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英 劉寧 唐艷芬


摘要:針對河北傳媒學院在校藝術生做的問卷調查,從大學生的學習、交往、購物、娛樂、網絡成癮和網絡負面影響方面,對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影響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一方面網絡可以輔助大學生學習,進行知識的積累,開闊眼界,拓展大學生交往的范圍,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另一方面,對網絡的過度依賴,甚至成癮,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對身心兩方面都造成消極影響。大學生應該學會正確對待網絡文化環境,正確使用網絡。
關鍵詞:網絡;調查;學習;生活;影響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是河北傳媒學院的藝術生,學生取樣涵蓋大一到大三的學生,利用手機上的“問卷星”APP進行的網上問卷調查,參與者300人次,共回收有效問卷284份。有效試卷的男女生比例為:男生占48.6%;女生占51.4%。問卷共有22道題目,針對幾個方面:學習、交往、購物、娛樂、網絡成癮、網絡負面影響進行了調查分析。
(二)調查結果
從調查結果中看到,現在大學生每天花在網絡上的時間超過5個小時的占比為59.51%,接近60%。也就是說除了正常上課之外,多數學生的時間都在使用網絡。
1.學生的學習方面
“互聯網+”教育,沖擊和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方式,網絡改變著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原來人們的資訊都是通過紙媒獲得,現在像新聞、財經、科學常識等等大部分都是通過手機電腦獲得,只要輸入關鍵字查詢,就會出來大量查詢結果,用戶的選擇性更強,包括大學生的許多課外閱讀都是通過電子書的形式來獲取。
在調查學生獲取課外知識的途徑中的結果里顯示78%的大學生,課外知識的獲取和積累與網絡是密切相關的。(見表1)
除了課外知識的獲取,大學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也在逐漸引進網絡教學方式。比如有些機構推出的教材,采用了智慧課堂的形式,在網上實現了教學輔助的功能,教師可以采用這些網絡輔助的課堂形式來幫助教學。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的課程或是在網絡上尋求幫助來對專業課學習進行深化和拓展。根據調查在專業課的學習當中,學生借助網絡的程度分別是:53.17%經常借助網絡,44.01%偶爾會,2.82%不會。
網絡上“慕課”的盛行,更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途徑,在調查中學生通過網課自主學習的情況是:24.3%經常通過網課自學,64.44%偶爾會,11.27%不會。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表格可以看出,學生的課外知識的獲取渠道主要在網絡上完成,網絡在專業課學習上起到了比較重要的輔助作用,但學生自己在網絡上有計劃進行自主系統學習的程度不高。
2.交往方面
網絡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人們通過網上聊天交友、分享所得、尋求幫助。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的活躍人群,網絡在大學生的交往中,充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絡交往不需要實體的面對面,重要的是意識層面的溝通,這使得人們的交往面不再受地域的制約,極大地拓寬了交往的范圍。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在網絡空間完成自我認同和自我塑造,尋找到同類于,自己的群體。也可以打破空間、國籍、民族、文化背景的限制,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這樣的交往拓寬眼界,接觸不同的視角和觀點。
調查結果中,對網上交友行為支持的占41.9%,反對的占5.28%,抱持謹慎態度看情況的占52.82%。對網戀能接受的占22.54%,不能的占31.34%,看情況而定的占46.13%。認為網絡擴展了人們的交往范圍的占到了68.66%。從這些數據中看到,大學生對網絡交往基本持肯定的態度,也反映了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交往程度。
3.娛樂與購物
現在人們的很多娛樂都是通過網絡實現的,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也越來越重。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平時的娛樂活動在網上進行的占了相當比例,只有7.39%的學生很少在網上進行娛樂活動。在購物方面,絕大多數商品都是網購和經常網購的占了被調查學生的96.1%。而生活中買東西付款,采用在線支付的占到了99%。
對于學生上網主要做什么,從下面表2中可以看到,這幾項的得分率都在50%以上,學生上網最經常做的事情的排行是:聽音樂或看電影、學習或者了解知識、購物逛淘寶、玩游戲、聊天交友。
4.網絡的成癮與負面影響
現在,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大學生,如何正確的對待網絡,是人生的必修課。(見表3)
我們看調查結果,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首要選項就是浪費了太多時間。這個確實是大學生面對的一個普遍問題,網上有一句話說“抖音5分鐘,人間3小時”,網上一些內容特別能抓住人的眼球,一個接一個的鏈接,從一個熱點跳轉到另一個熱點,不知不覺中時間在網絡瀏覽中飛快流逝。這個不光是大學生而是社會現在面臨的普遍問題。
在網絡消極影響排名第二的是:讓生活變得復雜,沒有規律。這個現象和第一個有著很緊密的聯系,如果出現了無節制的上網,不知不覺會打破人們生活的規律性。張三同學打算早上跑步去,但躺在床上刷刷手機吧,發現一個很好視頻,先看看,然后再看看小游戲,玩兒一會兒。發現早上已經過去了,跑步的計劃就泡湯了。
消極影響排名第三的是:對真實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興趣。這個就是比較嚴重的情況了,網絡就像一把雙刃劍,給我們帶來便利,拓寬視野,打開了更廣闊的交往空間。如果網絡占用了人們太多的時間,就會出現對真實生活的漠視和逃避。而且網絡交往不需要現實中的人際交往的原則和技巧,如果長期專注于這種“人—機—人”的交往方式,必然大大減少他們進行現實交往的機會,進而削弱了自己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力。[1]
在對網絡依賴和成癮的調查中,得出如下的結果:承認自己對網絡有依賴性的占到了40%,其中對網絡上癮的占9.24%,對網絡游戲上癮的占5.46%。
面對生面的調查結果,我們看到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和傷害不容忽視。
二、對策和建議
網絡環境已經是工作和生活的常態,從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出,網絡對大學生來說是把雙刃劍。關鍵是怎樣用好這把劍,使網絡為我所用,而不是相反。
(一)發揚有益的一面
在調查中,學生反映網絡帶來的積極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開闊眼界、活躍思維,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方便與人聯系溝通等。但結合表2,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在表2中,學生上網最常做的事情是娛樂。所以為了發揚網絡有益的一面,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大學生現在已經有意識的通過網絡進行知識的獲取和專業課的學習,但是和網上娛樂比起來,上網期間用在娛樂上的時間更多。所以,在教學上,多引導大學生在網上查資料。同時大學要在建設更多更好的網課,鼓勵學生進行系統學習,并在網上進行有效知識的獲取。
2.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健康的網上交往,拓寬視野,開闊眼界,了解這個世界豐富多彩的風俗、文化。
3.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資源,展現自我,進行自我的提升,讓網絡這和這么強大的工具,能為我所用。
(二)調整網絡失衡
1.提高自覺性,增強自我管理。任何時代都需要自律和具有人文關懷的人,特別是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一定要提高自我約束,要有收攏放縱欲望的意志欲求,能夠理性地使用網絡。
2.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有了廣泛的興趣愛好,參加更多的課外休閑活動,就能加強與老師同學的合作、交流和溝通,減少上網時間,發展出健康的人格。
3.學校和老師加強對大學生上網的正確引導。
三、結束語
網絡時代滾滾而來,把人們卷入網絡互聯的大潮,其中的利與弊,得與失,精華與糟粕都不可逃避。大學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學會把握自己,不在網絡的光怪陸離里迷失。學會通過網絡關注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絡接觸社會,提高辨識和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鳳云,張立艷.互聯網效應及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3.
[2]王軍,管亞男,梅濤.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影響的調查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