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于構建綠色生態城市,充分結合生態學、建筑學、生物學、物理學等學科理論知識,以節能、環保、綠色為發展目的,從規劃技術層面闡述具有實際意義的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方案。
關鍵詞: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引言
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綠色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化,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城市建設空間逐漸擴大。城市規劃設計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礎,是一種融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學、經濟學等多個領域學科的關鍵工作。
一、基于綠色生態的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現狀
針對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研究,西方發達國家學術界起步較早,并獲得較為系統性的研究成果,為城市的綠色生態化發展累積寶貴財富,奠定有利發展基礎。英國著名學者扎卡里奧利弗(Zachary Oliver)在其著作《城市綠色生態設計維度》中表示,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應對視覺、形態、認知、社會、時間以及功能六個維度進行綜合考慮,進而實現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我國相關學術領域在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綠色生態城市理念和思想的前提下,將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生態理念滲透其中,逐漸產生獨具中國特色的綠色生態城市研究系統。在城市綠色生態理論、綠色設計理論以及氣候適應性、節能可控性等方面做出海量研究。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馬永昌教授2016年提出全新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策略,以哈爾濱、長春等我國北方城市為例,從宏觀、微觀以及中觀三個角度探究氣候條件對城市設計的影響,以及根據氣候條件合理做出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具體方法。
二、適應不同環境的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方法
1.構建生態綠色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體系
現階段,我國生態城市的系統化發展已進入深化時期,為未來綠色生態城市建設附加實效性基礎。鑒于此,相關研究人員應構建符合實際需求的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體系。第一,應充分遵循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系統性原則以及生態發展原則,以綠色生態城市系統化為基礎,以技術手段、物資投入、法規法律為保障,充分綜合綠色生態城市建設經驗,全面分析城市規律和特點,進而形成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體系基礎。第二,以中觀視角的綠色生態城市為研究方向,實現局部建筑與整體城市的協調統一,形成宏觀、微觀以及中觀三個層面的設計策略體系,全面貫徹綠色優先、生態優先、環保優先理念,構建全新城市生態布局。第三,使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系統與既定城市氣候、植物、水體等自然資源相關聯,以生態環境要素為條件,結合城市現狀和需求,合理選擇和城市生態發展目標向匹配的內容,確定城市規劃設計難點與重點,提出具體規劃設計方案。利用綠色城市生態發展理念的指引,形成科學化的反饋機制,優化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體系。
2.以氣候環境為基礎的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氣候環境是城市生態要素中的核心內容,對城市結構形態、土地使用以及街道規劃等方面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在我國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不斷拓展的過程中,以氣候環境為天劍的城市規劃設計水平進一步提升,按照氣候劃分城市區域可以實現風、降水、光照等氣候要素之間的有效聯系,形成普適性較高的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策略。然而,在實際規劃的過程中,由于氣象學與城市建設相關學科具有較大差異,目前仍處于研究開發初級階段。因此,區域氣候、微氣候作用下的城市形態,是未來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領域的重點科研對象。一方面,應以實現城市整體環境舒適度為最終目標,針對差異地區的不同氣候環境,依據規劃原則,利用物質空間布局形成符合城市自身的設計方案。另一方面,以城市規律性風環境、聲音環境以及熱環境等為主要內容,利用現代計算機環境模擬平臺對具體規劃方案進行整體評價。綜合環境舒適度,對城市建筑布局、街道布局以及整體空間形態加以適度調整,進而有效控制建筑體量、高度。此外,應構建合理的城市規劃設計導向原則,針對城市規劃、城市建設以及后期運營管理工作,進行科學調控。對不同區域的城市環境進行數據采集和整理,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數據中心,并將數據中心采集到的城市氣候參數進行有效分析,為綠色城市規劃設計奠定數據化基礎。
3.以土地環境為基礎的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土地是現代城市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土地適應開發問題也是綠色生態城市設計規劃過程中的核心。怎樣解決我國城市化飛速進程中,土地資源與城市人口之間的矛盾成為當下綠色生態城市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飛速城市化導致土地使用開發方式存在較多不科學現象,造成城市周邊水資源、土壤的嚴重破壞。針對城市建設強度、密度趨勢,城市規劃設計土地使用研究是土地生態開發的基礎內容。首先,應根據城市土地使用情況,實施土地兼容性測評,以測評結果以依據,合理區分非建設用地和建設用地,對具有較高普適性和兼容性的土地實施完善利用策略。盡量保留現有水資源、綠地,圍繞此類自然資源實現公園、植物園的生態建設。其次,對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中心地區,應采用緊湊性布局,大力開發地下土地資源,拓展城市人群生存環境。最后,盡量提高城市綠地占比,以植物光合作用為載體,提高城市空氣質量,以植物土體保護能力為依托,強化城市雨水洪水管理能力,形成安全穩定的城市格局。
結語
綜上所述,隨我國新型城市化步伐的不斷推進,城市的建設需要相關理論體系的支撐。在當今綠色環保理念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背景下,綠色生態城市逐漸成為城市化建設主流思想。為滿足現代城市綠色生態要求,相關規劃設計人員應以氣候環境、土地環境等條件為基礎,對城市空間布局和實際需求加以合理分析,最終實現城市整體環境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軍.綠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理念及策略探討[J].河南建材,2018(05):439-440.
[2]臧鑫宇,陳天,王嶠.生態城理論與實踐研究進程中的綠色街區思維[J].建筑學報,2016(S1):143-147.
[3]都基莉.城市生態綠地系統的綠色設計理念探析[J].陜西林業科技,2018(04):90-92.
作者簡介:
史本林(1967.05-)男,漢,河南商丘,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城市規劃。
(作者單位:商丘師范學院測繪與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