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燕
摘 要:農村教學條件有限,在對智障生用眼衛生習慣培養時,教育方法應靈活多變,結合智障生實際存在的問題,對引導方案不斷更新,對于智障生行為習慣的引導,教師也應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每個智障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展開教育教學活動,有針對性的對每個學生進行輔導,并在其輔導的過程中與家長加強合作,促使農村智障生的父母可以積極配合,這樣教師才可以快速的提升對智障上用眼衛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效率。
關鍵詞:農村;智障生;用眼衛生
前言:
良好用眼衛生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對智障生加強監督和管理,其主要和智障生的身心發展存在必然的聯系,智障生的思維同正常學生的思維不同,其對事情的認知度較低,并且自身的行為能力也較弱,因此,對于智障生用眼衛生的引導,教師需要運用不同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引導的過程中提高智障學生的生活能力。
一、資料方法
1、臨床資料
針對農村智障生近視度研究,主要將其分為兩組,第一組小學階段智障生;第二組中學階段的智障生。研究人數200人。小學階段其中視力符合標準的一共有90名智障上,視力不達標準的則應15名智障生。中學階段其中視力符合標準共有81人,不符合標準共有14人。
2.方法
對于智障上視力檢測方法如下:雙眼裸視;被檢測者的雙眼距離應和視力表保持在5米左右;檢測光線達標。
診斷標準:雙眼視力符合并小于 5.0 為視力正常,雙眼或單眼視力未超過 5.0 為視力不良。
對于本次智障生視力檢測情況,相關研究者在課題研究活動調查得知,其視力下降的原因主要和用眼衛生存在較大的聯系,家族遺傳病史較少,為更深入的研究,研究人通過電話等多種形式對檢驗學生進行再次調查,讓調查問題完善,以便于日后的調研活動和課題的研究。本次檢測調查問卷 200 份,回復結果200份。
3、結果
根據調研活動結果數據顯示,智障生視力下降和用眼衛生習慣有關聯,視力正常的智障生其日常生活和學習的行為習慣較好,在看書和寫字的過程中,胸和桌子的距離在1 拳之外,而且眼睛和書本之間的距離也符合1 尺的標準。而視力不良的智障生,其坐姿和看書習慣都存在較大的問題,而且平時接觸電子科技的次數較多[1]。
4、討論
導致農村智障生視力下降的因素很多,其主要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但在本次調研活動中,可以發現,后天因素導致智障生視力下降的概率較大,智障生用眼習慣不良,缺少戶外運動,長期上網看電視劇,看書姿勢這些都嚴重影響智障生的視力[2]。
二、關于培養農村智障生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提出的方法
1.配合課題組負責人做好相關的課題工作
農村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教師對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情況必須要深度掌握和了解,以便于課堂教學的因材施教。而對于農村智障上用眼衛生習慣的培養,教師也需要加強研究。為了提升其引導效果,在展開教育活動之前,做好相關的課題研究較為關鍵,相關工作人員要理解課題研究的意義和作用,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積極配合課堂組負責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課題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完成課題方案,從而提升課題研究效率,讓課題研究更具有價值[3]。
2. 對學生進行宣傳貼圖的宣傳教育
對于智障生用眼衛生的行為習慣的引導和培養,智障生應為主體,教師需要讓智障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但傳統的引導方法很難調動智障生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學校和教師要走好相關的宣傳工作,用于不同的方式吸引智障生對良好行為習慣課題活動的關注。如可以采取海報宣傳方式,設計新穎獨特的海報,運用生動趣味的語言宣傳課題內容,讓智障生在看圖的過程中理解用眼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以實際案例為主展開研究,智障生小花,今年10歲,其性格特點表現為:愛動、頑皮、注意力不集中、脾氣暴躁,教師和家長在對其進行引導教育的過程中難度較大,小花不愿接受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并且逆反心理較高,因為缺少教師和家長的監管,小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視力下降程度較為嚴重,但小花和其他孩子一樣都喜歡看漫畫書,漫畫書的人物、故事深深吸引著小花。所以,教師可以采用漫畫的形式吸引小花,為小花展示關于用眼衛生的漫畫,讓小花通過觀察漫畫用口語表述的方式為大家描述漫畫的內容,并講述漫畫的含義,這樣在教師的引領下,小花就會從漫畫中理解用眼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自主養成良好的習慣。
3. 教學生做眼保健操
讓學生掌握做眼保健操的方法很重要,如在教學生做眼保健操時,對于動作的分解教學,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每一個動作的細節,也要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動作的意義。為了讓眼保健操被廣泛學生認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對其的興趣,從而吸引學生的同時讓學生自愿學習眼保健操。
4. 利用課間操時間監督學生做眼保健操。并認真做好記錄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學校會在課間時讓學生做眼保健操,但其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顯,因為對于眼保健操時間,部分學校的監管效率較低,而且具有強制性,長期做同一套眼保健操,學生的興趣度就會減弱,甚至在做操時間,有的學生渾水摸魚,并沒有真正的做眼保健操,這樣學校組織的眼保健操活動就沒有實質性的意義。針對上述問題,學校需要加強從多方面加強改進。例如:學校在監管學生做眼保健操的過程中實行獎懲制度。對于表現優異的班級,學校要定期進行表揚并給以獎品,這種激勵制度可以讓學生為了班級榮譽積極做眼保健操。對于眼保健操的監管,學校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讓每個班級出一名學生,組成學生會,每周每個班級輪流監督管理其他班級并做好記錄,記錄的方式則為做眼保健操的人數。如,智障生小華在做眼保健操時睡覺,監督小組發現后將其記錄在冊,在每一周班級優秀評比時,因小華上周的不良表現,導致班級沒有評上優秀班級的稱號,這樣小華就會產生羞愧,教師再對其加以教育,小華就會認識到眼保健操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后積極主動的做眼保健操。
5. 每月進行一次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用眼衛生習慣
教育教學活動是一個整體,學校在展開教育活動同時,家長也應參與到其中,積極配合學校的指導。尤其對于智障生的教育,學校必須要調動家長配合。做到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為一體的教育機制,讓智障上在學習接受教育后,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得到父母和親人的正確引導,這樣才能促進智障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智障生佳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就煩躁,并不愿主動解決而是需要父母幫助,通過對佳佳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分析,因為父母對佳佳的教育和引導缺失,佳佳感受不到父母關心愛護,所以不愿接受父母的教育,而在學校,佳佳認為遇到問題就逃避可以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會和其增強互動的次數,這種想法導致佳佳問題較多。實際上,使得佳佳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和父母的關心有關,佳佳體會不到父母的關心,在學校中極度渴望被大家關注,因此,不愿主動解決問題。在解決佳佳的問題時,佳佳的輔導教師要積極同其父母加強溝通,將佳佳的情況反映給其父母,讓其父母了解佳佳出現問題的根源,并配合教師教學,這樣才有利于佳佳自主接受教師的引導,教師也能及時的掌握佳佳的用眼衛生習慣。
結束語:總而言之,智障生的思維和動作發育都較為緩慢,教師在對其進行用眼衛生輔導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耐心、愛心,教師應積極主動的關心智障生,讓其感受到教師給予的溫暖后接受教師的輔導。對于輔導方案,教師也應定期進行調整,讓輔導方案既具有趣味性、生動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啟發性,這樣才有利于教師有效的輔導智障生,智障生也會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綜合性的鍛煉,形成良好用眼衛生的意識,提升自身的行為習慣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立明.流行病學.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J].2019,(78):34-99.
[2]汪玲.我國中小學行為習慣的養成的教育引導[J].中國學校衛生,2013,(67):45-66.
[3]呂若然,滕立新.2000年北京市中小學生視力低下情況[J].中國學校衛生,2018,(5):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