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琪
摘要:本文從PPP模式在解決扶貧過程中的可行性出發,首先對貴州省2018年的PPP項目的現狀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通過有力的數據證實了貴州省PPP項目的發展居于全國前列,接著對貴州省精準扶貧的現狀進行了探究,然后對PPP模式與精準扶貧聯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進行了分析,進一步證實“精準扶貧+PPP”模式脫貧效果是明顯的,對貧困人口從根本上脫貧是有很大幫助的。本文還提出明確政府與私人部門的關系,進行項目推介、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出臺扶持政策,加強轉變觀念等聯動應用建議。
關鍵詞:PPP;精準扶貧;聯動;對策
1.引言
貧困問題是貴州省近年來最為困擾的問題,雖然政府對貧困人口出臺了一些幫扶政策,但由于基數大、程度深,資金不足等問題,扶貧的工作成效尚存不足之處。PPP項目是指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為了提供某種產品和服務,以特定的合作模式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長期合作關系。政府通過少量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依靠社會資本完善貧困地區的公共產品的供給,使得PPP項目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形成了“PPP項目+精準扶貧”聯動模式。
2.貴州省PPP項目與精準扶貧的現狀
貴州地處西部,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2018年貴州省仍有一百多萬貧困人口,46個貧困縣,貧困發生率仍處全國前列。這些年貴州抓住政策紅利,把握機遇,努力后發趕超,GDP增速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位,連續8年居全國前三位,但是貴州近幾年積累的債務率也是非常之高,根據搜狐財經數據,2018年末貴州省政府債務余額為8607.15億,債務率也高達121%,位居全國負債率第二名,僅次于青海,133%。由于在發展過程中欠的“賬”,貴州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仍然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所以從前述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的PPP項目數據來看,貴州基礎設施PPP項目需求是很大的,而且增長也較快。
3.“PPP+精準扶貧”應用創新分析
貴州地處西南,屬于經濟欠發展地區,然而欠發達區域脫貧需要基礎設施起支撐作用,最典型的的就是架橋修路,“要想富,先修路”,那么真正要做到對基礎設施的改造完善需要大量的資金,這無疑給了政府巨大的經濟壓力。以貴州黔東南為例,據統計,2018年黔東南州政府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為12812萬元,但是對于人多面廣的脫貧任務,扶貧資金的需求仍有較大的短缺,特別是州縣兩級財政十分困難,吃飯和建設的矛盾異常突出,雖然州縣都千方百計增加扶貧資金投入,但與脫貧攻堅任務需求仍有較大差距。PPP模式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本,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到貧困地區的建設中來,形成多元扶貧主體,這也創新了精準扶貧的路徑,更激發了貧困地區人民對脫貧的內生動力,由此政府也能勝任愉快的履職。
4.“PPP+精準扶貧”聯動模式面臨的新問題
PPP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從政府角度來看,政府追求的是為人民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更快更好的的進行精準扶貧,屬于扶貧項目中的掌舵人,而企業追求其自身的發展自身的利益,經常對于項目的建設運營方面應該聽政府的,一方面隨著這種長期的合作深入他們共享收益共擔風險這種合作模式促使他們的利益捆綁到了一起,公私之間的界限開始模糊,長此以往,要么政府受企業的影響開始追求利益,部分官員沒有抵住誘惑出現貪污受賄現象,要么就是政府和企業的意見無法達成一致,一旦出現問題政府把責任推給企業,雙方產生沖突,影響項目的社會效益,降低了公共物品的供給效率,導致項目周期延長,影響了扶貧項目的扶貧效果。另一方面,企業在追求利益的同時,極易忽略項目的社會性,導致出現少數人支配項目和財富的情況,由于政府已經與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等因素的限制很難實現社會性的目的。
5.推進“PPP+精準扶貧”聯動發展的對策
在項目實施之前,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可以進行全方位的廣泛深入的探討,明確PPP扶貧的原則,在充分明確了雙方的責任利益及界限的基礎上簽訂合約,促使PPP模式“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本質與精準扶貧的社會行相契合。一方面,可以建立價格調整機制,設定運營服務績效評價標準,通過相應的制度安排和協議方式來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避免因行政區域調整、政府換屆、部門調整或負責人變更對PPP項目合同執行產生影響。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政府可通過對市政設施使用或公共服務產品建立動態調整的收費定價或政府補貼機制,保持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增強社會資本的投資回報預期。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政府和私人部門是“PPP模式+精準扶貧”中的兩個具有平等地位的角色,政府在扶貧領域起到主導作用,但是私人部門在資金、管理經驗等各方面都要優于政府,所以扶貧工作需要政府與私人部門相互之間取其精華,在長期合作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一些沖突,所以要建立有效地沖突解決機制,方法可以是雙方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則根據相關領域的專家建議來處理,依然不能解決,就需要法律手段來化解爭端。
6.結語
由于貴州的基礎設施正在大力建設中,PPP模式得到了充分應用,PPP項目也位居全國前列,但是PPP模式與精準扶貧聯動工作中仍處于探索階段。本文通過大量閱讀PPP模式在基礎設施運用的案例,提出“PPP+精準扶貧”聯動模式可以助力貴州脫貧攻堅工作,從根本上達到脫貧的目的。通過實際案例分析驗證,有效證實了“PPP+精準扶貧”模式的創新性與實用性,從明確政府與私人部門的關系,進行項目推介、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出臺扶持政策等角度提出PPP在脫貧領域應用的建議,但PPP項目在精準扶貧當中的量化考核及評價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胡欣.重慶市PPP模式發展現狀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9(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