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娜
【摘? 要】目的:觀察手術室細節護理對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的作用。方法:共選擇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70例病患作為研究樣本,選取的時間段介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間,參照摸球法加以分組,對照組與試驗組的病例數均為35例,手術室護理方式各自是常規護理、細節護理,將兩組護理質量安全評分作為對比指標。結果:組間相比上,試驗組的器械準備、消毒隔離、儀器設備管理、配合技能等幾項護理質量安全評分均較對照組的高,且差異上組間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細節護理有利于切實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和安全性,是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的護理模式。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細節護理;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249-01
手術室在醫院各科室中的重要地位都是不可撼動的,其護理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手術恢復效果。手術室護理工作表現出來的特點主要有工作量大、時間長、技術要求高等,所以開展臨床護理時存在較多的隱患,一不小心會導致非常嚴重的不良事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細節護理作為以人為本的新型護理模式,通過保障手術室護理的細、精、好等要求,可有效規避各種護理風險,進而高質量的完成手術室全部的護理工作[1]。本文共選擇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70例病患作為研究樣本,現將護理體會總結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共選擇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70例病患作為研究樣本,選取的時間段介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間,參照摸球法加以分組,對照組與試驗組的病例數均為35例。對照組有22例為男病例,13例為女病例,年齡取值范圍21-75歲,平均為(52.9±8.5)歲;其中15例行骨科手術,8例行泌尿外科手術,5例行心臟外科手術,7例行婦科手術;試驗組有23例為男病例,12例為女病例,年齡取值范圍22-76歲,平均為(53.6±8.4)歲;其中14例行骨科手術,9例行泌尿外科手術,6例行心臟外科手術,8例行婦科手術。以上兩組患者的病例一般信息展開比較,并不具有明顯的差異,P值為>0.05,有對比的意義。
方法對照組的手術室常規護理要點:護理人員在術前應將相關準備工作做好,強化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基礎性宣教指導,交代術中相關注意要點,介紹基本的手術流程。術中和主治醫生之間保持積極配合,以確保順利完成手術。試驗組的手術室細節護理要點:(1)對護理流程進行優化和完善:護理管理部門需要以醫院當前的護理現狀為依據,綜合手術室的具體情況,對手術室護理流程進行優化,并對不同級別護士的職責所在加以劃分和確定,以便對各項護理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和落實,護理人員必須真正做到團結協作,各司其職,以保證手術室護理工作可以全面性的開展。巡回護士在術前需要將手術器械、設備、急救藥品等準備好。術后協助醫生進行包扎、清潔切口和固定導管等,安全的將患者護送到病房,做好相關交接;(2)心理干預:面對手術室陌生環境和各種冰冷的儀器設備,患者難免會有負面情緒出現,巡回護士此時需要和患者間保持主動性的溝通交流,通過針對性疏導和撫慰的方式,讓患者對手術方法、治療意義等進行深入了解,盡可能的讓其保持情緒穩定,以溫和的語言對患者進行安撫,同時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分散其注意力,提升患者的安全感和依從性;(3)術中干預:巡回護士癌醫生進行手術操作時,需要保護好患者的隱私,避免過多的身體暴露,以手術需要作為依據對體位進行合理調整,確保不會使手術受到影響的基礎上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加強保暖,對患者生理、心理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同時對患者是否有不適癥狀出現進行詢問,如有異常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并配合做好對癥處理;(4)術后采用溫水清洗干凈皮膚,將腹帶包好,安全護送患者回病房。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術后3d內應對患者的不適癥狀、麻醉后疼痛情況等進行充分掌握,關懷和照顧患者,對切口愈合進行評估,做好壓瘡、感染預防,強化功能康復鍛煉。
觀察指標以手術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標準為依據評定兩組的護理質量安全性,以器械準備、儀器設備管理、消毒隔離及配合技能4項內容為主,得分越高則越能夠證明護理質量安全性越高[2]。
統計學處理在研究中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分析兩組數據,其中的計量資料以(
)行表示后,組間比較上則行t檢驗,當P<0.05,證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和對照組進行比較,發現試驗組的器械準備、配合技能、儀器設備管理、消毒隔離等各項評分更高,組間顯示出統計學差異(P<0.05),如下表。
3 討論
護理管理屬于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所在,手術室作為搶救患者的主要科室,即使是很小的不安全因素,也會引起患者受傷、致殘或致死的情況出現,所以需要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規避手術室護理風險,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細節護理是人性化的護理模式之一,其通過對標準化的護理流程進行制定,強化手術室心理干預、保溫保暖、巡回、器械護士良好配合等,可確保手術室護理工作制度更加完善,促使護理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明顯提高,貫穿于圍術期的心理疏導,可增進護患間的友好和諧關系,充分調動起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增加治療安全感,降低手術風險,確保手術安全[3]。本次研究的結果是,試驗組患者的各項護理質量安全性評分同對照組間的差異顯示出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證明,手術室細節護理有利于切實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和安全性,是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方文花,蘇毅鵑,林玉貞.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中的應用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13):68-69.
[2] 陳佳,王偉鑫.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03):457-458.
[3] 梅麗芳.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