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勇
摘要:羽毛球運動是我國競技體育中的優勢項目。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除了職業運動員外越來越多人群投身羽毛球運動,其中青少年投身羽毛球運動的人數也每年呈增長趨勢。本研究旨在讓青少年在羽毛球運動中步伐的運動更加靈活,使其在羽毛球運動中技步伐與戰術在比賽當中的運用也更加靈活。
關鍵詞:羽毛球;靈敏;訓練干預;實證研究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選擇為20名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從事羽毛球運動的男性青少年,均為業余運動愛好者,將20名參與訓練的實驗對象進行隨機分組,分為2組,每組10人,建立實驗組與對照組。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搜索了中國期刊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 查閱大量有關數據統計資料及文獻資料羽毛球運動中步伐的靈敏訓練作為參考。
1.2.2邏輯分析法
對已有的論文材料、學術專著,運用歸納、演繹、類比等邏輯分析方法,對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并運用邏輯學原理,結合各體育學科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
1.2.3數理統計法
對本研究所統計的指標數據進行審核與復查后,將數據輸入到計算機進行歸類整理并建立對應數據庫。運用Excel2007以及簡單使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對測試的數據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運用體育統計學相關知識,對數據進行定量分析。
1.2.4對比分析法
通過將實驗前后不同時期對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并對所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系統歸類與對比,從而探究靈敏素質訓練對羽毛球技術與競技水平的訓練效果的影響。
1.2.5實驗法
在本課題的研究中,穿插了一個為期10周的靈敏素質練習,主要以步伐訓練為主,通過在訓練中腳步的移動來鍛煉運動員的靈敏素質。
2 結果與分析
2.1羽毛球靈敏素質訓練專項性概念
經過靈敏素質測試后,運動員開始進行變向能力訓練計劃。以下內容主要探討靈敏素質訓練后的幾個重要方面,如專項性、練習手段,以及對設計訓練計劃的要素的控制以達到最佳效果。以下部分將闡述專項性概念,因為它與靈敏素質訓練密切相關。
2.1.1專項性
專項性(Specificity)是指與運動員項目密切的訓練。因此,運動員要充分利用訓練來獲得專項能力。訓練的專項性可被應用于供能系統、肌肉群和動作模式方面。例如,一位美式橄欖球前鋒可以把發展上肢、下肢力量和爆發力的抗阻訓練與短距離結合起來訓練,因為這些都是次位置運動員必須具備的素質。
發展靈敏素質的專項訓練應考慮運動時的空間因素。換句話說,在一個運動項目中,靈敏素質測試應根據運動空間大小來制訂。
變向動作是在運動過程中斷續發生的,所以,在靈敏性訓練中,對既定運動項目的能量要求進行考慮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靈敏素質動作往往在非最佳狀態下發生,這是因為運動過程中其他動作也需要消耗能量(如跳躍、攔截、直線跑)。因此,把靈敏素質練習貫穿于整個訓練階段,通過在接近專項運動的環境中進行變向訓練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運動員訓練時的場地情況應被納入考慮范圍。研究表明,運動員在不同類型場地進行測試或比賽時會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比賽環境對比賽成績造成影響。
總之,這些研究結果強調了體育比賽中不同場地對身體的影響。訓練中的場地表面應與運動員比賽時接近。
2.1.2訓練的轉換
傳統的下肢阻力練習(挺舉、深蹲、硬拉能提高靈敏素質成績。實際上,如果運動員只進行下肢阻力練習,大部分人的靈敏素質都不會有顯著的提高。但是,有研究發現,把力量訓練與靈敏訓練結合起來會產生積極的效果。如前所述,靈敏素質以急?!饎觿幼鳛樘卣鳎ㄖ苿恿推饎悠鹆?。以超出運動員平時適應力的運動強度,對他們進行負重深蹲訓練,會促使運動員在快速變向時作出更有利的調節。
受試者進行不同形式的跳躍訓練,包括水平面上向前跳、單腿側跳和雙腿側跳。一段時間后,運動員完成T測試和伊利諾斯測試需要的時間縮短了。這種跳躍訓練之所以可能會提高變向能力,是因為在跳躍中和靈敏素質測試中應用了相似的動作模式和體質特征。在T測試和伊利諾斯測試中,進行側向和前向移動時對身體的要求與向前跳、側跳訓練中的要求是一樣的。因此,在靈敏速度訓練中,要把這些跳躍練習加入到訓練計劃中。
靈敏性練習手段能有效提高變向能力。具體來說,把一般靈敏素質訓練(變向跑)或靈敏性練習與橄欖球、排球和足球運動員的實際訓練結合在一起。在經過專門的變向訓練后,運動員的靈敏素質顯著提高。也就是說,為了發展靈敏素質,運動員需要進行有靈敏素質練習的訓練。
2.2羽毛球靈敏素質訓練計劃設計要素
無論訓練計劃的目的是提升力量、速度還是有氧耐力,都需要短期和長期規劃以使訓練效益最大化,使運動疲勞和損傷最小化。這就需要對運動員的訓練計劃科學化設計。這些變量包括在一定階段內的練習手段的選擇、練習順序、頻次、強度、訓練量和休息時間(表2)。
根據運動員的練習狀態和練習的復雜程度進行相應調整
2.3靈敏素質訓練的練習手段
靈敏素質練習在距離、時間、變向數量和運動模式方面都存在不同。這些要求改變了每種練習的復雜度,因此在為特定人群選擇練習形式時需要考慮到這些因素。
和其他練習一樣,必須使用正確的運動技巧。在整個靈敏素質練習中,運動員應保持頭部姿態自然、眼睛直視前方。運動員經常因為疲勞或習慣過度伸展頸部或收攏下頜,必須糾正這些行為,以提高運動員運動能力的發揮,降低受傷風險。任何變向練習應自上而下開始,即頭部先變向目標方向,然后才是身體的其他部分。另一種方法則是運動員的眼睛先變向目標或轉動方向,身體隨后。在發生變向的實際過程中(制動階段),降低身體重心將會使運動員以更快的速度進行急停和啟動。
最后,手臂動作有利于運動員發揮身體的變向能力,因為手臂為身體提供平衡并幫助進行旋轉,從而使得身體發生變向。例如,假設有一位運動員在5yd往返跑中進行單一身體變向,在他從落地腳(制動階段)起跳后,他的手臂(與落地腳同側的手臂)外側將與軀干交叉,從而能夠旋轉身體朝新方向移動。在此過程中,運動員應盡量保持手臂接近身體以達到轉體阻力(揮動手臂遠離身體造成的阻力) ?最小化。換句話說,身體重心越接近旋轉中心(軀干中心),轉體動作就越輕松。這需要保持手臂始終接近身體。
2.3.1轉髖(ZARIOCA)
2.3.3六邊形(Hexagon)
目的:
發展 靈敏素質。
步驟:
標出邊長為2ft的六邊形(邊長可變),運動員應按照以下動作步驟進行練習:
·站在六邊形的中心,面對指定方向。
·面對指定方向時,雙腳跳出六邊形的每邊。
·既要順時針跳躍也要逆時針跳躍并進行計時。
復雜的變換方法
·單足跳
·改變六邊形的邊長
2.3.4 20yd往返跑(20—Yard ?Shuttle)
目的:
發展變向、腳步和反應時能力。
步驟:
運動員應按照以下動作步驟進行練習:
·兩腿成開立姿勢,跨過起始線。
·向右轉身、快跑并用右手觸摸5yd遠的一條線。
·轉回左邊、跑過10yd距離并用左手觸摸遠處線。
·轉回右邊、跑過5yd距離,穿過起始線完成練習。
復雜的變換方法
20yd組合靈敏素質練習。運動員可以單腿分別完成不同的練習(如快跳、Carioca 舞步、跨步跳等)。
2.4羽毛球項目中進行步伐移動訓練的實證分析
通過10周的靈敏素質訓練,在實驗前后均對20名運動員的得分能力進行了分別測試。要求進行得分能力測試的比賽對象水平控制不變。
2.4.1同質性檢驗
表3 ?獨立樣本檢驗
萊文方差等同性檢驗 平均值等同性 t 檢驗
F 顯著性 t 自由度 顯著性(雙尾) 平均值差值 標準誤差差值 差值 95% 置信區間
下限 上限
前測30m成績 假定等方差 .484 .496 .667 18 .513 .03200 .04795 -.068
75 .13275
不假定等方差 .667 17.734 .513 .03200 .04795 -.068
86 .13286
前測得分能力 假定等方差 .719 .408 .429 18 .673 .100 .233 -.390 .590
不假定等方差 .429 17.413 .673 .100 .233 -.391 .591
由上表數據可以看出,P值>0.01,說明樣本具有同質性,之后所進行的訓練效果的對比具有科學性。
2.4.2訓練效果對比
表4 ? 配對樣本統計
平均值 個案數 標準差 標準誤差平均值
配對 1 前測30m成績 4.2900 10 .10044 .03176
后測30m成績 4.1610 10 .06740 .02132
配對 2 前測得分能力 3.00 10 .471 .149
后測得分能力 6.50 10 .527 .167
表5 配對樣本相關性
個案數 相關性 顯著性
配對 1 前測30m成績&后測30m成績 10 .596 .069
配對 2 前測得分能力&后測得分能力 10 .447 .195
表6 ?配對樣本檢驗
配對差值 t 自由度 顯著性(雙尾)
平均值 標準差 標準誤差平均值 差值 95% 置信區間
下限 上限
配對 1 前測30m成績 - 后測30m成績 .12900 .08103 .02562 .07104 .18696 5.034 9 .001
配對 2 前測得分能力 - 后測得分能力 -3.500 .527 .167 -3.877 -3.123 -21.000 9 .000
通過表格數據可以看出,P值均小于0.01,說明實驗后的得分能力以及30m能力水平與實驗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通過對本實驗訓練反饋數據的解讀,可以看出,通過為期10周的步伐移動教學訓練,參與訓練的學員的腳步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其30m速度得到改善,競技得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加強。
3.1.2靈敏素質練習的訓練計劃要素是需要收到計劃制定者所關注的,主要有以下幾點:練習手段的選擇、練習的順序、練習的頻次、練習的強度、練習量、休息以及訓練計劃的結構等。
3.1.3通過一般和專項的靈敏素質訓練,實驗結果反映,實驗組學員在訓練后的靈敏素質水平等到了明顯加強,其步伐的連貫性與得分能力也得到了加強,通過觀察可以看出,運動員通過靈敏素質訓練后,其技步伐與戰術在比賽當中的運用也更加靈活。
3.2 建議
3.2.1 教練員在訓練中應當根據運動員靈敏素質的具體狀況分別進行發展蹬腿發力的動作速度、步法移動變換能力、背肌腰腹部 肌肉的協調能力、下肢耐力、腳踝膝關節小肌群力量以及步法移動變換能力與之相關的靈敏素質的專項訓練。
3.2.2在靈敏性訓練中,對既定運動項目的能量要求進行考慮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靈敏素質動作往往在非最佳狀態下發生,這是因為運動過程中其他動作也需要消耗能量
3.2.3在進行羽毛球步伐移動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當注重對運動員訓練進行訓練的轉換,從而通過該方式,使其綜合訓練效果更佳,而不單一只是某一項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史偉娟. 羽毛球運動員靈敏素質訓練的內容和方法[J]. 搏擊(體育論壇),
2010,08:48-49+60.
[2] 殷洪洲. 四川省高校男子羽毛球運動員專項運動素質評價體系構建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3] 王樂. 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青少年男子羽毛球運動員下肢力量訓練對專項速度素質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3.
[4] 闕寧. 青少年男子羽毛球專項體能訓練測量指標體系構建[D].成都體育學院,2014.
[5] 何佳佳. 羽毛球訓練對小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4.
[6] 王興琳. 羽毛球專修學生體能訓練有效性的分析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