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同奪 梁瑞
摘 要:伴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現階段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未來健康、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合適的方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本篇文章主要從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核心素養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
小學數學,雖然內容沒有初高中的復雜。但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階段的數學是基礎,數學是學生未來學習的一個鋪墊,對以后數理化等學科的學習有很大的意義。學習數學應該是思維拓展的過程,但目前的數學教學卻出現了很多問題,會影響學生后期的發展,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教師身上。大部分教師是將一些公式從書本抄到黑板上。然后為學生進行講解,緊接著就是題海戰術來鍛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敏感度,這對學生沒有任何幫助,數學教師應將數學原理講解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掌握知識,這是一個傳遞數學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真正學習到數學的本質,把握主題目的精髓。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基本內涵
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學生學習數學應當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核心素養不是指具體的知識與技能,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學能力,核心素養,基于數學知識技能。又高于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中能夠反映當前數學教學的基本內涵,使數學教學呈現全面性,綜合性,持久性等特點。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應用性和創新性人才的需求極大。而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不斷引導學生豐富自身的基礎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簡單來說,數學核心素養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與圖形的轉化,而是將自身所學到的基礎知識進行不斷的延伸和發展,以此不斷豐富自身的數學知識技能。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價值
數學核心素養是針對良好數學教育課程的基本理念,對學生提出基礎性、整合性、前瞻性要求,也是體現對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本質要求,數學核心素養是基于數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反映數學知識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體現數學的本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具體的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當關注這些知識技能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這樣才能提升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體現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真正價值,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對一些新奇的問題感到好奇,在“雞兔同籠”的問題上,學生就會產生很多問題,這個問題是怎么想出來的,該怎么解決,結合學生的好奇心,在給學生出一些類似的問題,讓學生去理解,去解決。
四、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
(一) 培養學生的自信
小學生處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情緒還不穩定,對玩笑話和非玩笑話的分辨能力還不夠,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甚至一句話的影響,所以在教學時要和學生及時溝通,注重學生自身發展,多傾聽學生的想法,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信,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提高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對問題的解決思路不對時,筆者不是直接否定學生的思路,而是告訴學生他的那種思路可以應用于其他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需要另一種解決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理解,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勇于和教師討論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對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并不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去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很多數學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在教學中一味的給學生傳授數學概念,數學原理,數學公式,而忽視了指導學生如何去運用這些知識。這也是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暴露出來的問題之一。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此予以重視,在實際教學中,要善于將實際生活內容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將數學的工具性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三) 為學生創建生動的教學情境
生動的教學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甚至對數學學習產生反情緒,變得厭煩。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創造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營造樂學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學“相向運動應用題”時,為幫助學生理解“相向運動”“同時出發”等概念,筆者采用情境教學法,請兩位同學同時從教室的兩端面對面行走,直到相遇為止,并提問:“這兩個同學是從哪里出發?是不是同時出發?他們走的方向怎樣?最后結果怎樣?” 這樣,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了“相向運動”的關鍵要素,掌握了這類應用題的解決方法,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構建師生互動的動態生成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屬于課堂教學的本質。因此,在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還需要充分構建師生互動的動態生成課堂,老師不能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模式,而是需要中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教師的意圖,從而積極配合課堂教學,同時還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模式,引導師學生主動去思考,去體驗,去領悟。
(五)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依據我國目前數學教學的經驗來看,教師在課堂中強行灌輸的知識點,并沒有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摸索出來的知識點印象深刻。同時,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探索能力較強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性格特征,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真理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真正魅力,最終提高數學素養。但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置于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其次,教師還需要及時觀察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了解學生探索的進度,并且通過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活動參與度,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五、結論
綜上所述,數學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核心素養更是整個學習的基礎,是學科育人的必然要求。教師應該從基礎做起,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結合最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麗華.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和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7年,第11期.
[2]莊慧芬.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表征[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6年,第10期.
[3]崔宇彤,劉東芝.在小學幾何圖形教學中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年,第8期.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8年度三河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將核心素養與數學文化有效融于小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課題立項號:2018200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