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承清
摘 要:新課程理念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標準,比起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新課程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在新課程全面推進的背景下,新課程理念已經成為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的參考標準,本文就新課程理念指引下,全面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成效要素進行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語文教學;教學資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只有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在初中階段,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時期。為了確保初中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課程的理念引導下開展教學活動,切實把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讓學生從中受益。
一、以多媒體教學方法為代表,提升教學方式
(一)多媒體導入教學策略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2]。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時,教師就可以把“父親”的背影呈現(xiàn)在圖片之上,通過幾組圖片的呈現(xiàn)讓學生看到“父親”腳步的蹣跚,告訴學生父親的腳步是世界上最“華麗的舞蹈”,學生因此而產生疑問,在他們看來“蹣跚”與“華麗”是很難銜接在一起的,由此展開課堂教學。
(二)多媒體補充教學信息策略
語文教材中文字占據(jù)了大量篇幅,可以說文字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表達方式,把文字列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表達方式原因就在于文字具有一定的深度,且具備一定的抽象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文字的深度既是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又是劣勢,其劣勢就在于復雜的文字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成本,缺乏形象性與生動性,運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補充教學信息,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完善。比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時,教師就可以播放春天美麗的景象,讓學生在畫面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多媒體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可以有效的彌補文字的抽象性,有效的補充教學信息,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以探究模式為代表,完善教學方式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培養(yǎng)學生獨力、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初中語文教學要在新課程的指引下有效的推進,可以嘗試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用翻轉課堂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獨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愚公移山》時,教師就可以把這則寓言故事留給學生,讓學生依靠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學習。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在網絡平臺向學生先講解學習的主要內容,就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后富有邏輯性的提出問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課下來完成學習,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按部就班的講解《愚公移山》的課文,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匯報學習成果,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就其中覆蓋面較廣的問題,在全班范圍內進行重點解釋和說明。
三、以個性教學為代表,兼顧學生特點
學生受到自身智力以及學習態(tài)度、技巧方法等方面的影響,存在著差異性,對于這一現(xiàn)狀,教師要能夠正確對待,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3]。以個性教學為代表,兼顧學生特點從本質上來看,就是要求教師要合理的對學生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認知情況、知識結構合理的設置教學目標、教學方案,爭取在同樣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學之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共同進步。在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該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即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在課堂提問時,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需要把提問的重點放置在“是什么”之上,即圍繞事情的表面現(xiàn)象進行提問,而對于學生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提問時,教師就應該把提問的重點放置在“為什么”和“怎么辦”之上,即透過表象,看清規(guī)律;在教學評價時,尤其要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特征,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不能一味的表揚,以免學生產生驕傲的心態(tài);而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要縱向的看待,以時間為軸,看到學生后期取得的進步,并采取合適的激勵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需要教師需要正確的運用歸因策略,一般來講,把學習成績的高低與學生的努力程度聯(lián)系起來,可以充分的照顧到不同層面學生的心理特征。
四、以開放性空間為代表,整合教學資源
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在課堂教學中,這樣就會浪費其他的教學資源,教師應該充分的運用教學資源,發(fā)揮課外資源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具體來講,教師可以組織各類興趣學習小組,比如小說研究小組,詩歌文學社團等,學生就共同的興趣開展各類活動;可以舉辦各類語文知識競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競爭中體驗到知識的魅力,成功的喜悅;還可以不定期的組織學生參觀旅游,就一些與課本知識或語文教學相關聯(lián)的景觀開展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
提升語文教學的成效無法離開新課程的引導,教師應該認真的學習新課程的各項內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圍繞新課程、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積極的研究教學策略,充分的運用各類教學資源,主動的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彩梅.初中語文課堂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探討[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11).
[2]劉彩芬.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引,全面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成效[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
[3]馮敬禮.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成效[J].中國校外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