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敏
【摘 要】目的:探析飲食護理在改善肺癌患者化療后營養狀況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發揮的作用。方法:選擇2017.10~2018.12接受化療的60例肺癌患者,化療期間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按照信封法分為甲、乙兩組,乙組在此基礎上聯合飲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成效。結果:護理干預后,乙組營養良好率、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83.33%、23.33%,甲組分別為53.33%、56.67%,經比較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加強對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飲食護理干預,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關鍵詞】肝癌;化學治療;飲食護理;營養狀況;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190-01
肺癌是臨床上一類常見惡性腫瘤,有調查顯示[1],本病在男性腫瘤中發病率位居首位,在女性腫瘤發病率略低于乳腺癌。化療是肺癌患者臨床治療的常用手段之一,而多數化療藥物具有較強的毒副作用,造成很多患者對化療藥物缺乏耐受性,治療期間承受較大痛苦,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及腹部脹痛等情況,降低營養水平。本次研究主要探究飲食護理干預在改善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營養狀況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體現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集具有明確診斷、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60例肺癌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收治時間均為2017.10~2018.12,所有病例均伴有程度不一的肝區疼痛、乏力、納差等表征。分為(甲組、乙組)每組各30例,甲組男女構成比為19:11,年齡51~74(62.47±6.90)歲,病程6~25(15.92±6.24)個月。乙組男女構成比為2:1,年齡52~76(63.64±7.14)歲,病程5~27(16.2±6.3)個月。兩組患者以上資料經對比分析,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化療前1d進行護理干預,同時保證護理干預與化療(4個周期)的同步性,甲組實施常規護理,護士為患者講述化療必要性、療效及可能出現的不良癥狀等,并引導患者清淡飲食,日飲水量應≥3000ml。乙組在甲組干預方式基礎上,聯合飲食護理干預:
首先,針對患者病況,科學搭配飲食,保證食物營養的豐富性,并囑患者遵照定量、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以防過度飲食增加肝臟代謝負擔。其次結合患者年齡、職業及文化水平等,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飲食宣傳教育,可根據患者口味,制定飲食計劃,鼓勵患者多攝入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高的食物,控制糖類、脂質類食物的食用量;引導患者多食用維生素B、C族維生素食物的攝入量,以實現對肝細胞功能的有效保護,多食用谷類、瘦肉豆類食物,其對肝糖原合成過程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進而為肝細胞再生提供能量。再者,引導患者少食或不吃辛辣、生冷、堅硬及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加強對食鹽攝入量的控制,并適量增加鉀的攝入量。最后,引導患者自覺養成定時、定量的良好飲食習慣,不可暴飲暴食,以防肝臟負擔,加重病情,同時注意飲食衛生,需定期消毒餐具。
1.3營養狀況評價
結合營養評估量表(PG-SGA)[2]擬定:①A級(營養良好):體重無丟失或近期無增加,營養攝入情況無不足,體格檢查提示無(慢)性消耗但近期有臨床改善。②B級(中度或疑似營養不良):1個月內體重丟失5%或不穩定,營養攝入明顯降低,伴有影響相關癥狀,皮下脂肪及肌肉輕或中度消耗。③C級(嚴重營養不良):1個月內體重丟失>5%,營養攝入嚴重不足,存在明顯的營養相關癥狀,皮下組織嚴重耗損、有水腫現象產生、同時分別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試驗研究選用SPSS16.0軟件包,率(%)表示計數資料, 進行檢驗。差異檢測標準:P=0.05。
2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以食欲減退、中性粒細胞計數減少、口腔潰瘍與脫發等為主,乙組有7例出現并發癥,占23.33%;乙組有17例出現并發癥,占56.67%、乙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6.214,P=0.000<0.05)。兩組患者經4個周期化療后,乙組PG-SGA評估情況優于甲組,差異有意義(P<0.05)。
3 討論
肺癌是一類對人體健康水平構成極大威脅的惡性腫瘤之一,當肺癌發展至晚期時,化療為當下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在化療期間,因為多種化療藥物的作用可造成患者出現納差、口腔潰瘍等多種并發癥。而加強對患者營養狀況的干預,對緩解癥狀、拖延或阻滯病情進展過程具有明顯的作用,這一點在國內外臨床上已被證實。但是多數肺癌患者在飲食干預方面缺乏針對性,通常會因為飲食不科學、不合理,而加重病情,削弱了化療在肺癌治療中的效能。
故而,在肺癌患者化療期間,護理人員應扎實、正確的掌握肺癌營養相關知識,加強對患者飲食的干預,始終維持溫暖、親切的服務態度,積極與患者交流,在與患者建設和諧護患關系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飲食結構、方式等做出指導,不斷強化患者化療期間膳食的合理性、均衡性,并有效的滿足了患者對食物的口味需求,提升主動進食的欲望與積極性,這對機體代謝活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進而更為明顯的改善疾病相關癥狀[3]。此外,在飲食護理過程中,也許利用多樣化途徑改善患者緊張、焦躁等不良情緒狀態,并加強對并發癥的預防,進而整體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延長患者壽命,優化生存質量。
在本次研究中,乙組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飲食護理干預。結果表明,護理后,乙組營養良好率高于甲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加強對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飲食護理干預,有益于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減少各類并發癥發生的風險,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川川.個性化飲食護理對老年肺癌患者化療后便秘的效果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S2):297-298.
[2]卞彥君,胡艷.針對性護理在改善肺癌化療患者便秘的臨床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2):189-190.
[3]劉靈梅.飲食護理干預對肝硬化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09):1153-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