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唯
摘要:伴隨社會快速發展,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對我國輸變電工程有了新的要求,因為只有確保我國社會中各個行業在生產過程中能夠順利進行,就需要強大的電力資源提供保障,輸變電工程能夠大幅度提升用電過程中的安全穩定性,但缺點是會對環境帶來一定影響,所以說在輸變電工程中應對環境保護高度重視起來。
關鍵詞:輸變電工程;環境保護;糾紛因素;應對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電力需求特別是城市中心電力需求呈持續增長態勢。由于經濟供電半徑的限制,110kV甚至以上電壓等級的輸變電工程進入人口密集區域成為必然。由輸變電工程建設而引發的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特別是在我國部分地區,涉及輸變電工程的環保糾紛有逐年增長的趨勢,電網建設受阻、居民過度維權等現象時有發生,對輸變電工程的建設造成了不良影響。
1糾紛因素分析
1.1電網運營企業環保管理有待加強
在輸變電工程規劃、施工、運營及相關環保手續辦理及糾紛處理過程中,電網企業起著核心作用。有的工程在規劃選址之初,未能合理避開特殊環境敏感區或居民集中區,設計施工階段未采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技術、材料、設備和施工工藝。有的企業沒有環保專員或者相關崗位工作人員頻繁更換,工作交接不到位,就很可能造成相關工作人員不能及時有效地梳理各個在建和已建項目的環保手續辦理情況,而且環保意識和糾紛處理水平有限。在糾紛發生時,面對公眾的投訴和詢問,既不能及時提供工程的相關技術文件和審批文件,又不能對公眾提出的問題給出合理的解釋,說的話不具公信力,導致糾紛無法解決甚至可能沖突加劇。
1.2交變電磁場對環境的影響
目前我國各個行業都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進行大量電力資源的輸送,因此輸變電工程是為社會提供大量用電資源的必要條件,現在的很多大型輸變電工程企業面對著社會市場環境的壓力,對社會提供大量用電資源的同時,對我們生存的環境等來了破壞。輸變電工程各個階段的工程任務都會出現一定的輻射,電磁輻射是輸變電工程中影響最大的,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長時間地面和高壓電線路出現了電壓的差值,在這種情況下,將十分穩定的自然界存在的磁場進行了改變,并且在交變電流影響之下,輻射現象對環境造成了破壞。
1.3技術支撐單位服務不到位
輸變電工程中設計、施工、環評、驗收等各個環節都會有相關技術支撐單位來協助完成。支撐單位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對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影響巨大。工程在設計過程中是否最大程度地避開了環境敏感區,設備選型是否考慮了環保需求,環境影響評價時是否認真調查了環境現狀和周邊敏感目標,驗收調查時是否對照核實了環評和批復的要求完成情況等等。技術支撐單位服務若出現疏忽,極易為工程埋下隱患,導致日后發生環保糾紛。
2應對措施
2.1加強項目全過程環保管理工作
環保糾紛的解決思路,第一條就是從源頭入手,考慮如何避免糾紛的發生。首先要把環境保護的思想貫徹項目全過程,依據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加強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環境影響評價、施工建設、竣工驗收各階段的環保管理工作。在選址選線階段,充分考慮項目周圍及沿線的環境敏感目標,盡可能避讓;位于居民集中區的變電站盡量采用戶內式布置,大大降低低頻噪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導線與地面的距離,若是雙回路導線,則盡量采用逆相序架設,有效降低輸變電線路對地面電磁環境的影響;若無法避讓,跨越居民區的輸電線路可部分采用電纜敷設;優化設備選型,充分考慮變電站運行期電磁及噪聲環境影響;施工期采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技術、材料、設備和施工工藝,避開雨季施工,禁止野蠻施工,不隨意碾壓道路亂砍亂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臨時用地,做好場地平整和植被恢復工作;及時進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竣工驗收,嚴格實施環保措施,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妥善處置。
2.2電磁環境保護措施
2.2.1輸電線路電磁環境保護措施
(1)線路路徑在設計階段應該充分征詢沿線相關部門和利益相關公眾的意見,優化線路設計,盡量遠離住宅、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區;在人口密度高、環境要求高的城市中心區,盡可能采用地下電纜輸電形式;(2)輸電線路工頻電場強度在其線路正下方分布比較集中,在線路邊導線外則隨距離的增大而呈快速遞減趨勢,通過提高線路高度、加大相間距離、減小分裂導線半徑、調整導線排列方式、采用逆相序等措施可以降低線路下方工頻電場影響范圍;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3)在線路桿塔上設置警示標識,避免公眾在線路下長時間停留。
2.2.2變電站電磁環境保護措施
(1)超高壓變電站采用GIS設備或HGIS設備、高壓變電站采用戶內、半地下、地下變電站可有效降低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2)優化變電站內主要設備布局,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減少其電磁影響。
2.3約束技術支撐單位
輸變電工程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環境影響評價、施工建設、竣工驗收各階段都需要依靠技術支撐單位完成相應工作,技術支撐單位工作過程中的專業性和責任心與項目的建設質量和環境影響程度關系密切。近年來,技術咨詢單位的資質限制越來越少,可以承接電網建設相關工作的單位越來越多。但是市面上的單位技術水平各異,服務水平良莠不齊。在這種情況下,電網企業應深刻意識到自身作為項目實施主體的角色和責任,謹慎挑選合作單位,嚴格把控服務質量,確保環境保護的思想全程貫徹整個項目前期、中期和后期,落實到每個技術支撐單位的服務內容。
2.4向社會公開輸變電工程項目環保信息
輸變電工程作為我國最大的工程項目之一,在進行實際的輸變電工程任務過程中,應當將輸變電工程項目的信息進行公開透明化處理,因為輸變電工程屬于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權利讓每一個中國公民了解相關的輸變電項目信息,因為現在我國很多公民對輸變電工程參與的熱情度不是很高,因為他們不了解輸變電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所以可以借助當下很多信息傳播平臺,像新媒體廣播站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信息傳播平臺,讓人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我國輸變電工程項目環保信息,來共同解決對輸變電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環保問題。
結束語
建設單位在輸變電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加強內部環境管理建設,制定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落實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相關工作,加強工程運行期間環境管理,落實運行期監測計劃,增強環境風險意識,對出現的環境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我國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剛剛起步,相應的技術規范還不夠完善,新問題也層出不窮。各級環保部門需要進一步做好輸變電工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戰略思想,遵循“依法行政、全面接軌、分級管理、公開透明、嚴格監管”的原則,結合輸變電工程環境保護監管的特點,加強環境核查與審批信息公開,進一步規范管理程序、創新管理方式,促進電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維護社會和公眾環境權益。
參考文獻
[1]王志軒,孫衛民.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電力環境保護,2017(03).
[2]段小平.我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問題及對策[J].環境保護科學,2018(10).
[3]趙吳鵬.輸變電工程環保糾紛及應對措施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NO.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