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遠
摘要:基于社會整體態勢的發展,國民經濟取得了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人們在生活質量方面的要求也持續提高,這給電視新聞的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如何保證電視新聞對觀眾的吸引力成為重點研究內容,而對于電視新聞來說,畫面語言、攝像技術均是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本文以電視新聞攝像的畫面語言、攝像技術為重點內容展開研究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促使我國電視新聞行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電視新聞;畫面語言;攝像技術;研究分析
所謂的電視畫面語言并不等同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語言概念,它一種較為廣泛的定義,可以大致概括為一切可以對觀眾產生視覺吸引的電視圖像元素,而這些元素均誕生于攝像機,換言之,攝像技術會直接影響電視新聞畫面語言。眾所周知,電視新聞畫面語言存在多元性,要想準確的將一些信息傳遞給觀眾,需要從聽覺、視覺兩個方面著手,所以電視新聞畫面語言可以劃分為三種,即聽覺語言、視覺語言、合成語言,但其中的視覺語言,即畫面語言屬于基礎元素,要想提高電視新聞的吸引力,畫面語言的改進必不可少,同理,影響畫面語言的攝像技術也至關重要。
一、電視新聞畫面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電視新聞具有形象與直觀的特點,可以為觀眾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電視新聞一定要保證觀眾可以“眼見為實”,所以其存在的根本條件便是良好的真實性,這樣才能對虛假報道產生有力的打擊作用,而真實性也是電視新聞發展的重要基礎。一般情況下,電視新聞要想保證真實性,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時間、地點、人物以及原因等等,只有保證上述元素的真實性,才能確保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因上述元素是人們獲取事實真相不可或缺的條件。除此之外,還要嚴格篩選電視新聞中所呈現的各種材料,確保其是有據可依的。最后,電視新聞還要摒除主觀性,保證良好的客觀性,在呈現給觀眾時不存在主觀情感色彩。也因此,很多觀眾都認為,現場報道是一種了解事實的最佳途徑,分析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電視新聞存在畫面語言,通過攝像技術所呈現的畫面可以幫助觀眾直觀的了解“案發現場”,進而更好的獲取事件內容、發生時間、發生地點、發生過程以及最終結果等。其二,電視新聞存在聽覺語言,通過事件現場的聲音以及記者播報內容,觀眾可以獲取事件發生的動態進程以及背景等人,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而電視新聞畫面的真實性,需要以事件源頭為出發點,保證所選擇的畫面具有典型性,然后通過嚴謹思維、科學態度對其中的細節進行還原,保證觀眾所獲取的畫面語言、聽覺語言真實、自然、樸素,所以對于電視新聞而言,畫面真實性的基礎保障主要在于可觀性、自然性。
二、電視新聞畫面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電視新聞畫面的典型性是其吸引觀眾的重要特性,對新聞推廣至關重要。典型性電視新聞畫面可以提高觀眾的記憶點,甚至給觀眾內心帶來沖擊。因此,新聞記者在報道新聞事件時,需要確保新聞內容具有較好的吸引力,而且采訪過程中,需要具有較強的典型性觀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報道的新聞事件符合觀眾的喜好、興趣或是求知欲。同時,還要借助攝像機巧對事件發生現場、過程等細節進行采集,以確保觀眾直觀了解事件全過程,給觀眾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沖擊等。目前,我國電視新聞在典型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每天定時播放的新聞內容中呈現的最多的便是生態環境、座談會、領導會晤等內容,加之攝像畫面缺乏典型性,導致新聞成為了流水內容,觀眾往往看后即忘,缺乏記憶點,也不符合觀眾的興趣點。所以電視新聞需要通過畫面語言、攝像機巧進一步明確新聞事件的主體,保證事件內容的直接性,以提高自身的沖擊力,獲取觀眾的關注度。
三、電視新聞畫面要具有一定的抒情性
電視新聞相對比報紙、廣播等傳統傳播媒介而言,其主要優勢便在于畫面語言,有畫面才有內容,內容的自然呈現往往更具有說服力,換言之,畫面語言是觀眾直接獲取真實新聞事件的途徑,這并不是聽覺語言可以比擬的。電視新聞中的畫面語言是以生活為依托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便是對人們的生活現狀進行客觀反映,所以在拍攝新聞事件畫面的過程中,需要對事件原委給予重點關注,以保證畫面語言的敘事效果,這也導致很多電視新聞最終呈現出的畫面語言缺乏抒情特性。而抒情性是電視新聞傳達事件形式之外,更好的影響觀眾神情的內容,換言之,畫面的抒情性可以增強事件的沖擊力,讓觀眾與新聞事件主體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而要想保證電視新聞畫面語言的抒情性,則需要拍攝任人員,在攝影時通過技巧對畫面的“情感點”進行捕捉,將事件主體的情感變化準確的傳達給觀眾,以達到畫面語言的感染力。
四、電視攝像要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電視新聞可以最大限度地還原新聞事件的真相,以連續畫面來讓人們清晰地看清事件發生始末和各種細節而備受觀眾喜愛,這些都要依賴于電視的攝像鏡頭,因此電視新聞的采編人員要充分利用電視攝像技巧,通過多角度的鏡頭轉換,結合人物心理和動作的銜接點,讓最終的電視新聞畫面真實、直觀。即充分發揮電視攝像的流動性質,而流動性的呈現是需要拍攝人員不停地搖動鏡頭、移動鏡頭、更換鏡頭來實現的,只要這些能夠把控得好,最終呈現的畫面就會比較自然、順暢,讓觀眾也會感覺到舒服、真實和平穩。電視新聞攝像的流動性可以使電視新聞具有運動繪畫的效果增加電視新聞面語言的感染力。
五、結語
電視新聞攝像技巧會直接影響畫面語言,畫面語言質量會影響電視新聞的受眾與傳播,因此,在采集電視新聞時,需要以流動的攝像技巧保證畫面的真實性、典型性以及抒情性,以帶給觀眾深刻的記憶點,這樣才能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有效助力。
參考文獻:
[1]錢卓慧.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與技巧探究[J].電視指南,2018 (12):296.
[2]杜艷兵.淺談電視時政新聞攝像技術與鏡頭技巧[J].傳播力研究,2018,2 (17):215.
[3]李興明.電視新聞中關于其攝像技術及技巧的分析[J].科技傳播,2012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