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新 陳俊榮 焦艷 于永軍



【摘? 要】 隨著各專業教學資源庫以及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使得教學資源進一步標準化、科學化、動態化和共享化,從而促進了教學模式由傳統模式向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轉變。教學實踐結果表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果。本文旨在探討基于《藥物分析》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教學設計;藥物分析
【中圖分類號】R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283-03
【Abstract】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bases and online open courses, teaching resources are further standardized, scientific, dynamic and shared, thus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ode from traditional mode to online mixed mode. The results of teaching practice show tha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can promo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 base of Drug Analysis.
【Key words】Mixed teaching model ; Teaching design ;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在當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傳統的粉筆+黑板+課本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滿足不了學生想通過更多、更便捷的途徑獲得知識的愿望,各專業教學資源庫以及在線開放課程應運而生,有效促進了教學資源的標準化、科學化、動態化和共享化,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和視覺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大量線上教育平臺的出現,促使著傳統教學模式向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轉變。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指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將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融合,使教學過程“線下”(面授教學)與“線上”(網絡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模[1]。現以高職藥學專業《藥物分析》課程為例,探討本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
國家職業教育藥學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于2016年獲得教育部立項,筆者主持了其中子項目《藥物分析》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并依托網絡教學平臺,搭建了《藥物分析》在線開放課程。根據課程定位,在資源庫冗余、豐富的顆粒化資源中選取調用視頻、動畫、教學課件等資源,并配套有隨堂測驗、作業、討論及考試等。正是基于上述資源庫以及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在本課程教學實踐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開展才得以實現。現以實訓項目“對乙酰氨基酚片的質量分析”為例闡述混合教學模式在本課程中的應用。
1 教學分析
1.1 教學內容
《藥物分析》是高職藥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根據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及課程目標,將本課程設計了7個學習情境,在教學實施中,將其進一步分解成28個學習任務,并依據藥品檢驗工作實際,設置了相應的實踐教學項目。本次課選自“情境六 典型藥物分析”中的“任務三 胺類藥物分析” 之“實訓 對乙酰氨基酚片的質量分析”,計劃安排4學時。主要教學內容包括:①化學法鑒別。②溶出度檢查。③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vis法)測定對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④數據分析,結果計算與判定。⑤記錄與報告。
1.2 教學目標
根據本次課面對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確定教學目標
1.2.1 知識目標:掌握UV-vis法測定對乙酰氨基酚片含量的結構依據、測定方法與操作、結果計算及判定;掌握對乙酰氨基酚片的化學鑒別原理與方法。
1.2.2技能目標:能夠依據中國藥典完成對乙酰氨基酚片的質量檢測;能規范操作溶出度測定儀和UV-vis計;能進行片劑溶出度的計算及結果判定;能夠正確書寫藥品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書。
1.2.3素質目標:樹立“藥品質量第一”的觀念和藥品安全意識;具備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形成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能正確理解和嚴格執行藥品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保持工作環境整潔;具備良好的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1.3 重點、難點
重點:對乙酰氨基酚含量測定的結構依據、測定方法與操作、結果計算及判定;對乙酰氨基酚的化學鑒別原理與方法。
難點:溶出度測定儀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操作;溶出度和含量結果計算。
1.4 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高職藥學專業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析化學、藥物化學、現代儀器分析技術等課程,學習了對乙酰氨基酚的結構和性質、UV-vis法的基本原理、儀器構成與應用以及UV-vis法測定藥物含量的常用方法等知識,這些內容是本次課的重要知識基礎。通過本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學生對藥物的結構與性質感興趣的占13.3%,認為藥物的結構與性質難學的占80%,不能熟練操作溶出度測定儀和UV-vis計的分別占46.7%和40%。
學生特點:學生多為00后,真正的手機原住民,對智能手機運用純熟并不可或缺。通過對歷屆該層次學生觀察分析,發現他們思維方式偏感性,不喜歡純理論、邏輯推導的內容,邏輯思維能力弱,喜歡直觀、生動、多元的教學方式,動手實踐能力較強。
2 教學策略與方法
針對以上教學分析,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分組實訓等教學方法,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線上線下、虛實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并通過多元化、立體的考核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任務驅動教學法:學習內容任務化,通過工作型學習任務的實施,對接藥品檢驗工作崗位,提高學生崗位工作能力。
案例教學法:以真實的案例報道“某涼茶-感冒茶被檢出對乙酰氨基酚成分。”如何鑒別對乙酰氨基酚并測定其含量?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為新課學習打基礎。
演示教學法:通過教師示教讓學生熟悉真實的、規范的儀器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培養學生規范操作的意識,以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分組訓練法:訓練學生藥品檢驗技能,培養學生藥品質量第一的意識和依法進行藥品檢驗的意識。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符合藥品檢驗崗位工作要求。
3 教學過程設計
筆者主持了“藥學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子項目《藥物分析》”的建設,并依托資源庫搭建了《藥物分析》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具備了視頻、動畫、微課、自測習題等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利用云課堂等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虛實結合、線上線下,進行教學設計。見圖1 教學設計略圖。
4 教學實施
見表1
5 評價方式
本次課評價采用多元的綜合評價方式,具體見表2。
6 教學反思
6.1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通過任務驅動、案例、演示、分組訓練等教學法,結合云課堂、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動畫、視頻、專家現場指導等方式,突出了教學重點,解決了溶出度測定儀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操作、溶出度和含量計算等難題,學生基本能熟練操作溶出度測定儀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能夠正確列出計算公式。本次課學生綜合評價分數平均為92.0分,基本達到了本次課教學目標。
6.2 工學結合,有效促進了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專家進課堂與專任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實訓,并將行業要求引入實踐教學,對接崗位,提高學生崗位工作能力,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廖麗霞 孫明禮 方濤 陳立鋼.分析化學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J]. 高師理科學刊,2018,(08):96-99.
[2]阮仁余 陳金拳 鄧祥敏.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藥物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8,(16): 186-188.
基金項目:
1.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藥學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414007)
2. 河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藥學專業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與實踐”(141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