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百玲
摘 要:土壤污染問題是當前生態保護面臨的重要問題,工業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棄物排放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土壤污染問題直接關乎著糧食安全和人們健康。采取有效方式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是當前土地科學著重關注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多種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的特點,并指出了土地污染修復技術研究未來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究現狀;趨勢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但是土壤污染問題十分嚴重,社會進程的加速發展,各個領域產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都對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特別在工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未達標排放,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加強對污染土壤的修復改善時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研究現狀
1.1 工程修復技術
工程修復技術主要有客土法、換土法以及深耕翻土法。換土法主要是指用別處移過來的健康的土壤代替受污染的土壤,以此來防止植物根系遭受污染,該方式主要適用于土壤污染程度低的地方。換土法是指用健康的土直接替換被污染的土壤,該方式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對換走的污染土壤跟蹤監測,確保污染土壤得到合理安置[1]。深耕翻土主要是把土壤表層和深層進行反動使其相互混合,用這樣的方式降低土壤中的污染含量,主要用于土層較深但是污染不嚴重的土壤當中,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進行適當施肥,保證土壤養分。
1.2 熱處理修復技術
熱處理技術主要對污染土壤進行加熱處理,利用熱度將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屬揮發掉,進而達到修復的目的。該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去除土壤中半揮發性、沸點比較低的污染物。在當前實踐中,該技術是污染土壤修復常用的手段,主要有高溫處理和低溫處理兩種方式,但是因為很多金屬的熱解析溫度較高,因此該技術對污染土壤的修復成本較高,另外如果在處理的過程中沒有合理的處理好會發出來的重金屬,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3 淋洗技術
淋洗技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修復技術?;瘜W淋洗是指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些化學淋洗液,利用機械對土壤進行攪拌將土壤中多種形態的重金屬進行去除,該方式不會破壞土壤的結構也不會造成二次污染[2]。在該技術的使用中要合理選擇淋洗容積,像酸堿溶液、絡合劑等等都是較為常用的。淋洗修復技術是多種土壤修復技術中使用較為廣泛的。
1.4 植物修復技術
植物修復技術主要是指在污染土壤中種植一些能夠專業污染物的植物對土壤進行修復。該技術的使用成本低、實施的過程易操作,因此被廣泛應用。如鉛超富集植物有羽葉鬼針草、香根草等;鋅超富集植物有蕓苔、蕪菁等;鎘超富集植物有魚腥草、龍葵等等。該技術是一種綠色修復方式,由于植物生長緩慢的特點,使得對污染土壤的修復周期有些長,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針對影響其修復效果的各個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創新、改良和強化修復效果成為未來植物修復技術的主要發展。
1.5 微生物修復技術
微生物修復主要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群,將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屬特性加以改變,影響污染土壤在環境中的轉化,以此來降低污染物活性的過程在,該方式主要分為微生物富集、吸附和轉化三分方面,是替代傳統修復技術的新型修復技術。該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成本低、效果高、并且不容易造成再次污染。但是因此對微生物修復的機理研究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該技術還沒有實現規模化。
1.6 聯合修復技術
該技術是指把幾個單相技術一起同時運用,使其發揮出各自的優勢,以此來實現對土壤的修復技術。包含了生物聯合、物理化學聯合、基因工程聯合修復,該技術的使用突破了單項技術的局限性,修復的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在當前受到極大推廣。
2 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的發展趨勢
2.1 建立土壤污染修復標準體系
我國土壤污染問題形式比較嚴峻,并且污染的類型、污染源都比較多,相應的也需要多樣的修復技術。我國當前還沒有建立健全的土地污染評價體系,以及土地污染效果評價體系,從而造成了很多標準要求不過關問題的產生。因此針對我國當前土壤污染較為嚴重的問題,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這對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的推廣有著現實的重要意義。
2.2 促進多項修復技術聯合發展
生物聯合技術因其成本低等特點,是當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技術。但是因為單項修復技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聯合技術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技術推廣方面就受到一定的制約。在對已有的聯合修復技術研究中發現,多項技術聯合存在一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同時也是研究發展的突破重點。在植物參與聯合修復中,重點內容在于對植物的選擇,探尋出生存能力強,去污染效果好、生物量大的植物;微生物參與聯合修復的重點在于,要根據其厭氧和好氧的特點,研究分析微生物與環境虎作機制等。
3 總結
利用科學的手段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不僅能夠提高其原有生態動力的功能,促進去恢復生產力,同時也能夠與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現象。以此加強對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的研究,加強土壤污染防控管理措施,才能更好的促進修復技術產業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亞嬌,溫猛,等.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8,30(05):8-14.
[2]侯愷.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綜述[J].江西化工,2019(0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