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勇
摘 要: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后,解決了農村學生的生活后顧之憂,學生的營養、體格、學習能力和在校鞏固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農村初中學生大多存在認知偏差、內心迷茫,沒有良好的價值觀,生活和文化素養較低等不良現象。學校飯堂餐廳作為師生教學行為的“第二教室”。因此,如何把校園飯堂餐廳建設成為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氣氛的“教室”,發展適合農村學情的特色文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引領學生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鍵詞:營養;飯堂餐廳文化;內容
一、農村初中學校飯堂餐廳文化建設內容的特質
(一)內容要有學術性。學生進入了校園,一日三餐的時間都是在飯堂度過,飯堂文化包含并具有傳播天文地理的各種各類知識功能。思考學校飯堂餐廳文化的學術性特征是建設的前提條件,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知的延伸拓展,是學校飯堂餐廳文化內容建設的首選。因此,把農村初中學校飯堂餐廳建設成為一個有特色、有文化內涵的飯堂餐廳,讓學生置身其中,吃出健康,吃出品位,吃出文化!還能潛移默化地受到這種文化的熏陶而有所悟。
(二)內容要有欣賞性。賞心悅目的飯堂餐廳文化必定能讓人,有流連忘返美的享受。一方面可施展為設施或建筑物的巧奪天工或恰到好處,如這些顯性資產的結構、布局,紙質作品,圖、音、像,雕刻品,墻壁策畫等等,都有觀賞性,都有文化的釋文。另一方面飯堂餐廳文化的字里行間表現要有藝術欣賞的價值,讓人看了耐人尋味,遐想連篇。
(三)風格性。飯堂餐廳文化建設每校都要有自己的文化獨特個性,不能千編一律,互相抄襲,比比皆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各有千秋地體現學校的風土人情、傳承文化、辦學背景師資生源情況、辦學理念。鮮明的個性、獨特的風格彰顯著一所學校的飯堂餐廳文化內容和形式,才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人心所向,如此方可在眾多學校之中當領頭羊。
(四)內容要有滲透性。師生走進飯堂看到的一景一物,打飯中的每一個流程,吃飯過程中的一舉一動,師生交流中的一言一行,細嚼慢咽中的每一個回味,就連要從嘴巴吐出的骨頭或雜物,飯堂餐廳的教育文化都要滲入其中,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地建設著飯堂餐廳文化,讓師生接受著飯堂餐廳文化的熏染,滲透進自己的靈魂,并在思想和行為上扭轉自身的陋習。優秀飯堂餐廳文化會感化師生的思想行為,朝健康方向發展,讓正能量之花漂香整個校園。
(五)積淀與傳承性。學校飯堂餐廳文化的成長經歷,是由社會和時間的變革漫漫洗滌刷新過來的,隨著時間和社會潮流的變化,飯堂餐廳文化會由原來三不棱四不角糟粕文學,在大浪淘金中總結提煉升華為精華文明,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沉淀過程。不因社會制度、人事管理及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她成長主流的方向。因為一所學校飯堂餐廳文化成長的汗清古韻,常常是我們的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在有意無意中創造并遺留承傳下來的,可見來之不易。世人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子孫后代留下民族魂,一代傳一代,且在發展中超越創新與時俱進!
(六)豐富性。學校飯堂餐廳文化的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古往今來的、有國內國外的、有隱性有顯性的、有風俗人情的、有有形的無形的、有動態的靜態的、有人文地理、有烹飪藝術、有養生益壽的、有勵志格言、有警世悟語、有個體與群體、有服務形態、有經營宗旨等等,只要有利于師生身心健康的常識,適合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所倡導的主流文化統統可派上用場。
二、學校飯堂餐廳文化內容的種類
學校文化的底蘊和精神主心骨,在大程度上是從飯堂餐廳文化內容折射出來,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建筑文化內容它包括墻面文化、地面文化、媒體文化、柱面文化、天花板文化、場所布局文化、用餐設施擺布文化乃至一景一物的文化。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使校園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講話”。建筑文化內容是飯堂餐廳文化建設的主陳地。它屬于飯堂餐廳文化的硬件,是顯性的是實實在在的見光的東西。精巧的設計、完美的設備、獨具一格的建筑和場所,每個建筑物,和它們彼此的關聯,都滲透著不同的孕育人才的價值觀。讓每一個方面都能成為文化的“說話人”,可使人身臨其境而觸景生情恩澤文化的沐浴。幫助熏陶師生的道德修養心靈深處,助于內化師生的俊美精神,增進師生的創新精神,促成學校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二)靈魂文化內容,學校飯堂餐廳文化建設的精髓是靈魂文化內容的建設,它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核心,顯示凝聚力和創造力,提高學校知名度的重要體現。這些文化主要從師生就餐的精神面貌、飯堂服務態度、衛生環境、文明禮貌、校風學風等表現出來。飯堂服務工作以“視師生為上帝”的服務為宗旨來開展工作,不僅使師生享受到熱情周到的服務,還恩澤師生尊重他人的勞動,培養學生自力更生有所作為生活作風。學生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在靈魂文化中得到淋浴而升華。
(三)行為規范文化內容 俗話說得好:“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校有校章”。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飯堂餐廳文化包括各種行為規范的規章制度,約束師生的不良風氣和行為,才可以構建起良好的用餐習慣、和諧校園,保證飯堂各項工作與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風味文化內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方有地方性的飲食風俗習俗,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的飲食風味是不同的,決定著風味文化的大眾化。它包括菜單文化、服務文化、烹飪文化、特色風味文化等。生活質量的提高決定著對飯菜色香味美的更高要求,現代社會提倡進行營養搭配合理來調理養生,避免生病時注射太多的抗生素來治病,更注重個人健康以預防為主。這就要求學校飯堂餐廳要以正確的飲食理念觀來經營,做出營養齊全、搭配合理的美味隹肴的食品,這樣讓師生吃出健康,吃出品位,吃出文化。
(五)教育啟迪文化內容 飯堂是學生生活的地方,是他們成長的生活加油站,也是他們的學習長知識的“第二教室”。勵志的飯堂文化氛圍,會孕育他們對前途理想不懈追求的上進心。內容豐富多彩的藝術創作會啟發他們對價值觀、道德情操、世界觀、人生觀的對錯判斷而能明辨是非。教育啟迪文化內容通過廣播、電視、壁畫、桌貼畫、視頻、集會、班會、多媒體、網絡文章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著。師生在這里接受著教育啟迪文化的熏染,滲透進自己的心靈深處,并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教育啟迪文化,象初春的陽光一樣,淋浴著校園的各個角落,濕潤著教師、學生、員工的心田、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在十九大以后教育的各項利好政策,特別是惠民教育政策全面鋪開,學校營養餐再度加馬投入,教育啟迪文化的發展更應順應潮流,飯堂文化氛圍不僅只圍繞在食堂服務質量、就餐率、校風、餐風上,飯堂不能只滿足于學生吃得飽、吃得好、吃得舒心、吃得開心這一層面上,而是升華為讓學生感悟飲水思源,感悟知恩圖報: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國家油然而生進而奮發圖強,健康成長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校園餐廳文化建設 來源(網絡資源).
[2]讓教育變的如此美麗 蘇霍姆林斯基.
[3]對師生的影響和教育作用是無形的...來源(網絡資源).
[4]校園文化,學校發展的獨特品牌 來源(網絡資源).
[5]淺議高校食堂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張淑萍.中國科技信息.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