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燁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系的探索過程,初步體會其中蘊含的簡單數學規律,建立“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兩端相同,它們的數量相差1;如果兩端不同,它們的數量正好相等”這一規律模型,初步學會利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感悟一一對應的思想及作用,能用其解釋間隔排列物體的規律,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歸納和抽象等的能力。
3、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從數學角度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和能力,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探索并發現間隔排列物體個數的規律。
教學難點:
發現規律,利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1、利用黃紅相間的球串,初步認識“一一間隔排列”。
2、欣賞生活中的間隔排列現象,進一步認識“一一間隔排列”。
3、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間隔排列。
二、合作學習,探索規律
1、看情境圖,找間隔排列。
(1)課件出示情境圖,找出三組間隔排列的物體。
(2)認識間隔排列物體中的兩端物體、中間物體。
2、填表交流,發現規律
師:這些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1)同桌合作,完成作業單。
(2)學生匯報。
師: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們的數量關系嗎?
歸納小結:每組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
板書:兩端物體相同 兩種物體的數量相差1
3、反思規律
師:為什么兩端物體和中間物體數量相差1呢?
(1)同桌互相交流
(2)指名匯報
(3)課件演示,體會“一一對應”
師:我們把兩種物體一個對一個地比較,這樣的比較方法稱為“一一對應”,通過一一對應地比較,發現兩端物體相同時,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
三、聯系實際,應用規律
1、應用規律,加深理解。
出示習題:20只小兔排成一排,每相鄰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
2、猜謎語,找秘密。
出示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
能寫會算又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指名猜一猜(謎底:手)
張開手指,找秘密:一只手有5個手指頭,每兩個手指頭中間有1個空檔;手指頭是兩端物體,空檔是中間物體,手指頭比空檔多1。
四、動手操作,完善規律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雙靈巧的小手來擺出間隔排列。
1、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1)課件出示要求
(2)小組合作,完成記錄單
(3)學生匯報,課件適時出示。
2、共同小結,完善規律。
板書:兩端物體不同 兩種物體數量相等
五、課堂總結,延伸規律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共同回顧小結。
2、課外延伸
布置課外作業(課件出示)。
“我是小小設計師”。運用本節課找到的規律設計一個間隔排列的美麗圖案,來裝扮我們的教室。
(作者單位: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展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