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霞
摘 要:鄉土資源是指一個地域內的全部資源,比如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家庭資源、教育資源等等,是地域文化的基本承載體,反映著各個地域的發展特色。在幼兒園教育領域,教師應該主動利用鄉土資源來改善幼兒活動效益,豐富活動素材,以便讓幼兒在生活中獲取知識。本文將以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為例,從利用鄉土資源讓幼兒認識數、利用鄉土資源豐富幼兒的空間觀念、利用鄉土資源組織統計活動三個角度來分析幼兒教師應該如何通過鄉土資源來豐富本園的數學活動。
關鍵詞:幼兒教育;鄉土資源;數學活動;整合策略
幼兒階段的數學活動需要幼兒初步了解數字、基本的算法與數字大小比較等知識,比較抽象,不利于培養幼兒的活動興趣,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并不能理解數學概念,難以適應本課程的思維特點。但是,數學本身是隨著人類的現實生活發展起來的一門理性學科,反映著現實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位置關系,能夠全面發展幼兒的思維結構,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利用鄉土資源來幫助幼兒理解數學知識,切實優化幼兒的數感,發散幼兒的空間觀念,促使幼兒全面展開數學探究,讓幼兒可以真正受益,為幼兒的未來學習與自我發展打基礎。
一、利用鄉土資源讓幼兒認識數
數,是數學學科的基本內容,也是最為常見的數學符號,同樣也是引導幼兒打開數學大門的重要因素。其中,數雖然是抽象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數又有著特殊的寓意,反映著現實生活中的數量問題。因此,幼兒教師可以通過鄉土資源來引導幼兒認識數、認識數的大小等等,甚至可以借助鄉土資源來剖析簡單的算理,切實優化幼兒的數感。由此,則可讓幼兒初步了解數學,發展幼兒的數學思維。
為了讓幼兒認識數,筆者便利用一些樹葉來引導幼兒數數,逐步引出1,2,3,4,……,讓幼兒學習這些數字的書寫方法,使其認真觀察了這些數字的結構。其中,由于樹葉的數量直接對照了相應的數字,所以幼兒也可在這一觀察、對比活動中認識數的大小,而這就便于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來描述現實問題。再者,根據樹葉的數量變化,筆者也會借此解釋加法、減法這兩個符號的基本概念,告訴幼兒加法意味著數量變多、東西增加,而減法則與加法相對,意味著數量減少、變少。如此,則可有效優化幼兒的數感,為后續的數學指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鄉土資源豐富幼兒的空間觀念
實際上,3-6歲的幼兒正處于形象思維飛速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對圖形的結構、大小等性質開始產生了直觀認識,而且會自覺積累直觀經驗,及時遷移觀察所得。在數學領域中,圖形的形狀、物體的位置等知識也同樣十分重要,需要全面優化幼兒的空間觀念。在此過程中,鄉土資源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鄉土資源中有豐富的圖形、位置關系、結構性狀等等,便于幼兒利用鄉土資源分析相應的數學問題。因此,幼兒教師要積極借助鄉土資源來豐富幼兒的直觀體驗,使其形成完善的空間觀念。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多數幼兒都能夠較為直接地觀察并去區分不同形狀的圖形,而為了進一步發展幼兒的空間觀念,筆者引導幼兒觀察了園內的凳子、桌子、黑板等實物的照片,鼓勵幼兒按照圖形形狀進行歸類整理。在此過程中,筆者會認真觀察幼兒的圖形分類行為,然后引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數學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幼兒在觀察實物形狀時,根據自己的不同觀察視角整理出了相關結論。對此,筆者又引導幼兒總結了常見幾何體的結構特點,最大限度地發展了幼兒的空間觀念。另外,幼兒在活動室內的位置、走路時的方向等活動均可用來培養幼兒的空間觀念,所以筆者會將數學指導滲透于方方面面,切實整合了豐富的鄉土資源。
三、利用鄉土資源組織統計活動
統計,是通過數據搜集、整理、調查、分析等活動來得出具體結論的一種數學思維活動,也是培養與發展幼兒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實際上,統計在幼兒的現實成長中應用十分廣泛,所以幼兒教師要積極開發相應的鄉土資源,全面組織統計活動,切實發展幼兒的統計意識,促使幼兒形成完善的統計思維。
比如,鄉土資源十分豐富,每天都會讓幼兒感到驚喜與好奇,而為了引導幼兒學會管理,筆者會教給幼兒通過畫正字的方式來統計鄉土資源的種類、數量與利用率,或者是通過一些數字、簡筆畫等符號來標注鄉土資源的種類與存儲量。在此過程中,幼兒會自然而然地生成統計意識。另外,筆者也會引導幼兒學習畫表法,使其學會用圖表來反應現實問題,借此優化幼兒的統計意識,促使幼兒真正實現思維進步。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育階段以鄉土資源來組織數學活動可以切實開發幼兒的智力水平,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讓幼兒切實內化數學知識。因此,幼兒教師要全面整合鄉土資源,據此指導幼兒分析數學知識,使其以生活經驗去解釋數學知識,以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從而全面優化數學活動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董麗娟.巧用鄉土資源豐富幼兒園課程建設——以幼兒園游戲活動為例[J].學周刊,2018(24):182-183.
[2]唐琴.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華夏教師,2017(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