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茜
摘 要:民歌和地方戲曲的學習在音樂學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多元素音樂交叉綜合發展的今天,對民歌和地方戲曲的了解和學習更是對高職聲樂教學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從民歌于地方戲曲的現狀與其對高職聲樂教學中的具體作用兩方面進行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民歌;地方戲曲;高職聲樂教學
民歌和地方戲曲是中華民族由古傳承至今的特有的音樂形式,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藝術結晶,它的學習利于對傳統的繼承。另外民歌和地方戲曲對于現代音樂教學的影響在演唱技巧、形體方面和對作品的理解方面都能體現出來。接下來本文將主要從它的現狀對它高職聲樂教學中演唱技巧、形體、作品把握度幾方面論述。
一、傳統的繼承與現代的結合
高職聲樂教學中更多的是關于現代音樂方面的教學,民歌和地方戲曲的引進有利于對中華傳統特色音樂形式的繼承及中國現代音樂的更好發展。民歌和地方戲曲都有著濃厚的中國地方特色,與地區相關,形式多種多樣,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發展至今,經過一代代大師的傳承與潤色發展,是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然而隨著現代音樂的逐漸發展,民歌和地方戲曲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漸漸地開始被人們遺忘了,因此將民歌和地方戲曲帶入到高職聲樂教學中去,有利于對傳統的繼承。
繼承與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將民歌與地方戲曲和現代音樂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繼承和發展的共同目的。民歌與地方戲曲的形式不同,與外國引進來的歐美音樂及其他類型的音樂更是不一樣。民歌與地方戲曲在現代音樂中的發展收到了阻礙,可以將這幾者結合起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西方音樂的優點與長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獨有的藝術形式,使得傳動音樂形式得到繼承與發展。
二、利于現代音樂的學習
(一)演唱技巧方面
1.咬字吐字方面
民歌和地方戲曲的學習,有利于音樂學習中咬字吐字的學習。無論哪一種藝術形式,對咬字吐字都是十分講究的,戲曲學習中,有“字正腔圓”、“腔隨調走”等一系列要求,民歌學習中也有著“以字行腔”的特點。除此以外一些地方口音例如南方口音對于發音的把握并不到位,比如“zh、ch、sh”與“z、c、s”發音的區分,有些戲曲中兒化音的處理及過腔的處理、收音的練習能夠幫助因一些地方口音的缺陷來糾正口音,這樣比直接練習普通話要來的有效。另外民歌與地方戲曲的學習也有利于發聲位置的摸索與練習,比如頭腔共鳴的學習。因此對民歌與地方戲曲的學習有利于咬字吐字的練習。
2.呼吸換氣方面
呼吸換氣是聲樂學習中很基礎的學習,要想唱好一首歌必須先要掌握氣息的運用。呼吸換氣的掌握上,地方戲曲與民歌的要求比起西方現代音樂要更加嚴格一些,能夠順暢演唱西方曲目的歌者不一定能夠順暢的演唱民歌與地方戲曲。因為民歌與地方戲曲的演唱講究“就氣行腔”,講究“偷氣”“換氣”的時機,聲與氣的結合要求聲斷氣不斷,這種學習可以應用于現代歌曲的演唱與教學當中,因此民歌與地方戲曲的學習有利于氣息的調節與掌握。
3.潤腔方面
潤腔是指運用演唱技巧或某種作曲方式,對唱腔進行潤色使其更加動聽入耳,比如戲曲當中包含倚音、顫音、滑音等眾多形式的潤腔,中國戲曲中的潤腔形式之多在也是首屈一指的。然而潤腔的學習并不能淺顯的在紙上學習,要想更加深入準確地學習只能通過切身體會與學習。潤腔的學習能夠幫助更好地潤色表演,因此民歌與地方戲曲的學習在高職聲樂教學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4.板式方面
板式就是指戲曲中的節奏,例如常見的成語中地一板一眼的“板”指強拍,“眼”是指弱拍和次強拍,相互配合控制節奏的快慢,與現代音樂樂理知識中的中“節拍”是一樣的道理,節奏性的快慢與變化構成了形式不同的音樂形式,“板眼”與“節奏”的相似即代表著戲曲與歌曲相通的道理。因此對民歌于地方戲曲的學習有利于高職聲樂教學中節奏的掌握。
(二)形體方面
高職聲樂教學中學習的演唱不僅僅是單純對唱的技巧的掌握,演唱即要動聽又要美觀,對“演”即舞臺上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也應進行學習與掌握。民歌和地方戲曲學習中,需要學習在舞臺上表演時的招式,包括如何上臺、如何下臺以及對眼神的掌控,對表演者在舞臺的表演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在舞臺上,要做到有精氣神,一部分就是要靠形體訓練來實現的,腰板要直,眼神不能飄忽不定,演唱中輔以一定的動作會更加能夠傳達歌曲的內涵,因此,民歌和地方戲曲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形體訓練方面是很有幫助的。
(三)作品掌握方面
民歌與地方戲曲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大多來源于現實故事或神話傳說,與我們的歷史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藝術文學性質,對于民歌和地方戲曲內容的理解利于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對作品情感的掌控與表達。多種藝術形式的了解與熏陶也有利于對其他作品的詮釋,能夠更好地掌握不同曲目的風格與內容,進行快速的定位,從而在演唱中準確的表達。因此民歌與地方戲曲有益于高職聲樂教學中對作品的掌握與詮釋。
三、結語
民歌與地方戲曲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音樂形式,對聲樂的學習離不開對它們的了解與學習。民歌與地方戲曲的學習有利于在高職聲樂教學中學生演唱技巧、形體、作品把握度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它們的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姜仁武.淺論民族音樂在高師教學中的地位[J].中國音樂,2003, 04:122+124.
[2] 王小桃.民歌和地方戲曲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 2009,24:120-121.
[3] 楊加力.論加強戲曲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浙江師大學報,1996,01:54-58.
[4] 楊加力.論民族音樂文化與高師聲樂教學的關系[J].藝術教育,2006, 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