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芳 徐慧

【摘 要】目的:觀察藥師實時干預對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用藥治療患者120例納入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未實施藥師實時干預,觀察組實施藥師實時干預,對比兩組用藥情況。結果:觀察組不合理用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藥師實時干預可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提升,降低處方不合理用藥發生率。
【關鍵詞】藥師干預;合理用藥;療效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050-01
隨著藥學干預模式在門診中普及,藥學干預也成為臨床藥學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對醫院合理用藥發揮著促進作用。藥學干預模式是由藥師直接參與臨床用藥治療中提高藥物使用安全性,提升用藥質量,提升治療效果[1]。門診治療主要是由醫師開具藥物處方,醫師直接影響著合理用藥,藥師直接參與門診用藥治療時,可通過開設針對性藥學知識培訓提升醫師的合理用藥意識,對醫師用藥情況進行監督,使門診合理用藥得到顯著提高[2]。本文對我院用藥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分組比較,觀察藥師干預對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間門診用藥治療的6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14~73歲,平均年齡(49.52±5.69)歲;將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間門診用藥治療的6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13~75歲,平均年齡(48.77±5.23)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比性較高。
1.2 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藥師實時干預,由醫師根據患者病情開具處方用藥治療。觀察組實施藥師實時干預,具體方法:(1)審查處方:根據藥品說明書、《臨床診療指南》、《醫院處方管理規范》等依據,由藥師在門診取藥窗口對處方進行審查,評估處方規范性與合理性,審查內容包括醫師資質、處方內容規范性與完整性,診斷與用藥情況相符性,用法用量合理性,處方格式規范性,患者是否對藥物過敏,是否存在重復給藥,多種藥物聯合用藥時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情況[3]。(2)用藥指導:對患者姓名、藥品名稱、用法用量等資料,藥師在藥品調配均需清楚標注,再將藥品交給患者或家屬,告知藥物相關知識并給予詳細的用藥指導,指導內容包括藥品用法用量,服藥次數與時間,藥物給藥方式,注意事項,藥品保存條件與方法。使患者及其家屬可準確了解藥物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保證合理用藥,改善預后。(3)藥學服務:合理評估患者用藥情況,藥師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審核抗生素使用情況,了解患者用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即可停止治療。針對要求使用抗生素治療患者,藥師需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評估,若患者無需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時,則需開展藥學宣教,使患者清楚了解不用抗生素也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并告知抗生素類藥物使用的危害。針對需要應用抗生素治療患者,藥師應嚴格進行抗菌類藥物的分級管理并嚴格落實相關規定,首選治療方案為一代抗菌藥物及二代抗菌藥物[4],若患者未出現感染征兆則盡量避免應用抗菌藥物。(4)嚴格審核醫師處方,藥師需及時糾正醫師開具的不合理用藥處方,及時更新藥物信息資料,準確了解抗生素藥物的藥理機制,明確用藥原則。(5)處方點評與宣教:藥師要定期開展處方點評,重點點評抗生素類藥物的處方,包括患者病情、臨床診斷、用藥劑量、次數、處方符合率等方面信息以判斷處方是否合理。藥師也需定期在院內開展合理用藥宣教,重點講解藥物的使用范圍、禁忌癥、注意事項等內容,提高患者合理用藥的認知水平,準確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提高用藥依從性[5]。(6)藥品質量管理:藥師積極參與藥品管理、合理用藥指導,可提高藥品質量,減少不合理用藥,提高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處方中不合理情況并對比處方不合理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計學分析軟件,計數資料用χ2值檢驗,以(%)描述。P值<0.05時,數據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60例患者中處方不合理發生率為1.67%,對照組處方不合理發生率為15.00%,兩組數據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隨著臨床不合理用藥現象的屢次出現,人們開始重視不合理用藥對臨床治療效果及藥物資源的不良影響,如何做到合理用藥已經成為現今門診研究的重點內容。合理用藥是指藥物治療過程中具備安全性、適當性、經濟性、有效性四大要素,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合均屬于不合理用藥。合理用藥的基礎上用藥的安全性,對藥物風險與效益也存在直接影響。因此,藥師實時干預在臨床門診用藥時,可通過權衡用藥的利弊,選擇具有經濟適用性、用藥安全性的藥物,保證最終的治療效果。
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開展藥師實時干預后處方不合理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顯著(P<0.05)。結果提示,藥師實時干預可使醫師開具的處方更合理,嚴格把控用藥不合理的源頭,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藥師實時干預過程中加強管理抗菌藥物的應用,有效避免抗生素濫用情況,降低處方不合理用藥發生率。
綜上,藥師實時干預可提升用藥的準確性與安全性,避免藥物資源浪費,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保證臨床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焦慧蘭.臨床藥師干預不合理用藥467例效果[J].寧夏醫學雜志,2017,39(11):1028-1030.
[2]王學玲.臨床藥師干預對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和提高醫療質量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6,14(9):34-35.
[3]關影.藥師干預對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及提高醫療質量的意義探討[J].系統醫學,2017(06):116-118.
[4]蒯碧華.臨床藥師合理用藥干預對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6,14(9):29-30.
[5]門超,周玉剛,馬國庫.臨床藥師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藥及健康管理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