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林
摘要:網絡從來不是法外之地,但是網絡新聞傳播失范問題卻嚴重影響著社會秩序以及和諧社會建設。近年來隨著網絡新聞傳播的發展,很多不實報道以及反轉新聞的產生嚴重影響了新聞從業者的社會形象,降低了新聞的社會公信力和權威性,甚至是在社會上形成了負面的輿論導向。為此,本文針對網絡新聞傳播的失范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當前網絡新聞傳播現狀,對改善這一情況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對策,希望能夠對我國網絡新聞行業的良性發展提供相應幫助。
關鍵詞:網絡新聞傳播;傳播失范;反轉新聞;職業道德;行業自律
真實性是新聞的最主要元素,新聞的主要任務就是向群眾傳播事件的真相。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新媒體形式的發展,由于缺乏對網絡環境的有效管控,部分自媒體以及網絡傳播主體為了吸引群眾的眼球,不顧新聞的真實性,編造出了大量虛假新聞,嚴重影響了網絡輿論環境,對社會輿論造成了誤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媒體的社會形象。加強對網絡新聞傳播失范問題的管理,對于維護我國媒體社會形象以及提升新聞的輿論引導力具有重要影響。
一、網絡新聞傳播失范問題的具體表現
(一)“標題黨”的存在導致網絡新聞缺乏真實性
當前,我國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網絡速度的不斷提升,催生了新媒體行業的發展。但是相較于傳統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主體數量顯著增加,新聞信息的數量也可以用“爆發性增長”來形容。這也就使得新聞市場競爭十分競爭,不同手機客戶端之間的競爭以及不同網站之間的競爭等,都對新聞發布者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這也催生了“標題黨”。部分新聞發布者為了吸引群眾關注,獲取更多的瀏覽量以及流量,就會用低俗或者能夠吸引人們眼球的詞語來作為標題,其中UC瀏覽器的“標題黨”新聞是這一類新聞的典型代表。“標題黨”新聞傳播的主要目標是吸引瀏覽量,所以其新聞真實性方面經常出現問題,造成大量虛假新聞以及反轉新聞,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新聞的社會公信力,不利于我國網絡新聞傳播的良性發展。
(二)網絡新聞傳播立法滯后,給不良新聞傳播以可乘之機
我國網絡立法起步較晚,在網絡新聞傳播方面立法具有滯后性,這也就給了不良新聞傳播以可乘之機。網絡新聞傳播立法的滯后性,導致部分網絡新聞傳播可以“打擦邊球”,部分新聞傳播者不加求證地報道事件或者編造新聞事件等,嚴重影響了網絡輿論環境。例如,2019年6月27日有網民編造“貴州畢節未成年兒童被性侵”事件經過貴州警方的調查取證,結果是編造新聞。網絡新聞傳播給予更多人在網絡上發表言論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信息的交互性以及言論自由,但是部分網民利用網絡新聞傳播立法滯后這一弊端,編造新聞誤導社會輿論,甚至是浪費社會資源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是網絡新聞傳播失范問題的重要表現之一。
(三)謠言以及庸俗化網絡新聞傳播嚴重影響了其形象和影響力
網絡社會中,部分網民將其視為法外之地,不受社會法律以及社會道德的管束,在網絡社會中散播謠言以及庸俗內容,嚴重影響了網絡新聞傳播的質量和真實性。當前,我國娛樂事業取得較好的發展,針對名人的謠言以及庸俗化內容充斥了網絡媒體的主頁。與此同時,網絡新聞傳播內容也日趨庸俗化,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網絡新聞在傳遞事件真相,引導社會輿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日漸庸俗化的內容傳播以及謠言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也導致群眾對網絡新聞信息失去信任和耐心,嚴重影響了其形象和影響力。
二、整治和改變網絡新聞傳播失范問題的具體對策
網絡新聞傳播應該是傳統媒體的延伸,是融媒體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我國媒體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因此,發揮網絡新聞傳播在年輕人中的輿論引導力和影響力,積極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需要加強對網絡新聞傳播的整治,具體對策如下:
(一)加強記者“四力”建設,提升網絡新聞從業者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習近平總書記對記者提出“四力”要求“眼力、腦力、腳力和筆力”,在網絡新聞傳播質量嚴重不足以及真實性欠缺的今天,要求新聞從業者加強自身職業素養以及職業道德培養,以主流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為引導,推進良好網絡新聞傳播環境建設,為其他自媒體網絡新聞發布者樹立良好的榜樣和典范。通過網絡新聞傳播的行業自律,能夠構建起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以及質量管理機制,在社會范圍內樹立良好的網絡新聞傳播形象。
(二)加快網絡立法進度以及網絡輿情管理
積極推進我國網絡立法的進程,推進網絡立法與網絡新聞傳播的同步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管控網絡新聞傳播,避免部分網絡新聞發布者的違法操作,凈化網絡新聞傳播環境。同時,加強網絡立法,還能夠有效加強網絡輿情管理,依法懲處部分發布不法言論或者是誤導社會群眾的言論,利用法律手段規范網絡新聞傳播者的網絡行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網絡新聞傳播的真實性,減少編造新聞以及反轉新聞。
(三)推進網絡實名制建設,構建新聞發布者的追責機制
推進網絡實名制建設是有效打通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的手段,能夠通過構建新聞發布者追責機制,追究網絡新聞發布者的現實責任。這樣一來,在法制化社會建設過程中,雖然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權,但是每個人也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國家能夠根據法律對發布不良言論尤其是謠言和庸俗內容的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綜上所述,網絡向來不是法外之地,網絡新聞傳播失范問題對我國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通過完善立法以及推進網絡新聞發布者的職業道德和素養來加以管理。
參考文獻:
[1]邱洋.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失范研究[D].鄭州大學,2016.
[2]李娟.我國網絡新聞傳播的失范及其管理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