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艷

摘 要:針對閥門制造中密封面的堆焊要求,采用GTAW焊接方法進行了12Cr1MoV堆焊S112的焊接工藝試驗,焊前預熱焊后熱處理得當,堆焊面不產生裂紋且其表面質量符合標準要求。
關鍵詞:密封面堆焊;鈷基焊絲;熱處理
在工業生產和生活中,閥門具有重要的作用。閥門是管路流體輸送系統中控制部件,它是用來改變通路斷面和介質流動方向,具有導流、截止、調節、節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壓等功能。閥門種類和型號繁多。常用如閘閥、截止閥、節流閥、儀表閥、柱塞閥、球閥、止回閥、減壓閥、安全閥等等。本文筆者以某種規格的閘閥為例,剖析閥門制造中密封面的堆焊開裂缺陷。
1 開裂事故
某企業生產的閘閥規格為:Z962Y-P54 140V DN300,閥瓣密封面材質(12Cr1MoV)硬度要求HRC≥45。該企業按GB/T22652-2008閥門密封面工藝評定要求,選用鈷基焊絲S112,采用手工鎢極氣體保護焊(GTAW)。對12Cr1MoV試樣(φ120×28)進行焊前氧炔焰預熱550±10℃(紅外線測溫),焊后700±10℃加熱爐內回火處理3h溫度降至300℃出爐,試樣堆焊層經車削后高4mm,檢測符合評定要求:
①用5~10倍放大鏡檢查,堆焊層表面無裂紋、氣孔、疏孔、疏松等缺陷,堆焊層側面無未焊透現象;
②按NB/T47013-2015檢測,Ⅱ級合格;
③5個測點HRC值分別為46.4、46.5、45.0、47.0、46.2;
工藝評定采用焊接工藝參數(見下表)。
該企業按焊接工藝評定的工藝堆焊閥瓣密封面出現以下情況:
①焊接過程中堆焊層裂紋甚至開裂;
②焊后熱處理后產生新的堆焊層裂紋甚至開裂。
2 原因分析
①選用母材12Cr1MoV、焊材S112經理化檢測均符合要求;工藝與焊接工藝評定的工藝相同;
②焊接過程中堆焊層開裂是由于氧炔焰預熱時雖然母材表面溫度達到550℃,但是閥瓣內外溫度不均勻,導致應力集中產生焊接過程中堆焊層裂紋甚至開裂現象,而評定試樣規格較小,不易出現裂紋現象;
③閥瓣焊后經700℃回火3h后300℃出爐,因出爐溫度偏高導致閥瓣內外降溫速度不均勻,以致焊后熱處理后產生新的堆焊層裂紋甚至開裂。
3 正確工藝
①堆焊表面及兩側各20mm范圍內清除水、銹、油污、積渣,雜物等;
②確認焊絲牌號、規格是否相符,檢查質量,隨用隨取;
②焊前將工件在加熱爐內加熱至550±10℃,并保溫3h;
④由持有相應合格項目的焊工采用手工鎢極氣體保護焊,電流、電壓、焊接速度等參數與上表相同,堆焊2道2層(按第1層內道、第1層外道、按第2層內道、第2層外道順序施焊),每次焊完后,再進行鄰道、層施焊;
⑤施焊過程中工件溫度確保在500℃左右,如碰到工件溫度下降到≤480℃時,將工件重新送入爐中加熱到550±10℃再繼續施焊,保證堆焊層厚度≥4mm;
⑥焊完自檢合格后,將工件放入箱式爐中經700±10℃保溫3h后隨爐緩冷到100℃后才能出爐。
⑦若遇到工件密封面經車削后有氣孔、裂紋等現象時,可進行補焊,先將缺陷用磨光機磨去,再把工件放入加熱爐加溫至550±10℃,保溫3h后出爐補焊,補焊完畢后再放入700℃溫度加熱爐保溫緩冷到100℃后才能出爐。
按上述焊接工藝施焊后閥瓣密封面不再產生裂紋或開裂情況,經檢測硬度等指標符合工藝要求,施焊產品的一次合格率達90%以上。
4結論
12Cr1MoV堆焊鈷基焊絲S112時,只要焊前預熱焊后熱處理得當,可以有效防止裂紋或開裂情況的發生,提高施焊產品的合格率。
參考文獻:
[1]陳祝年.焊接工程師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1(1).
[2]樊東黎,王廣生.熱處理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