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 作為戲曲舞臺道具這一門藝術中,它的舞臺表演效果和舞臺藝術的充分體現離不開舞臺道具的支持,所以舞臺設計中對于舞臺道具利用效率的高低就成為了決定舞臺表演效果的關鍵因素。舞臺表演藝術作為一種綜合性相對較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在表演的過程中涉及到了燈光布景、舞臺道具、服裝人物、化妝配樂等,使環境陳設和裝飾呈現戲劇舞美的一部分,可以揭示人物身份、地位、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將舞臺表演藝術的魅力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關鍵詞:戲曲;舞臺道具;道具的輔助之處
舞臺道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城日新月異,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藝術方面,人們對于美的要求、審美情趣也在不斷地變化,文藝舞臺出現了色彩紛呈的絢麗景象、人們對舞臺藝術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個性化。這種現象不能不使藝術家和舞臺美術工作者重新思考舞臺美術在綜合藝術中所占的地位。
戲曲舞臺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表現,是由表演、燈光、音響、服裝、道具、化妝等等相組合的一個整體藝術。雖說舞臺美術只是戲劇藝術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它卻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它的成功與否要看戲劇的演出整體效果來決定。同樣,舞臺道具和舞臺美術制作也是舞臺美術中的一部分,它從屬于戲劇,從屬舞臺美術設計的藝術“共性”,可以說,演出的成敗與否.同樣離不開舞臺美術的共同創造。縱觀如今中國的戲曲舞臺藝術.不管是什么樣的戲,不管怎么樣的劇目.不都要借助舞臺美術的烘托,才能使其表演更上一層樓,才能獲得更好的更美的藝術效果嗎?
在戲曲舞臺上的大小用具和簡單布景老一輩的人們稱“砌末”。隨后,在不斷的變革中,舞臺道具不斷的改革創新,形成了現在越來越細化,而且還具有了情緒化、性格化等特點舞臺道具。舞臺道具猶如人們一樣,有著身份不同表現不一的表現,或高或低、或貧或富;或喜或悲,或怒或嗔等不同的形象。對于戲曲舞臺配置來說,戲曲舞臺道具哪怕小到一件小品或一塊景片,都有可能影響到戲曲演出的整體效果。所以舞臺道具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能把舞臺生活化、逼真化。
道具的輔助之處
戲曲作為一種舞臺表現藝術,必然要追求一種舞臺上特有的展現美感。如果想充分把戲曲這門藝術表現得美輪美奐,單靠表演是不行的,所以得有道具與舞美相得映彰才能更好地變現出來。而舞臺上的道具不單一以實物為展現,通常的虛實結合,所以有時候,即便是實物,也要對其進行一番美化。這樣做還有一層意義,那就是為了適合不同身份性格、身型的演員。比如《紅樓夢》中用的平安鎖,就比生活中的漂亮多了,同時也是根據演員的實際情況設計的.如果戴到別人的身上恐怕就達不到那種效果了。同樣不同的角色若使用相同的道具.這種隨意的佩戴,也會給人帶來不倫不類的感覺。
向來都有“綜合藝術“這一說,但很多人都認為“舞美是為演員服務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藝術的發展,我們應該這樣理解:一臺戲或者一個劇目,無論演員、編劇、導演、音樂、舞美,都是綜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使一臺戲或者一個劇目成功,整體各部分都應各盡所能地表現自己,展現自己,使自己本身便是藝術的、完美的,且又是能獨立存在的小整體。當然,也包括舞臺美術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道具。因為,它是“演員的第三只手”
考慮到某一個戲或某一個人物,我們設計與制作道具的時候.首先要理解這個戲的深層含義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情特征,并通過對劇本體裁.戲的結構及反映的內容、事件、時代背景、和本劇種的表演風格等的了解,來確定名種需用的大道具小道具、裝飾道具、隨身道具等道具本身的形狀、也彩、輕重以及道具所能賦子的內涵品位和情調。舞臺道具用虛還是用實也是很有講究的,既要考慮到方便實用,又要考慮對表演的配合。比如:“在表演讀書寫字”如果虛用書與筆,恐怕就會顯得毫無根據.缺乏說服力了:若在表演劃船與騎馬時,如果把真船真馬弄到舞臺上。當然也會破壞舞臺藝術的感人魅力,影響、破壞了觀眾在欣賞過程中的藝術想象。為了使戲劇表演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我們所運用砌末道具.或以虛求實,或因虛得實,或以實見空,都應與戲劇表演息息相關,一切都必須取決于戲劇演出。因此,這種設計或使用方法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舞臺藝術,不能與生活真實完全相同。
舞臺道具際除了能適時表現人物形象、精神、情緒以及事件外,并與表演、音樂結合,還能點綴出特定的環境和顯示出特定的氛圍。比如:掛上酒牌,就意味著這是酒家;擺上石桌椅及花池,這就是花園;表現寺廟的清凈,就擺上木魚及香爐;表現官衙的森嚴。就擺放印與驚堂木等;讓觀眾產生聯想的,比如,一根馬鞭不但表示騎馬,還能讓觀眾帶來人騎著馬在奔馳的聯想:一把船槳能表達劃船,也能使觀眾聯想到船舟在清澈的河流上搖晃。舞臺道具在戲劇表演當中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本身所具備的示意性啟發性,既能在無形中幫助演員營造一個虛擬環境吏觀眾對舞臺藝術的假定性帶來無垠的想象,又能給演員的表演帶來自由發揮的空間,因而能帶來極佳的審美效果,讓觀眾欣賞到演員表演的藝術魅力。
結語
舞臺美術工作實際上并不是所謂的“技術工匠”這么簡單,我認為應該是有思想有創造的藝術家。本來,舞臺道具在中國戲劇表演的實際運用中,原本就是有其特定的藝術規律的,即表演離不開舞臺道具,舞臺道具也只有和表演有效地融合才能發揮它獨具的藝術功用。如此看來,我們還真的無法把對舞臺道具的方式簡單地加以總結。因為我們不論把道具歸納為象征性的,還是寫意的,抑或是寫實的,都必須根據戲劇表演的特有規律進行審視和恰當安排。而作為一名舞臺美術工作者,就要肯于思考,敢于創新,要掌握好舞臺的藝術規律及知識,才能在每個戲的設計及制作上都以完美、簡約、個性化的道具展現在觀眾眼前和輔助演員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