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
摘要: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隨著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房地產報道不斷發展和成熟,對日常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作為經濟新聞報道中的熱門領域,大眾傳媒的報道有哪些特點,體現出哪些趨勢,是如何構建房地產報道的媒介現實,存在哪些問題?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概括,試圖全方位把握房地產報道的發展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房地產;報道;綜述
一、我國房地產報道發展脈絡
(一)概念界定
狹義的房地產是指住宅和住宅所占用的土地,廣義即房地產是房地產與房地產的結合,純粹的上層土地也可以稱為房地產。房地產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分類。例如,按所有權和管理的形式、具體用途等。房地產報道是指與房地產有關的事實的報道,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多個領域。一些學者趨向于認為房地產報道是與房地產產業相關,另一些學者則認為與具體化的房地產行業相關。本文采取“行業論”觀點,行業的重點是企業或組織生產產品的微觀領域,是對產業的具化,且更加凸顯領域競爭性,同時,房地產報道還應包括關于相關產業發展所產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的報道討論。
(二)房地產報道的起源與發展
一萌芽階段:1978年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出現關于關于房地產業的討論,一些媒體陸續推出房地產專刊。二是探索階段:1995年我國第一部房地產法律實施,為房地產產業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管理奠定了基礎,房地產報道的初步探索取得成果。三是發展階段:1998年至 21世紀初,住房分配貨幣化全面實行,房地產專著和專欄在許多媒體平臺上層出不窮。四成熟階段:進入21世紀,房地產報道也與宏觀調控政策保持同步,參與房地產報道的媒體越來越多樣化,網絡媒體已成為房地產覆蓋中的另一個重要力量。
二、房地產報道研究現狀
筆者于2017年6月30日在中國知網以“房地產報道”為主題詞搜索出文獻共2051篇,其中大多數學者是從經濟學角度出發有宏觀政策,中觀產業,也有微觀消費,占到了86.42%,新聞傳媒角度僅占8.87%。2000年以后進入我國學者房地產報道研究的黃金時期,2014年達到頂峰,研究方法方面,以文獻研究、文本分析質化研究為主,針對具體幾家媒體報道進行框架分析或對比研究。通過分析整理,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業務層面探討類文獻。媒體業界結合自身經歷社會實踐從不同的角度對房地產報道進行經驗總結,對房地產報道質量的提升給予思考。
(二)媒介立場與社會責任探討類文獻。主要關注當前房地產報道的現狀,媒體在其中的社會位置及社會責任。
(三)理論論述類文獻。通過分析房地產報道的文本內容,采用一定理論框架作為分析工具。
(四)媒介角色類文獻。房地產報道的特殊性在于媒體的角色定位與社會利益相關存在博弈關系。媒體成為媒傳播媒介的主要利益之一。
(五)文本內容分析類文獻。這些研究者通常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媒介作為研究對象,選擇適當的定量和定性方法進行分析和調查,對參與房地產報道的媒體載體進行比較研究。
我國在房地產的報道中存在以下問題:大多數研究都停留在商業層面,沒有結合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基于廣義理論視野下的房地產報道的表現規律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一般來說,研究范圍大于深度。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特定的媒體上,但很少關注中國房地產報道的總體情況。研究樣本的類型是單一的,絕大多數的研究是在報紙和報紙上進行的。目前,對不同類型媒體的房地產報道缺乏比較研究。這一領域的一般文獻取樣時間相對較短。截止幾個月或一兩年作為研究期,不能反映中國房地產報道的發展變化和趨勢;受眾分析的內容較少。受眾視角缺乏,只有加入了受眾分析的內容,研究才會更加有說服力。
三、我國房地產報道優化策略
在房地產報道領域,各方利益關系微妙,媒體夾雜于政府、開發商、大眾之間,舉步維艱。為了平衡利益關系,除了強調新聞專業對房地產報道的指導意義外,還必須直接將理念應用到新聞實踐中去。
(一)關注民生問題
房地產媒體具有社會責任和輿論導向功能,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劇烈調整的時期,造成了許多民生問題。媒體要認真對待,及時報道,向老百姓發聲。同時,對民生的關注要符合“三要”的原則,在民生報道之間找到平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應關注民生,關注弱勢群體,以反映他們的實際生活條件和需要。目前,國家已加緊建設經濟適用房,媒體報道應更加深入,不要停留在事件的表面。媒體在報道房價時,應當合理分析房價現象,避免片面作出主觀判斷或引用意見。
(二)正確處理與房地產企業的關系
媒體應正確處理與房地產企業的關系,避免僅僅作為發聲筒。事實上,媒體公信力的提升是房地產公司關注的焦點。他們依靠高質量的媒體。他們需要投資于高覆蓋率、高可信度的媒體廣告。媒體遵循新聞職業化的原則,為保證高質量,成為眾多房地產企業關注的焦點。媒體對房地產的報道,應該是不那么漂亮的話,不要給某一房地產授予一些獎章,為消費者提供客觀的財產等信息。
(三)加強輿論監督
在由法律監督、黨內監督、群眾監督、民主監督和輿論監督組成的整個監督體系中,作為媒體應對諸如此類的問題進行報道,實現有效的監督,呼吁加強土地批租過程的透明度,使深藏在房地產市場背后的土地交易納入輿論監督的陽光下,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
因此,房地產報道要想獲得普通大眾的認可,必須樹立起“權威性、專業性、公正性”的角色,增強自律意識,真正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樂纓.為房地產報道把方向[J].新聞記者,2005 (4):43-45.
[2]盛繼紅.對房地產報道的反思[J].新聞實踐,2007 (7):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