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 要:時代在不斷的進步,教育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變得不斷更新,在傳統的教育教學現狀中,想要培養出具有創新性的人才變得非常困難。所以,改變現狀、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變得尤為迫切。怎樣去探索新教學理念結合師生關系,以此轉化成教學成績,是當下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的難題。本文提出了三點策略:關注學生興趣;重視生活教育;參與實踐活動,來打造“學為中心”的新型語文教學課堂,以真正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為中心;課堂教學
在課程改革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課改的新理念也也有了更新的變化,不斷朝著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需要的方面發展。而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已經不再能夠適應這樣的需求,在此狀況下,教師需要結合語文學科的優勢,利用新理念、新方式來改變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模式的不斷轉變,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為主,學生被動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應試教育還是充當著教學的核心目的,學生學習的高課業負擔,成為了當下義務教育重點關注的熱點。學生并不得已每天完成學校布置的各種作業,教師只關注學生作業的完成,對作業任務速度和質量較為關心,至于學習中各種能力的提升方面,反而忽略了。這與新課改中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存在的巨大的反差。
教師片面追求教學進度和質量一味的灌輸知識,學生則被要求安靜坐著聆聽,被動接受知識點,而無法發揮自主性和創造力,這直接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性和學習興趣,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
2.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兩極分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為主,教師占絕對主導,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被調動,學習興趣受到壓抑。與此相反的是,現代的新型教學,教師過多的使用新教學法和多媒體技術,雖然課堂的觀賞性、趣味性得到了顯著提升,但這其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但學生的思路并沒有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不能適應教師各種教學方式的轉換,使得實際教學的學習效果不好。
二、打造“學為中心”課堂的策略
教師應該開展“學為中心”的課堂打造,把學生的興趣重新聚焦到課堂中,展開融洽的師生互動,展現學生在課堂中主角的位置,讓學生通過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打造了提升學習興趣。
1.“學為中心”就要關注學生興趣
學生總是對感興趣的事物比較好奇,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教學的效果肯定會加倍。電視綜藝節目是學生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之一,教師可以充分的加以引導與結合,把學生的這一興趣加入到課堂教學中。
隨著《奔跑吧,兄弟》節目的熱播,體育課上學生們也開展了類似的活動并深受學生喜愛,這就是他們的興趣所在了,于是我借機也開展了類似的語文課堂活動。在臨近期末時,開展了這次活動,在自習課上學生們貼上寫有自己名字的銘牌,同學們圍坐成一圈,用擊鼓傳花的游戲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擊鼓傳花時花停在誰手上,誰就回答書寫、背誦等的課文知識,答出問題對的話可以自由撕掉一位同學的銘牌,答錯問題的話將被撕掉銘牌。學生們各個玩的不亦樂乎,通過游戲的開展,在接下去的學習中明顯的感覺到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了,都認真的背誦課文,主動地要求學習課本的知識點。
2.“學為中心”就要重視生活教育
教材內容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聯系生活,引導學生留心生活點滴,拉近學生和書本內容的距離,消除陌生感,以提高他們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能力。
在《荷葉 母親》教學活動中,我布置任務讓學生理解最后的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這句話,并要求他們回憶生活中的點滴,結合母親的行為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剛開始大家都比較木納的坐著,但有一位同學發言了,他說:“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出去玩也下雨了,沒有傘,媽媽就把外套脫下來蓋在我頭上不讓我淋濕!”在他之后,學生們的思維打開了,紛紛說起自己媽媽的英雄事跡……在說完媽媽們的事跡后,學生對媽媽的印象就比較具體了,再讓他們來說說母親的品格就順其自然了。
3.“學為中心”就要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是認識的直接來源,是通過學生親身經歷而獲得的認知,比單純的從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更讓人印象深刻。因此,為了在語文課文學習中加深學生的印象,尤其那些抽象難懂而現實中唾手可得的課文描寫內容,我們就可以帶領學生去社會中實踐。
如在《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教學中,我就帶領學生們到校園里觀察,讓學生描述下此時的校園和以往的不同。時值秋去冬來之際,百花凋零,萬物枯萎,就算常綠的植物也顯得幾分蕭條,初二的學生根據經驗和觀察知道了秋天時大自然會發出哪些無聲的語言,告訴我們這個季節是大自然中生物的轉折點,他們由盛而衰,開始等待下一年的新生,但這也是個收獲的季節,很多果實成熟了,橘子、柿子等。除了觀察,我還讓學生選取校園中的某一物來談談四季的變化,通過校園內的實踐活動學生知道了隨著氣候的變化對大自然有著重要的影響,而自然中的景物變化就是氣候變化的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入課本概念“物候”也就容易理解多了。在大自然里實踐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這樣的語文課堂更鮮活,更有生命的活力。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很多理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就有師生關系的定位、課堂上師生的地位等。教師也應該積極學習新技術、新理念,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手段,堅持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主導課堂教學活動,努力研究并打造符合初中生學習興趣的“學為中心”的語文課堂。只有依靠教師觀念的積極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讓教師的“教”圍繞著學生的“學”展開,進一步增強教師的“教”為學生“學”服務的水平,就一定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郝麗. 怎樣打造以“學為中心”的初中語文課堂[J].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12:33.
[2]張路. 初中語文自助式學案導學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3]蔣泉. 初中語文學案教學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