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心怡
摘 要:在農村電力行業中,一個十分關鍵的技術經濟指標是電網的線損率。在農村電網管理中,電網線損是很常見的,對其進行管理迫在眉睫,這與安全聲場管理、電量電量管理一樣重要。為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降低農村電網的損失。本文闡述了無功功率改善農村電網配電對電壓質量和線路損耗的影響,分析了補償電容器的容量計算要領,并闡明了工作實踐中采用的一些技術措施,以及對今后的降損工作提出了期望,希望帶給大家一些參考意義。
關鍵詞:無功功率;技術措施;降低農網線損;分布
引言:
在輸配電過程中,出現電能損耗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也是無一幸免的,這就是電力線虧耗。 也就是進入電網的電量和用戶使用的電量之間的差額。可以說,網絡線損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是人為可任意改變的,同時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它可以采用有效措施使其減少,控制在合理的規模內。減少電網損失的技術措施包含加大對電網的投資力度、實施技術改造措施和在不增加投資的情況下改善電網運行要領。本文論述了通過改善農村電網的配電,減少農村電網技術線路損耗的技術措施。
1改進電網分布,減少農網線損
農網實際線損值與理論值的差異懸殊,改善無功功率的分配不僅要合理分配有功功率, 還要加上技術的支持,從而實現無功功率的合理分配,采用專業理論去指導實踐,采取增設無功補償裝置的辦法,并根據就近消解的原則減少無功功率的跨間距傳輸。改善無功功率分配,調整配電變壓器三相負載均衡,盡可能減少變壓器損耗對線路的損耗。其中配電變壓器分為兩個部分,都采用集中與個別補償相結方式,提高線路電壓的降損效果,減少電能的消耗。為了減少空載虧損,可采取以下兩種方式: (1)當有兩種配電變壓器低壓平臺區域,首先應該進行負載柜,減少對電壓質量的影響(2)盡可能避免公眾變壓器空負載,降低電力的損耗。
2補償措施
目前,由于時間的最大負載損失COSφ與功率因數有關,長期以來,供電企業對客戶無功補償的掌握和管理都有特殊的變化,而忽視了公用變壓器無功補償,造成電力的明顯損耗。當COSφ增加時,無功功率的傳輸減少,相應的て值降低,因此電網損失明顯降低。轉換器和電路中的可損耗與工作電壓的平方成反比,增加無功功率補償裝置的一般方法是,通常采用集中補償和個別補償相結合的方式,合理調整和使用補償裝置來提高COS phi的功率因數,從而對電力損耗進行補救,并且可以通過增加工作電壓(當然在額定電壓的上限內)而顯著降低。在電網進行無功補償時,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分析電網無功負荷和無功功率的分布數據,合理選擇無功補償容量的分配和設計補償容量,線路傳輸的無功功率變小,集中自動補償,提高配電網的電壓質量。
3電容器容量的選擇
3.1補償總容量計算
補償電容變電站的選擇應聯合電網無功電流的散布和配線用戶級無功功率的補償,因為兩套變電站分站、二次側接和分成兩段,以順應變電站運行和二次側分段運作維護的便利。 補償電容器組分為兩組不同通常10%--20%的能力定義的主變壓器的容量的需求能夠適應輕負荷無功負荷(靠近主變壓器運行空)和平均無功負載(正常的主變壓器電抗負載附近)。
3.2 重視單個選擇量
在補償過程中,大多數人選擇采用傳統的計算模式,即用電容總數除以電容數,得到其商,就可知每個電容的值,然后取最接近廠家規格的電容,這樣才能得到高效準確的數據,使得補償裝置自動找到最佳配置。如果電容數不多,單個電容的比例太大,往往會出現在自動補償裝置負載變化,從而造成高危漏洞。為了實現COS的集合,會有單個電容的開關出現一個斷開,達不到COS的實際功率因數集合,一個接近并超過COS的集合,導致自動補償電容器頻繁活動的條件,斷開填充較少的臨界狀態。
結束語:
減少損失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奮斗才能得到成果的工作。通過對無功功率調整的分析,找到影響線路損耗的因素,不斷對影響因素進行排除和處理,通過對無功功率調整,減少對電壓質量的損耗。在此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工作者的專業素養,提高對無功功率知識面的認識,培養克服困難、排除障礙的能力,共同實現科技創新,采用無功功率匯合補償,可將自動補償裝置中單個電容的電容值進行差值裝配,對其進行科學管理,在最大程度上進行節能投資、組織實施,彌補補償過度和補償不足的關鍵問題,使農業網絡的減損節能工作邁上新臺階,推動農網行業的快速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平穩運行。
參考文獻:
[1]《電網無功補償實用技術》勒龍章,丁毓山主編.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年
[2]曾華初.“關于降低農配網線損的技術措施分析.”《中國科技縱橫》.21 (2014):135-135.Print.
[3]蔡遠游.“淺析降低農網線損的幾點技術措施.”科教文匯(下旬刊).08 (2013):110-111+124.Print.
[4]《供電企業電能損耗與無功管理手冊》作者:金德生,金盛,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