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姣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對于中國人來說,掌握漢字是學習語文的起點,也是學習其他課程和日后發展的基礎。
漢字是方塊形的表意文字,由圖形演變而來,字數多,字形復雜,各種筆畫結構差別細微,難于辨認。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我們就字教字,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低年級兒童的注意力正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但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們容易被興趣和情緒支配,他們的抽象思維還沒有充分發展。因此,在識字教學中老師應該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努力做到不拘一格,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愿意用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進行識字。
文字是枯燥的書寫符號。它分為四類,即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和形聲字。一二年級學生學的字按結構分為兩類,一類是獨體字,一類是合體字。獨體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和會意字,合體字大部分是會意字和形聲字,在教學中以形聲字為最多。對兒童來說,識字不像看動畫片、聽故事,那么有趣。因此,在識字教學中,要運用形象化的圖片、動作、語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他們的形象思維。
1利用漢字形體結構的特點,將生字比擬成某種具體的事物,使之形象化
例如:教學“水”字時,教師先板書出篆體的“水”字,然后問學生:“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個圖形像什么?”學生經過觀察與思考,回答說:“像河里流動的水。”教師就告訴學生:“剛才老師畫的,就是古代勞動人民用圖畫的方式寫成的‘水字,后來經過不斷演化,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邊說邊板書“水”字。讓學生比較現在的“水”和原先的“水”字有什么不同?由哪些筆畫構成?筆順怎樣?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對“水”字的形和義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樣就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
2根據漢字音、形、義的關系,通過動作演示來幫助學生識字
例如:教學“看”字時,老師問學生:“當我們想看清遠處的事物時,一般會用什么動作?”學生們紛紛將手放在眼睛上方向遠處張望。“同學們做得真好,當我們想看遠處的景物時,總會用手放在眼睛的上方用來遮擋陽光,所以,‘看字的上面就是‘手字的變形,下面是表示眼睛的‘目。這樣,通過動作的演示,學生就會很容易地記住字形了。”又如在教“拿”字時,教師通過動作演示,告訴學生拿東西,必須把手合起來,才能拿到東西,所以“合起手來”就是“拿”字。
3通過講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生字
故事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種形式,我利用學生這一特點,經常根據生字的形狀或者是學生對生字難以區分時,我就通過講一些故事,讓學生輕松記住這些令他們頭疼的生字。比如,在教武術的“武”時,我發現學生非常喜歡在右邊的斜鉤上加上一撇,發現這個問題,我糾正了好多次,卻收效甚微。于是我就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武士們去拜見皇帝時,可以佩帶寶劍,可是有一次,一些意圖謀反的人利用這個漏洞對這個皇帝進行刺殺,幸虧皇帝的護衛很得力,拼死保護,最終刺殺行動失敗,皇帝虛驚一場。經過這次以后,皇帝覺得上朝時讓武士佩帶武器實在太危險,決定以后再也不讓武士帶佩劍上朝。從那以后,武士拜見皇帝時必須除去寶劍,否則格殺勿論。講完故事后,我告訴學生武士的佩劍好比你們給“武”字多加的這一撇,如果不摘除會給武士帶來殺身之禍。并跟學生開玩笑說,讓他們“筆下留情”。聽完后,學生們都會心地笑了。自從講完這個故事后,再讓學生寫“武”字,我驚喜地發現錯誤率較以前下降了不少。
4根據字形,讓學生通過形象化的聯想方法來記住字形
4.1學編順口溜
例如,在學了“已、己、巳”后,很多學生分不清哪個是“已”,哪個是“己”,經常是張冠李戴,后來我啟發學生根據這些字開口的大小,編了一個順口溜:開口“己”,閉口“巳”,半開半合是“已”字。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地把這三個字區別開了。再如,在教品字形結構的字時,讓學生套用“三( )為( )”的口訣格式,如三木為森,三日人晶,三石為磊,等等。
4.2指導學生編寫謎語
小學生對謎語有著濃厚的興趣。除了編一些謎語讓學生猜外,更要應該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進行聯想,學編謎語。在學“告”字時,引導學生把字分成“牛”“口”,啟發學生發現“告”字中的“牛”字下方不出頭,就像“牛”沒有尾巴了一樣,學生們經過聯想,得出了“一口咬掉牛尾巴”的謎語。
4.3通過對字形、字義的特征進行聯想
小學生在識字時接觸到的都是生硬的筆畫和生硬的字形,如果將字形在部件上附會一些意義上的聯系,往往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所以要鼓勵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掌握的知識為背景,分析字形,進行聯想。如“商”與“摘”中的“八”和“十”易混淆,可啟發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聯想,有個學生說:“古代的商人喜歡留八字胡。”這樣,學生就記住了“商”字。
5根據偏旁進行識字,一般用于形聲字教學
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如木字旁:大多是與樹木有關聯的字:如松、柏、樺、樹等,代表與水有關聯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與動物有關聯的字:如貓、狗、狐貍等,多與人手的動作有關聯的字:如提、抬、挑、擔等。這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義,看看聲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這樣學生有了認字的積極性,有些字即使沒學也能大體了解字義和讀音。但也有個別字形旁與字義不符的,如學習“犧牲”這個詞,學生知道字義是指為正義事業獻出生命,有的學生提出:“老師,為什么這兩個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得出:“犧牲”過去指殺牛、羊等來進行祭祀活動。學生馬上就理解這兩個字的牛旁的含義。
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多去發現,多去觀察。對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樂學,愿學,想學。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時能做到生動活潑地講解,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