北二人轉大多是將說的話唱出來,表現出人民樸素的生活和對生活的樂觀積極態度。還有現代的安代舞,安代舞是蒙族的舞蹈,屬于東三盟的舞蹈之一,安代舞有極強的蒙族特色,表演形式非常豪放,豪放中帶有美感。這些明顯的分支都是在現代發展形成的,東北民族舞蹈起初并沒有較明顯的分支。這些東北民族舞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以唱跳的形式來呈現,且表演形式非常簡單直接,給觀眾帶來較為直觀的感受,這也就是東北人民直爽的性格特征的體現。
東北人民非常喜歡用載歌載舞的形式來表現自己,所以現在學習東北民族舞蹈的東北人還是有很多,更多時候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即興起舞,但這樣的傳統民族文化的一種,在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困境:
東北民族舞的生存環境惡化。東北民族舞蹈起源于民間,起源于耕種的勞動人民。但由于現代的經濟高速發展,許多人從農村搬遷到了城市,農村本身也有了一定的城鎮化發展趨向,這對于東北民族舞蹈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現代人即使學習東北民族舞蹈,由于其在城市生活的體會更深,很難將東北民族舞蹈本身的韻味表演出來,肢體動作可以模仿,但神韻難以傳承,這是東北民族舞蹈面臨的困境之一。
東北民族舞蹈訓練人員的素質不高。由于是一種民族傳統舞蹈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對于舞者的規范化要求并不是很高,且東北民族舞蹈訓練的人員大部分來源于農村,文化水平有限,這也就導致了舞者的自身素質不高,在對于民族舞蹈進行傳承的過程中不能將其核心思想和內涵完整的轉述,導致傳承東北民族舞蹈成了困難。
東北民族舞蹈缺少規范化的訓練,現代的很多表演流于形式。東北民族舞蹈作為一個民間舞蹈,對于舞者并沒有規范化的要求,舞蹈表現的方式本就比較粗放,更缺少規范化的訓練,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舞蹈表演體系。加上現代化的步伐加快,現代很多表演都在舞臺上呈現,民族舞蹈在上臺表演之前需要對其不適應于舞臺的粗放表演形式進行改良,這就造成了現代很多東北民族舞蹈的舞臺表演流于形式,并不能把東北民族舞蹈的真正內涵表現出來。
東北民族傳統舞蹈和現代化觀眾審美相沖突。現代由于人民經濟的高速增長,觀眾的審美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對于時尚元素的追求意識也日漸加強。東北民族舞蹈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文化,和現代觀眾的審美要求不相匹配。
三、東北民族舞蹈的未來發展趨向
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情形下,東北民族舞蹈的傳承成了問題。東北民族舞蹈在未來民族元素會保存下來,但表演形式一定會有很大程度上的變化。現代觀眾追求時尚化元素更多,東北民族舞蹈一定會向大眾的審美靠近。
東北民族舞蹈在舞者的培訓方面會有較大的改良,篩選舞者的時候會更趨向于選擇在舞蹈方面有一定基礎的舞者,能夠更好的表達出東北民族舞蹈所蘊含的情感;東北民族舞蹈會在表演形式上有一定的改進,由于現代觀眾更愿意選擇觀賞流行的表演形式,東北民族舞蹈最終可能會將所有分支匯成一個舞種,沒有復雜的分類,只有一個大的類型下不同狀態的表演模式;東北民族舞蹈會有一個規范化的訓練模式,舞者根據這個規范化的訓練模式來進行舞蹈的練習,這個模式中對于東北民族舞蹈的不同環節有不同的要求,通過系統化的訓練模式,對東北民族舞蹈的訓練過程進行規范,讓呈現出來的舞蹈更加完整,也更加具有美感。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未來東北民族舞蹈一定會傳承下來,但留存下來的舞蹈形式會和現代我們看到的東北民族舞蹈有很大的差別,東北民族舞蹈的核心思想會被保留,民族特色也會成為舞蹈所表現的中心原則,但會改變從前粗放的表現形式,舞蹈的表現形式更趨向于文明化、規范化,在情感的體現上也會更加細膩,再加上肢體動作美感的完善,在情感上更多的表現東北民族對于生活的熱愛與東北民族精神的核心內涵。
[參考文獻]
[1] 吉云霞.論東北秧歌舞蹈的藝術特征[J].戲劇之家,2019,12.
[2] 杜輝.試談東北大秧歌與二人轉舞蹈的表演形式[J].科技風,2010,24.
[3] 陸欣欣,王海峰.論東北民間舞蹈的繼承與發展[J].藝術廣角,2018,04.
作者簡介:姜洋,吉林長春人,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