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代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給財會行業帶來了巨大變革,社會對財會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未來的財務將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財務,傳統財會人員的定位、崗位、能力需求都將隨之轉變。行業變革帶來了高校財會專業教學改革,財會專業教育體系隨之調整。財會專業的人才培養,應及時更新理念,合理安排人才培養方面的“分”與“合”,提升課程的信息化程度,融合課程體系。
關鍵詞:數字技術;智能財務;財會教學改革;財會人才培養
一、數字經濟時代下的財會行業變革與人才需求變化
當前,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全球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數字技術發展與各領域、各行業融合創新,推動資源要素與模式變革,快速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和變革。當今企業的競爭已經從傳統的產品競爭轉向商業模式競爭。企業需要擁抱數字技術,加強與新業務形態、新商業模式的互動融合,踏上轉型之路,尋求新的價值增長點。
財務部門作為企業價值管理和數據聚集的核心部門,在企業轉型升級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數字技術發展使得傳統的交易處理型工作逐步被AI所取代,財務不僅僅滿足于事后的反映與控制,而需要轉向事前的預測與前瞻性的決策支持。另一方面,企業從規模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也要求財務深入業務價值鏈,提高業務洞察力,實現戰略支持與價值管理。因此,在數字經濟時代,財務需要理解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業財融合、從交易處理型財務轉向價值創造型財務,以支持企業轉型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轉型經歷了會計電算化、集團管控、智能財務三次變革,社會對財會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會計行業面臨變革。未來,財務將成為企業大數據中心。在業財一體化的趨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日漸融合。未來,社會需要的是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財會人才。在此過程中,注冊信息系統審計師會日漸走俏;在業財融合的趨勢下,社會對管理會計的需求將大量增加。
財務云的普及讓傳統交易業務處理的工作從過去的66%降為5%,更多的工作是為經營決策提供服務。財務會計的角色開始發生了轉變,財務融入業務中,由事后監督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監督轉變,不僅要參與業務發展,更要將公司的業務發展利潤最大化。這就決定了以后企業財務部門的功能定位,必將是轉向價值管理,并環繞價值軸線,提供體系化的服務。伴隨著財務功能的轉變,傳統財會人員也面臨轉型問題,財務人員的職能將向著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轉型。企業對財務人員的定位,會由“賬房先生”轉變為“企業軍師”;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能力需求會由“核算、監督”轉為“數據處理十決策支持”;更具體地,財會部門的崗位,將由“會計、出納”等崗位向“費用、分析、預算、咨詢”等崗位轉變。
二、行業變革對高校財會教育方面的影響
行業變革對高校財會專業教育方面最直接的影響是傳統財會專業招生人數大量減少,以及日后學生的就業日趨困難。其中招生人數的變化從2017年起變得明顯。正是數字技術的應用擴散已讓傳統的手工賬和會計電算化日漸淘汰,于此,一場財會專業教學改革正在全國范圍內掀起。
在這種變革之下,高校財會專業教育體系也正面臨著或主動或被動的調整。這種調整將圍繞著以下這些核心詞而進行:信息技術、業財融合、報告體系、數據分析、共享服務。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逐漸進入一些高校的會計、財務、審計等課程的實踐教學,有一些高校正在將財務信息系統方面的課程比重迅速增加,“財會思維十信息化處理”的視角正成為一些高校財會專業發展獨具特色的路徑;還有一些高校將財會人才培養方向界定為“大類的培養+個性化的方向”;另有一些高校將“課程十方法十信息化實踐”作為課程改造的主路徑。
三、行業變革對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一)更新理念,主動適應行業變革
數字技術的應用遲早會滲透到整個行業,最后普及到中小企業。因此,高校財會專業的人才培養,應順應對代潮流,及時更新觀念,適時調整專業課程體系,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傳統財會專業畢業生只需懂財會業務而不會其他業務的習慣,己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要想讓財會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夠適應生存,就需要在調整專業課程體系的同時更新理念。更新理念方面,主要是強化集成化理念。而強化集成化理念,就需要將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相融合;將業務處理與數據分析相結合;將業務處理與實時控制相融合;將事中分析與規劃預測相結合。還要讓學生熟練業務流程,明確以后財會行業的崗位上要做什么、怎么做?在熟練操作財務流程,更要熟悉各個業務流程,將財務流程和業務流程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業財融合與業財一體化。
(二)合理安排人才培養方面的“分”與“合”,提升課程的信息化程度
分,是指將專業課程分類、分層、分方向,并進行分階段教學。合,是指將財務與業務融合、信息化與財會的教學融合、學習與實踐融合、線上線下各種教學模式融合;甚至包括院系專業合并改造或者新建智能財會專業群。通過分與合的安排,彌補傳統教育方式下的薄弱環節,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順利實現學生從出校門到企業崗位的銜接。
國內高校財會專業課程信息化程度方面,目前大致共分為3級。其中,0級:是指沒有任何行動(這種情況基本沒有);1級:包含傳統軟件和系統(mis/erp/ais);2級:是指應用“互聯網+”平臺,諸如云財務。,云會計/云共享中心/云平臺等;3級:使用智能化平臺,像業財融合/智能財務/大數據平臺等。
對于高校而言,當前課程信息化程度停留在2級的比較多,進入到3級的相對要少,所以當務之急是將課程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到3級,而3級信息化教學的可選擇方向應是:系統應用+業務處理與分析。
(三)吸收借鑒有效經驗,融合課程體系
未來的財務將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財務。面對未來,高校財會專業應該積極規劃課程體系,改造專業核心課程的內容;未來財會類專業課程應該有一大部分數字技術方面的課程,像現在IT審計師的日漸走俏正是社會需求的真切反映。在改造課程內容的同時,還要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將多門課程與多種技術進行融合,例如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IT審計等課程進行智能化融合。在信息化教學程度比較低的高校,更要以產教融合的方式,增加開設“智能十”類課程,補充、改造、升級相關實驗、實訓課程;建立財務智能實訓室,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財會專業教學中去,實現課程融合的教學與應用,為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偉寧.展望“大智移云”時代下的財務未來[J].中國工會財會,2019-6-12.
[2]葉琳.大智移云時代財務人員轉型的忍考[J].財會研究,2019(1).
作者簡介:
黃曉莉,陜西廣播電視大學財務管理學院,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