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
摘要:精神贍養是老年人贍養權益的重要內容,關系到老年人晩年的精神生活,關系到整個化會的和諧安定。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保障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依然存在諸如老年人精神贍養立法尚有不足,精神贍養案件執行困難,子女的休假制度存在缺陷等問題??稍诔浞挚紤]老年人精神贍養實情基礎上,借鑒域外老年人精神贍養相關制度及具體措施,逐步化解上述問題,促進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獲得有效保障。
關鍵詞:精神贍養;老年人權益保障
一、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之涵義
1.精神贍養之界定
學界有關精神贍養之定義存不同觀點,主要分歧點在于贍養義務人是否僅限于家庭。有學者認為精神贍養應在家庭內部實現,此家庭概念限定了精神贍養的義務主體僅限家庭內部成員,不包括社會層面的各類。亦有學者認為精神贍養主體并不是單一的,而是涵蓋家庭與社會兩部分。是以,精神贍養主體除包含家庭,還包含社會各類養老機構及全部社會成員對老年人的關心與照顧,精神贍養是全部社會成員通過行動及語言表達對老年人的關懷,使老年人在精神上消弭消極情緒,從而達到情感慰藉。
本文認為,精神贍養即社會和家庭密切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盡可能地給予老年人慰藉和滿足的行為。
2.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之定義
本文認為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是指通過相應的法律措施,促使社會、家庭一同關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保障老年人獲得精神層面的安慰和滿足的權益。
二、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現狀
1.老年人精神贍養需求十分強烈
據了解,在各個地區的法院都發生了父母起訴了他們的孩子的情況。他們爭論的焦點不是經濟利益,而是父母希望經常看到他們的孩子。如今,子女不與父母一同生活早已成為普遍現象。對于那些有基本生活支持的老年人,他們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子女為了追求自身的發展離開父母去外地工作,還有些子女因為不能適應老年人特有的生活習慣而選擇和父母分開居住。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要自己承擔所有的家務,無人照料生活起居,有時甚至連子女的陪伴都是奢望。
2.老年人因孤獨導致的自殺案件頻發
老年人自殺的案件時常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能力將大不如前,有些人對會自己產生質疑。尤其是疾病纏身多年的孤寡老人,他們常常感到寂寞,容易產生厭世情緒。這給子女們敲響了警鐘的同時,也表明對老年人進行精神贍養是十分重要的。
二、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面臨的問題
1.老年人精神贍養的立法尚有不足
我國《老年法》規定,子女承擔精神贍養的主要義務,兒媳和女婿應當給予協助。《老年法》并未將兒媳和女婿確定為贍養義務人,但在實際中由于婆媳關系或翁婿關系不和導致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案件不在少數。如果不將兒媳和女婿納入贍養義務主體的范疇,就會不利于贍養義務的履行。為了更好地維護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應將兒媳和女婿也規定為老年人精神贍養的義務主體。2.精神贍養案件執行困難
雖然《老年法》對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但沒有具體的標準,難以用數字精準地進行衡量,達到精神贍養的標準是什么很難確定。法院的執行更多偏向于物質方面,精神方面很難執行。判決生效后,子女如果不按照判決定期去探望老人,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精神贍養義務,法院很難強制執行,不能出動法警將子女帶到老人家中探望老人,也不能對子女進行罰款、拘留等處罰,更不能讓其承擔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F階段老年人精神贍養權利的實現更多的要靠贍養義務人的自覺履行。
3.子女的休假制度存在缺陷
在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不能經?;丶姨酵抑欣先说淖优且驗橛萌藛挝坏男菁僦贫却嬖诓蛔?,導致子女難以履行對父母的精神贍養?!独夏攴ā芬幎藛挝粦U腺狆B人的探親假,健全了《勞動法》中的職工休假制度,但現實生活中依然很難得到落實。雖然我國從 2008 年開始就規定了職工帶薪年休假,但在現實中很少有單位真正付諸實行,有的用人單位雖然規定職工可以休假但不能享有帶薪的福利。
三、域外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相關舉措及啟示
1.美國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相關舉措
美國政府為了激勵子女關懷老年人,將精神贍養行為與相關法律制度相結合,為積極履行精神贍養義務的子女減緩其經濟上的壓力,并期望借此使更多的子女能夠履行精神贍養義務。如果納稅人對自己和配偶的父母、祖父母都進行了精神贍養的話,那么該納稅人可以借此獲得很高的減免額度,這樣一來就可以讓真正履行精神贍養義務的子女獲得優惠。
2.韓國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相關舉措
韓國政府為了讓子女能積極履行精神贍養義務,推出了多項舉措。韓國政府非常重視榜樣的作用,重視模范人物的效應,因此設立了與精神贍養相關的獎項,授予模范人物以榮譽,鼓勵普通民眾向其學習。為了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韓國專門設立了為老年人服務的機構,保障各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動得以展開。
3.域外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相關舉措之啟示
完善我國精神贍養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使精神贍養的履行方式以及法律責任變得明確、細致。許多國家都將老年人精神贍養與稅收制度相關聯,可以借鑒此舉措,將老年人精神贍養與相應的福利制度相關聯,以此來激勵子女履行精神贍養義務的積極性。韓國根據自身的國家特色設置了表彰制度,可以借鑒學習此舉措,將國家特點與制度相融合,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人精神贍養制度。健全《老年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使司法部門能妥善地進行司法工作。
四、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面臨問題之解決策略
1.擴大精神贍養義務之主體范圍
應當將兒媳和女婿納入精神贍養義務主體,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兒媳和女婿履行精神贍養義務的積極性。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婚姻法》中都可以增添規定兒媳、女婿為贍養義務人的條款,這樣可以更好地維護老年人的精神贍養權益。除此之外,楊立新教授還提出一個觀點,他認為應當將晚輩親屬也歸入精神贍養義務主體的范疇,不僅僅包括婚姻家庭關系之中的子女,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繼子女等也應納入其中。這一觀點徹底擴大了精神贍養義務主體的范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2.精神贍養案件要妥善執行
在案件的執行過程中,執行人員應注意執行的方式要妥當,執行力度并不是越重越好,重點是要通過執行使老年人的精神贍養權利得到保障。
在案件執行中,應當慎重使用嚴厲的強制執行手段,最好采用讓子女自覺履行義務的手段,例如讓不履行精神贍養義務子女的工作單位對其進行內部通報批評,或者在法院官方網站曝光該案件等。在執行的過程中,應當委派專門的工作人員對子女進行教育、心理輔導,采用適當的執行方式來督促子女自覺履行判決。
3.完善子女的休假制度
在現實中,絕大多數不能經?;丶铱赐惆槔夏耆说淖优怯捎谟萌藛挝磺啡标P于休假制度的規定,導致子女難以履行精神贍養義務。雖然我國很早之前就有了帶薪年休制度,但在現實中沒有幾個用人單位可以做到,有些時候雖然職工可以休假但不是帶薪的。之前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職工每 4 年可休20 天的假,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今天這樣的休假制度已明顯不合時宜。因此,應當進一步完善職工的休假制度,建議用人單位對未與父母同住的職工,工作已滿一年以上的每一年可享有帶薪探親休假,每次10到15天,可一次休也可分次休,單位做好相關安排。
參考文獻
[1]孫天洋等.淺析我國老年人精神贍養的法律完善[J].法制與經濟,2015(20).
[2]李娜.老年人精神贍養之現狀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
[3]楊立新.“?;丶铱纯础睏l款的親屬法基礎及具體適用[J].法學論壇,2013,28(06).學位論文
[4]秦曉偉.論“?;丶铱纯础睏l款之理解與適用[D].西南政法大學,2013.
[5]王喆.我國精神贍養法律問題研究[D].青海民族大學,2014.
[6]候偉.老年人精神贍養的道德責任與法律規制問題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5.
[7]侯泓煦.老年人精神贍養法律問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