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作為大國特色外交理念的“命運共同體”,超越了傳統的“帝國”體系和近代“民族—國家”的建構,為人類社會的永久和平提供了規劃愿景。這個理念和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交往行為理論倡導“主體間性”和“商談”,從而拒斥現代工具理性造成的人際交往隔閡;而“命運共同體”理念也致力于對工具理性的拒斥,力圖在理論和實踐的層面上再建人類彼此交融的社會共同體。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為認清阻礙“命運共同體”形成的理論障礙提供了依據,為新時代背景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出路。
關鍵詞:命運共同體;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
“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里,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中國提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念,從總體性和共享性的全局出發,提出全新和諧發展理念和全球人道主義的發展戰略,而這一理念和德國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二者具有極強的關聯性。無論是對處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公民來說,還是對處于現代化社會整體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中國來說,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都發揮著重要的社會整合的作用,進而為“命運共同體”的建構提供了理論基礎。因而,需要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汲取人類社會發展的思想精華,積極探索出一條真正適合中國社會發展體制的“命運共同體”建構道路,為當代中國以及世界共同體建構做出新的理論貢獻。
一、創建平等協商的對話機制
對民族國家不論其大小、強弱都一視同仁,給予應有的國際認同便成為交往的重要基礎。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認為,交往雙方或者多方在交往中是平等的行為主體,在交往過程中都有表達自己主觀愿望的權利。因此,交往主體之間的共識只有建立在相互承認基礎上,經過協商達成,才有可能成為交往各方共同遵守的約定。在當前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際社會之間應該彼此尊重自身的平等地位,把共識建立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這也成為多元利益主體所共同奮斗的目標。“我們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要堅持多邊主義,不搞單邊主義;要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要倡導以對話解爭端、以協商化分歧。”[]這是基于中國文化和國際局勢基礎上提出的國際問題解決方法,對話主體間首先要相互承認,其次是在平等性的基礎上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如果對話主體所處的地位不平等,任何共識都是臨時性的,甚至會使問題更加復雜。
二、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
中國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外交理念下,開展了同周邊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同時由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的建設也在給沿線國家帶來經濟和文化上的繁榮發展。正是在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下,近幾年中國在外交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中國高鐵走出國門等都為“命運共同體”的發展作出了實踐性的示范。當今世界各個國家之間處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國際環境中,過去那種一國獨霸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哈貝馬斯倡導:“生活世界似乎是言語者和聽者在其中相遇的先驗場所;在其中,他們能夠交互地提出要求,以致他們的表達與世界相協調;在其中,他們能夠批判和證實這些有效性要求,排除他們的不一致并取得認同”。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認為,共識的達成必須是在雙方談判的基礎上共同達成的,而促使方案成為共識的基礎就是雙方利益都能得到最大的保護,互利共贏已成為普適性的共識。
三、擯棄交往的“資本中心論”
“命運共同體”提出的出發點是人類社會,其最終落腳點是實現人類社會的和諧相處,但是工具理性的肆意發展卻打破了這種和諧相處的發展局面,在公民的生活領域和國家間的平等交往中設置了重重障礙。資本邏輯支配下的國際交往把現實的國際關系歪曲化,國家之間的交往被誤讀為是利益的交往,利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優劣的唯一標準,并把武力手段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重要尺度。與此相反,哈貝馬斯則主張和諧國際關系的建立依靠的是主體間以語言為媒介的理性交往,這種以語言主體之間的交流和談判而實現的主體間的友好交往,不僅是當今國際社會主體之間實現共生共榮的有效途徑,而且也是對工具理性的批判和糾正。工具理性在資本邏輯的支配下,其思維方式是一種控制論的思維方式,人在現實生活中由“自由自覺的理性主體”變成了受“工具理性壓迫的理性客體”,人完全失去了自身的價值,“沉淪”于工具理性世界,陷入“資本中心論”的理論怪圈,進而忘卻了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對人的價值理性的追求。擺脫“資本中心論”的交往體制,將會形成這樣的一個國際社會,即“世界各國不再是被控制者抑或旁觀者,他們將是參與者,按照自己的意志運轉。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秩序。”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呼喚擺脫“資本中心論”的交往體制,進而實現社會主體之間的自由平等交流和對話,促進民主、合理和公正的話語規則和程序的制定。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為創建“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通過交往行為理論與“命運共同體”之間的邏輯關聯,更好地把中國和平、互利共贏的外交理念用西方式的話語表達出來,有利于西方對“命運共同體”的理解。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不單單是滿足于抽象的理論思想論證,更是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謀求民族內部團結與建構和諧國際關系的現實路徑,更加突顯了“命運共同體”思想理論在當代鮮活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4年3月28日。
[2]習近平:《攜手建構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重要講話》,人民網: [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9/c1024-2764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