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斷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針對性是新形勢下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概論課第十四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為例,探討增強新形勢下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針對性的有效途徑和可行方案,認為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針對性的關鍵是建立前后銜接和閉環運行的課前思想困惑問題精準發現機制、課中的問題精準設置機制、問題精準聚焦機制、問題精準研究機制和課后的問題精準反饋機制。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教學針對性;思政課教學質量
一、增強概論課第十四章教學針對性的主要目標
概論課第十四章的核心內容是習近平關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重大政治論斷。為了讓大學生群體全面領會這一論斷的思想內涵和把握核心要義,澄清模糊認識,解決思想困惑,把這一論斷切實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思政課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方面,達成大學生群體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需要以大學生的話講重大理論問題,著重構建以高校學生群體為傳播和說理對象的教學體系和話語體系。
因此,要在認真分析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和思政課教育教學基本特點的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務實管用的的制度安排和有效途徑,構建結構科學、特色鮮明、緊密銜接、有效整合的融入課程體系和融入課程路徑,同時對如何有效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能力和素養,發揮對大學生群體的政治和思想引領力,增強政治認同提出合理建議。
二、增強概論課第十四章教學針對性的重點難點
增強概論課第十四章教學針對性的重點在于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厘清和掌握關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重大政治論斷的理論闡釋現狀和大學生群體對這一論斷的認識現狀。一方面,通過問卷、訪談、調查、研究、座談等多種形式廣泛了解和深入掌握高校學生群體對關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問題的認同程度、理解深度和實踐力度,收集在大學校園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和認識誤區,為提高理論闡釋的精準程度,理論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精準匹配和對接創造前提和提供基礎。另一方面,廣泛收集和系統梳理理論界、學術界對這一問題分析闡釋的已有研究成果,在博采眾長和選擇性借鑒的基礎上逐步凝練出特色鮮明、內容新穎的闡釋路徑。
第二,構建關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重大政治論斷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中介機制和基礎性條件。在深入分析高校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現狀、思維特點、人格特質、學習習慣、成長環境的基礎上,從提高學生的比較力、批判力、反思力、研究力、傳播力、實踐力、預見力等方面入手,探尋全員全過程融入的長效機制和現實策略。
第三,在把握大學生思維方式、性格特質和表達習慣的基礎上,用接地氣的語言、聽得懂的道理、講故事的辦法闡釋“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在比較中闡釋、在批判中闡釋、在反思中闡釋、在研究中闡釋、在傳播中闡釋、在互動中闡釋。在批判中闡釋即從西方政治中的政黨惡斗所造成的治理失能和發展赤字等嚴重后果出發,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研究中闡釋即注重理論研究與理論闡釋之間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已有研究和正在進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高理論闡釋的自洽性、說服力和解釋力,在破解和攻堅理論闡釋中出現問題的過程中增強理論研究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在傳播中闡釋即在理論闡釋過程中注重有效傳播的基礎性作用,讓具有情感溫度和理論厚度的理論研究成果以更接地氣、更通俗易懂、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給青年學子,做到入腦、入耳、入心。在互動中闡釋即以有問必答、有惑必解的精神和不回避問題、不掩飾矛盾的態度,以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在問題-回答-新問題-新回答的動態推進中構建更有效的回應機制和解惑途徑,形成問與答的閉環運行,不讓任何一個困惑和問題游離于問題解決機制之外。
增強概論課第十四章教學針對性的難點主要在于:第一,如何在問題的解答和闡釋中做到學術性、理論性與通俗性、易接受性的統一。要同時關照這兩個方面,完成理論闡釋傳播與政治認同培育的雙重目標需要高超的駕馭藝術和嫻熟的演繹能力。第二,如何正確認識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的基本概念與相關概念的區別和聯系,在比較和歷史的視野中闡發其核心要義和現實意義,以便進行進一步的學術討論和理論研究。第三,如何恰當處理堅持黨的領導的論述融入思政課與大學生樹立“四個自信”的邏輯關系。融入目的決定融入的方法、路徑、機制和步驟,服務于大學生樹立“四個自信”的融入必然是關照大學生思維特點和理論關注點的融入。
三、新形勢下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針對性的有效途徑
第一,建立前后銜接和閉環運行的五大機制。這五大機制是指思想困惑問題精準發現機制、課中的問題精準設置機制、問題精準聚焦機制、問題精準研究機制、課后的問題精準反饋機制。要教育育和引導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逐步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為核心,調動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要素,建立健全五大機制,從而為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聚焦影響思政課教學針對性的主要因素。教師和學生思維方式和視野格局的不同所導致的認知差異是影響五大機制的建立與健全的主要因素。在思想困惑問題精準發現機制中,教師與學生對何為“問題”的認識存在差異,問題精準設置機制中的“設置主動權”歸于何者、問題精準聚焦機制中的學生參與度與認可度問題、問題精準研究機制中的研究動力和研究可持續性問題、問題精準反饋機制中的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問題等是必須關注和考慮的重點。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8年北京工商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以問題意識為導向增強我校思政課教學針對性的路徑研究”的資助成果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社會心態與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7KDC017)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
作者簡介:
吳穹,男,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政治學博士。
(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