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江西省同濟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房屋建筑質量及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因此,加強當前建筑結構設計質量及管理,以此滿足人們對建筑實用性以及建筑物自身結構安全性和美觀性的要求成為當前設計部門需要認真探索的課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強化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和施工管理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建筑結構;結構設計;施工管理
一、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的問題
加強建筑結構設計管理,創新建筑結構設計理念,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建筑的整體質量。特別是在人們在對居住條件日益提高的同時對當前建筑結構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相應的工程人員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以促進建筑結構的健康發展。目前,建筑結構設計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何合理地采用結構優化設計技術,以有效解決建筑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進而有效保障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的科學合理性,是當前相關設計企業需要認真探討的課題。
(一)上部結構的潛在問題
建筑工程中,建筑上層結構設計合理是實現建筑功能的關鍵,上部結構中諸如梁,板,柱等構件合理布置對抗震性能、使用舒適度的影響。然而實踐過程中,結構中往往容易衍生諸多的潛在問題。一方面,由于相關設計人員缺乏足夠重視,導致在房屋建筑結構中框剪結構的連梁設計做的不到位,進而留下隱患。另一方面,部分設計人員在計算樓板過程中,對樓板的應力狀態分析不夠透徹,加上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由于應力作用的影響,導致樓板容易出現明顯的裂縫,進而影響整體質量。
(二)設計方案與實際施工不符合
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由于部分設計人員僅依靠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以及過往的設計經驗而對項目實際情況缺乏了解,同時對施工現場的地質環境調查工作不到位,就直接進行相應的建筑結構設計工作,加上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進而使得設計出來的方案不符合實際施工的要求,而且建筑基礎結構的設計質量難以有效保證,難以保證建筑施工質量。
(三)建筑結構設計圖紙問題
在建筑項目建設過程中,建筑結構設計圖紙是構建項目的重要基礎,不僅包括圖形表示的各種結構組成部分和架構,還要用文字重點標識圖紙的相應關鍵點。但是,在項目建設的實踐過程中,設計圖紙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圖紙設計粗略、文字表述不清以及各種標注不夠規范等問題,進而不僅無法詳細解釋建筑結構類型、抗震等級等要點,還容易出現建筑結構在后續施工中出現一些理解偏差現象,使得整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受損。
二、強化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技術的應用
(一)加強建筑結構的概念優化設計
在建筑結構工程施工中,涉及的專業、工種、交叉工程較多,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當地震發生的情況,自然災害造成的破壞必然會影響建筑結構的整體性能。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建筑下方的地質情況,經過綜合分析后,設計人員運用概念設計對建筑進行合理規劃,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
(二)優化建筑結構模型
通過對影響建筑結構的主要參數進行優化,利用預先設定的參數來表達影響、變化范圍小和局部因素,可以減少設計過程中涉及的設計計算次數,提高工作效率。為保證建筑結構設計的規范化,應設置相應的結構設計約束,包括建筑結構的尺寸、強度、構件和裂縫寬度,以確保相關約束條件滿足建筑設計要求。此外,在優化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保證確定的目標函數與預設條件相一致,如鋼筋截面面積和截面幾何尺寸等,在保證建筑質量的同時以減少工程造價。
(三)優化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能設計
高層建筑作為當前建筑發展的主要趨勢,對其穩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高層建筑結構優化設計的關鍵內容是要保證建筑結構的剛度和強度。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經濟條件下,結合隔震措施、減震和隔震技術,盡可能選用極限拉力較大的鋼筋材料,進而有效形成抗震體系的延性結構。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此外,合理設置剪力墻,保證整個剪力墻的均勻性,進而提升建筑整體質量。
(四)優化建筑地下基礎結構設計
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基礎設計是建筑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人員應根據現場情況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例如,可以實地勘察建筑場地的地質狀況,基于實地地質狀況來制定和合理選擇樁基礎類型方案,并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成本,通過樁端支護厚度選擇樁長,進行合理的計算,制定各種優化方案進行比較,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基礎上減少施工難度和造價費用,進而制定經濟可行的設計方案。
三、加強建筑施工管理的幾點有效措施
(一)健全和貫徹各項施工管理制度
企業管理制度是一項重要的保障,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能有效的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同時還能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因此,在項目實踐管理過程中,一方面在施工現場監督管理部門年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中,制定合理、激勵性的考核方案,要提高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建設的評估標準,進而促進安全施工目標實現的評價方案。另一方面,要注意對安全隱患的監督檢查,實行專項管理。同時,要積極樹立施工部門安全施工形象,并把安全施工標準列為企業年終檢查的審核條件之一,進而確保項目施工管理的順利實施。
(二)加強項目施工準備的管理
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對后期項目施工進度、質量和成本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項目施工準備階段,要做好各種準備工作的開展。首先,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施工圖紙的分析了解,掌握相關的技術規范以及了解設計要求,并且相信的了解相關技術資料對項目建設的質量要求。其次,嚴格按照圖紙和技術說明書的要求選用合格的建筑材料,同時對所選建筑材料的結構特點及其實際應用技術要求加以重要分析。最后,為全面了解項目建設的實際情況,可組織參建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深入、詳細勘察分析,繼而掌握本項目的概況,制定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案保障施工建設的順利實施。
(三)建筑項目質量的精細化管理
1、施工各方面要嚴格管理。精細化管理應以保證和提高施工質量為重點,定期對所開展的工作進行評價和評價。同時,在保證質量和數量的前提下,保證施工企業合理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2、建立科學合理的施工質量監督制度,建立質量督查機構對施工現場進行定期監督管理,確保施工質量得到保證。
3、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單位先自檢。對合格的施工內容,監理部門應在填寫“施工驗收單”的基礎上申請驗收。
4、實行責任制,在工程建設中,管理過程中應負責落實持證上崗,明確分工,形成完整的獎懲制度。
(四)增加參建人員培訓管理
為進一步提升參建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因為,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積極做好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教育、以及施工人員職業必備技能的培訓,確保每一位參與到建筑施工中的人員都能夠熟練掌握專業技能、規范操作、安全操作。完善成熟的流程參考圖和操作規章制度。適時調整建筑工程中的環節順序,根據現實情況做出隨時的變更替換等,組織專業的管理隊伍,實時監管,將管理目光放在每次操作中,當出現問題時,及時提醒并告知、在預防期間商討應對方案,確保整個管理團隊的協調運作水平維持在高標準的層面上。
四、結語:
總之,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推進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逐步提升,對建筑結構功能多樣化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更新。因此,作為設計人員,需要在保障建筑結構安全穩定的前提下,與時俱進積極挑戰創新的結構模式,加強結構設計與施工管理的結合,積極創新方式來滿足現代建筑物結構設計,以期設計出滿足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需求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張萬柏,劉洪軍.建筑工程項目中的施工管理分析[J].科技資訊,2012(29)
[2徐永秋.試論如何加強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和施工管理[J].建材與裝飾,201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