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希望能夠自主學習,但由于自我認識能力還不成熟,自我評價及自我控制能力還不強,常常不知道如何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引導點撥的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點,就是點要害、抓重點;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引導點撥,換言之,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因勢利導,啟發思維,排除疑難,教給方法,發展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這里就《勸學》一文的教學,來談談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勸學》;實施方法
本文將重點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勸學》這一文章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并且會結合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狀況進行相應的方法調整與優化,以此來體現高效率的教學措施以及高質量的教學理念。另外,本文將結合以下三個方面對其進行研究:第一是涉及預習方法,提升學生熱情;第二是創設課堂情景,啟迪學生思維;第三是做好練習工作,發展學生能力。通過以上三個方法的開展與實施,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以及學習水平提升,而且還能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到《勸學》這篇古文中的中心思想與蘊含意境。同時,教師還需要對課堂教學方法作出相應的設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設計預習方法,提升學生熱情
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通過教學方法預設的措施對課堂進行安排與部署,并且要結合該措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帶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一種寓教于樂的狀態下深入的了解與學習相關知識內容。利用該措施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在繁重的高中課業壓力下得到片刻的休息與喘息。基于此,學生會感激教師,而且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與教師達成高度的一致性。
例如:教師在進行《勸學》這節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前期的簡單引導與知識講解。比如,可以對學生進行白話文的翻譯教學,讓學生對其中的相關通假字以及詞匯做出一個詳細的認識。隨后,教師需要結合文章的大意對學生進行深度的培養,并且可以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教師可提問學生:“在《勸學》這篇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是反映了這篇文章的核心立意的?”此時,學生會對其做出思考,并且會進行再次閱讀,從而尋找這句話到底隱藏在哪里。通過尋找,學生會發現,這句話是:學不可以已。然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提問:“那么,大家現在已經找到了《勸學》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與中心論點,隨后大家能不能照一照這篇文章的分論點在哪里呢?”此時,學生會按照之前的方式再對文章進行分析與研究,從而得出,《勸學》這篇文章的分論點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以及“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還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此時,教師可以明確,學生已經掌握了《勸學》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主要學習內容,隨后再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教學便會順利很多。
二、創設課堂情境,啟迪學生思維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問題,多發現文章中的隱藏內容。通過該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與分析能力。其次,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將自己觀察與分析得出的內容通過表達的方式論證出來,以此來確定其正確性。最后,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起一種善于動手的能力,而且該方法也是基于學生的心理視角下設計的一種教學措施,利用這一方法,能夠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我分析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進行《勸學》中分論點“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對其進行注釋的分析。在了解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古代的“生”和“性”是相同的。所以,在對其進行翻譯的時候就變成了“天賦與稟賦”的意識。隨后,學生會對文章中的其他類似情況進行分析與觀察,最后會發現有很多類似的內容。基于此,教師便可以對學生進行以上三種措施的培養。首先,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動腦筋,想問題”的引導,讓學生了解“為什么古代字的解釋與現代字的解釋有這么大的差異?”其次,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方面入手設計:“為什么這句話可以體現出分論點的觀念,而且還能有效推動后續文章的發展呢?”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相關短語和字體進行標記與深入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古文學習知識庫”。
綜上所述,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學習”。可見,教會學生學習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筆者在《勸學》的教學中,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運用引導點撥的方法,學生不但學懂了課文,而且也掌握了文言文的學法,效率較高,效果較好。教學活動就是指導學生由不知道如何學習到主動地學習,獲得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得到最理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燕.“以讀促教”讓文言文人物教學“活”起來——《孫權勸學》案例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233.
[2]周利華.“翻轉課堂”在聾校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以《勸學》教學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19(13):43-45.
作者簡介:陳婷,1992年1月,女,四川省岳池縣人,四川省岳池縣羅渡中學,職稱:中學二級,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