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香珍
摘 要:物理教學中會受到實驗設備及器材的限制,很多的演示實驗難以進行,使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不夠透徹,甚至不能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根據現掌握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從生活中選取物品設計實驗器材,制作比較簡單、方便、實用的物理教具。這不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提高動手能力,而且,制作過程學生通過思考提高學生多向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較好的實現了我們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自制教具;“創新”;動手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教學儀器是物理教學的“魔杖”,是開展實驗教學的必要物質條件,而教具制作便是一種極為有效的途徑。要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必須重視物理實驗的學習。但受到學校實驗設備和器材的限制,很多的演示實驗難以進行,很多教師將演示實驗變為講授實驗,學生沒有體驗的過程,使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不夠透徹,甚至不能夠掌握。因此如何突破實驗設備和器材的限制顯得尤其重要。
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適當挖掘生活當中的物理,正確運用生活當中的物理,對吸引學生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進行演示實驗設計時應盡可能使用學生用生活中常見、常用的物體制作實驗教具,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一研究能使學生養成關注生活,并從生活中學習物理知識的意識,使學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識和規律。
一、學生自制教具(以楞次定律演示儀為例)
1.制作材料
線圈1個、強磁鐵1條、橡皮筋1條、平木板1塊、長木板1條、導線、藍綠發光二極管若干。
2.制作步驟
(1)把長、平木板制作成框架。
(2)用藍色二極管并聯做成“奮”字,用綠色二極管并聯做成“斗”字,藍綠發光二極管正負極反接。
(3)把二極管與線圈相連。
(4)橡皮筋與強磁鐵相連,固定在框架上,并與固定的線圈相對齊。
3.使用方法
(1)上下搖動裝置使磁鐵上下運動,“奮”“斗”兩字就會閃閃發光,用來引入電磁感應現象和楞次定律。
(2)分析磁鐵的運動方向,和發光二極管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方向),操作實驗并填入表一,即可得出楞次定律。
(3)在釘子一邊掛上磁鐵,在另一支相同釘子端掛相同的磁鐵,磁鐵下面加了一個閉合線圈。就可以展示電磁阻尼現象。
4.教學效果:本教具借用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表現出感應電流的方向,比傳統的演示電表,更容易,更直觀,更有趣。同時本教具還可用來展示電磁阻尼現象。
二、自制教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麥克斯韋說過“實驗的教育價值與儀器的復雜性成反比,學生自制的儀器,雖然經常出毛病,但它卻會比用仔細調節好的儀器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大多數鄉下中學實驗室里教學儀器數量有限,而導致教師要求學生一定要按照說明的步驟來操作,否則損壞需賠款。學生帶有這樣的壓力,可能不敢去操作,更不用說去創新實驗。而自制教具取材方便,制作簡單,損壞可以再制作,這是商品儀器無法比擬的,它能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另外,自制教具是可重新制作的,學生操作實驗不用擔心會損壞儀器,學生可以在自制教具上發現問題、想方設法的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制作楞次定律演示儀時,學生發現如果加一個橡皮筋,利用橡皮筋的拉動使磁鐵上下移動,使得通過線圈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感應電流,只要抖動裝置,二極管就會閃閃發光,比我們原本的手握磁鐵演示,更為有趣。還使得他們想到要做更小的裝置隨身攜帶,運動時能發電。他們還想到了把裝置安裝在鞋底下,運動時也能發電,把這些電儲存起來就可以供我們使用。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體現出學生立足于應用,敢于創新的精神。這較好的完成我們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教師在沒有實驗教具下,就利用講授法代替實驗法,而很少根據學生的需求來自制教具。其實,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能合理的利用好自制教具,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實驗過程,遠遠比你用華麗的語言講述百遍的效果還要好。所謂親自體驗才刻骨銘心,并不是紙上談兵。
總體而言,自制教具結合演示實驗教學在理論上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滿足學生認知發展特點的;在實踐上,對學生的興趣度、求知欲望都有提高,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及各方面能力起到一定的幫助,有效地補充和完善中學物理實驗資源,提高演示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值得重視、嘗試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聞娟.積極發揮自制教具在中小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0).
[2]高玉敏.自制教具的地位與作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3(08).
[3]吳迪.生自制教具對于學習效果影響的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