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全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032-02
在1847年,醫師James Y為一位產婦實施了分娩鎮痛,這是產科麻醉的開端。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產科麻醉如今已十分流行,而且十分普遍。在產科一些操作中,實施有效而安全的麻醉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是產婦順利分娩的基礎,也是保證產婦、嬰兒生命安全的關鍵所在。產科麻醉雖然能促使分娩造成的疼痛減輕,但也會造成一些相關并發癥,影響產婦的身心狀態,還可導致產婦或新生兒死亡。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為什么要實施產科麻醉,怎樣才能保障產科麻醉的安全性。
產婦是病人嗎?
在我們意識里,麻醉是在給病人做手術、做創傷較大的操作時才需要實施的。過去的觀念是,產婦不是病人,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過程,實施麻醉似乎是不必要的。可是,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把“疼痛”劃為了第五大生命體征,而分娩中的疼痛是很嚴重的,這種疼痛甚至常人無法想象,也不能忍受,從這個角度來看,產婦不也是病人,需要通過麻醉來減輕痛苦嗎?
產科麻醉中有哪些危險?
產科麻醉中的危險因素,主要集中在產婦圍麻醉期會出現的生理性變化上,另外,不同麻醉藥物也會對安全性產生一定影響,具體如下。
(1)產婦因素
產科麻醉中的危險,主要是和產婦妊娠期發生的一些生理性改變有關。在妊娠期,孕產婦的循環血容量明顯增多,機體負荷顯著增加,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腫、肺充血、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同時,在分娩前,產婦的腹式呼吸明顯減弱,主要是胸式呼吸,同時呼吸道的黏膜容易充血,容易發生水腫或出血,而在實施全身麻醉時,氣管插管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黏膜損傷。另外,孕產婦的胃內壓明顯升高,在麻醉狀態下,發生誤吸或反流的危險也較高,這些問題,都會導致產科麻醉中出現風險。
(2)藥物因素
在產科麻醉中,經常應用的一些麻醉藥物,也可能對產婦、新生兒造成影響。如哌替啶是產科麻醉中的常用藥,通常采用靜脈滴注或肌注方式給藥,鎮痛效果理想。然而,這一藥物可能會對新生兒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而且用藥的量和抑制程度關聯很大。過去常用的嗎啡在常規劑量下,就可能導致胎兒出現呼吸抑制,因此這一藥物目前的應用已經很少了。另外,還有一些麻醉藥物在大劑量應用時,可能會影響新生兒健康,這些都是導致產科麻醉出現風險的重要原因。
提高產科麻醉安全性的方法
產科麻醉醫師不僅要為產婦順利分娩提供必要的麻醉輔助,還需負責新生兒的復蘇,這就意味著產科麻醉醫師身負重任。另外,產婦生理狀況的變化以及多種合并癥,均會導致麻醉風險升高。在實施產科麻醉中,醫師應盡力保障產科麻醉的安全性。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對產婦加強評估與檢查
在麻醉之前,應對產婦展開詳細評估,如對產婦病史仔細詢問,重視體格檢查。這就需要麻醉醫師在麻醉前,首先了解孕產婦的分娩史、健康情況、呼吸道檢查結果、心肺檢查結果、血壓測量值、麻醉史、健康情況等,而且還應根據擬行的麻醉方法,展開一些特定檢查。如在為產婦實施椎管內麻醉之前,應對患者腰背部進行檢查,避免存在腰椎感染或腰椎疾病。
在評估中,若遇到情況相對復雜的產婦,如肥胖、預期存在困難氣道、先兆子癇、雙胎妊娠等產婦,可考慮早期實施椎管內導管。
(2)選擇合理麻醉方式
在產科麻醉中,要想提高麻醉的安全性,首先應該選擇最合適、最安全的麻醉方法。選擇麻醉方法時,需要考慮產婦與胎兒危險因素、麻醉藥物,另外還需要麻醉醫師做出正確的判斷。大多數實施剖宮產的女性,在麻醉時,和全身麻醉相比,神經阻滯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而有些時候,如孕婦存在腰椎病變、子宮破裂、穿刺處感染、胎兒心動過緩、嚴重貧血、精神障礙、心衰、大出血等并發癥時,應盡量選擇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保障安全性。
在選擇麻醉方式時,需對各種麻醉方法的適應癥準確掌握,如全身麻醉適應癥包括以下幾方面:產科急癥、心力衰竭、精神障礙、腰椎感染、凝血障礙等。全身麻醉誘導速度快,產婦在手術中的心血管功能保持穩定,且氣道控制情況良好。然而同時,全身麻醉可能會造成新生兒抑制、氣管插管失敗等,這些需要借助良好麻醉管理加以預防。
值得注意的是,在確定麻醉方案時,應根據胎兒是否有潛在危險因素、產婦健康情況及產婦偏好,制定個性化的麻醉方案。
(3)加強手術配合
在為產婦實施麻醉時,需要重視產科手術的密切配合。如對于全身麻醉狀態下實施剖宮產的產婦,需要嚴格控制給藥時間,從給藥到娩出胎兒,時間應控制在10min以內;從切開子宮到娩出胎兒,時間應控制在3min內。在能將這兩點合理把控的前提下,全身麻醉就不會對新生兒造成過度影響了。
(4)加強規范操作
在產科麻醉過程中,麻醉醫師不僅需要對產科麻醉中不同麻醉方式的優缺點、禁忌癥、適應癥充分掌握,同時還需了解產科麻醉常見并發癥,并注意做好麻醉并發癥的預防工作。一旦發現麻醉并發癥的跡象,要積極處理。在麻醉過程中,還需注意加強無菌操作,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展開操作,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另外,在圍麻醉期,還應加強胎兒相關情況監測,以便在出現問題時,及時給予有效支持。
(5)加強人員及設備管理
人員和麻醉相關設備充足是妥善實施麻醉的前提。對于剖宮產產婦,在手術室內,應確保人員、裝置及設備均充足,且均保持可用狀態。同時,對于并發癥進行處理的相關資源也應保持充足、可用狀態,一旦出現鎮痛失敗、麻醉不足、插管失敗、局部麻醉藥物引發不良反應、呼吸抑制等情況時,產婦可獲得及時的救助。
總而言之,對于產科患者而言,不管是實施椎管內麻醉,還是開展全身麻醉,都有一定的并發癥發生風險。麻醉醫師應重視圍術期綜合管理,術前加強產科醫師和麻醉醫師的溝通,嚴格根據相關規范展開各項操作,制定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案與管理制度,從而最大限度提高麻醉的安全性,為母嬰安全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