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韞 張東東
摘 要:視唱練耳課程兼顧理論與實踐,是音樂課堂中比較重要的科目,將即興元素滲入到視唱練耳教學中,對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記憶力、感知力和理解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即興元素,分視唱中的即興變化練習和音樂綜合聽辨中的即興練習。但即興元素的滲入并非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本文在分析即興元素和即興聯系的基礎上分析了即興元素滲入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價值和局限性。
關鍵詞:即興元素;視唱練耳;教學
視唱練耳是在音樂課堂中占據重要位置,也是一門重要的音樂學科。視唱練耳顧名思義主要由視唱與練耳兩個部分組成,并且樂理知識貫穿視聽練耳的始終。視唱練耳這一學科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和表達能力,需要經過大量的視聽練習才能掌握專業的水準。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水準,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滲入了即興元素,靈活隨機的課堂練習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敏感度具有重要幫助。
一、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即興元素
(一)視唱中的即興元素
視唱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學科之一,屬于識譜技能訓練,一般是在教師指導下,調動學生獨立運用視覺、聽覺、感覺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練習識譜。即興學生之間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環境、閱歷視野等諸多因素導致的差異性使得不同學生對同一首樂譜有不同的理解,演繹出不同的風格,因而,在視唱的即興表演中,每一個表演者也將會演奏出不同的風格。即興元素的滲入對鍛煉學生的視唱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
(二)練耳中的即興元素
耳朵是人類接收音樂的主要媒介,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和美感首先是通過耳朵來傳達的,進而人類才會對音樂做出反應。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耳朵起到關鍵作用,但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耳朵敏感度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亦是不同的。練耳教學是將聽到的內容進行復述,它包含各類拍子節奏、不同結構音程與和弦、各種類別的調式旋律以及多聲部音樂的訓練。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對樂理知識進行記憶和背誦,以及聽大量的曲子去培養耳朵的記憶和敏感度,這種鍛煉是在幫助學生增強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不同音樂的感知力。
二、即興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滲入
(一)視唱中的即興變化練習
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突變。音樂中的節奏亦是如此,音樂節奏是把一段無序的節拍流組合成不同的模式,對長短不同經常重復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樂旋律進行中音階、音符或者音節的長短和強弱等。也因此音樂的節奏被看作是音樂的骨骼,掌握了音樂的節奏,也就大致了解了音樂的模樣。在視唱教學中滲入節奏即興變化練習,讓學生擺脫原始節奏感的束縛,用心去聆聽音樂原本的魅力,再即興表達出對音樂的理解。這個即興變換音樂節奏的過程是艱難的,并非是所有學生都有這樣即興變化的能力,但這個過程是幫助學生迅速成長的關鍵一步。為了培養學生即興變化音樂節奏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即興改變一首樂曲,向學生進行提問,并讓學生認真聆聽改變樂曲,引導學生說出內心的想法,這樣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即興創作的過程。
(二)音樂綜合聽辨中的即興
音樂綜合聽辨是指學生聽辨的內容為帶伴奏的旋律作品,然后將其旋律與伴奏和聲的功能級數正確聽記下來,或通過鋼琴即時復述。音樂綜合聽辨對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復述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這不僅要求學生將聽到的節奏、節拍、轉位、聲調等復述出來,還需要學生借助音樂器具彈奏出來。教師隨機播放一首樂曲,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聆聽、記憶和復述,這種即興的考核對學生來講即使挑戰也是成長的動力。
三、即興元素滲入視唱練耳的教學思考
(一)即興元素滲入視唱練耳的價值
視唱練耳這門學科對學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記憶力都具有較高要求,尤其是記憶力,這決定著學生能否在短時間內記憶一首樂曲的節奏、節拍等元素。將即興元素滲入視唱練耳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中保持著高度的注意力,不會因為跑神或是發呆而導致對樂曲關鍵部分的記憶缺失。即興元素是隨機的,沒有事先安排的,這對學生的瞬時記憶能力是一種極大的考驗,但經過這樣長時間的短時記憶培訓,學生的記憶能力也會有所提高,最起碼學生會總結出短時記憶一首樂曲的方法,這對學生在未來的音樂學習上是有巨大幫助的。即興元素的滲入增強了學生的敏感度,以及對音樂的記憶能力。
(二)即興元素滲入視唱練耳的局限性
即興元素滲入視唱練耳教學中總體上是利于學生學習的,但是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并非所有的學校都會有充分的硬件條件提供給學生使用,尤其是在課堂上,即興元素的滲入還需要依據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而定。其次,隨機滲入的音樂作品,可能并不具有普適性,對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造成困難,達不到增強學生音樂能力的目的。最后,即興練習對學生本身的音樂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音樂水平不高的學生想要真正參與到即興練習中是困難的,這就容易挫傷音樂水平不高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在選擇即興元素參與到視唱練耳教學中時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音樂水平,不應當將即興練習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而要因地制宜,在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狀況。
[參考文獻]
[1] 馮瑤.中國風格視唱作品的創作與教學探索[D].中央音樂學院,2013.
[2] 洛瀟.試論創意性思維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培養[D].中央音樂學院,2013.
[3] 楊有.試論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音樂記憶訓練[D].上海音樂學院,2012.
[4] 羅延舒.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即興能力的培養[D].福建師范大學, 2012.
作者簡介:蘇黎韞,長春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張東東(1968-),男,長春師范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