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其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和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也越來越強。因此,國內外眾多學者運用產業經濟學的產業鏈和產業關聯理論,對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產業鏈
《中國信息經濟發展白皮書(2016)》顯示,2015年中國信息經濟總量達到18.6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7.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達到31.4%。《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境內活躍的手機數量達13.7億臺,約人手一臺智能終端設備,智能終端的人口紅利消失,普及率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手機上app超過10萬個,手機芯片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也取得了進展。隨著4G網絡和智能終端在國內的普及,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2014年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大關。互聯網相關產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截止2016年12月,我國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品牌分布中,國產品牌的比例達到62.3%,較2015年底提高6.5%。網民使用最多的手機品牌是蘋果、OPPO、vivo和華為。使用蘋果手機的用戶比例為27.1%,較2015年下降2.22%。而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都上漲了2-3個百分點,OPPO從5.13%增長到8.63%,vivo從4.99%增長到7.29%,華為從9.50%增長到11.45%。報告指出,盡管目前依然是使用蘋果智能手機上網的網民數量最多,但國產品牌在2G、3G用戶向4G轉變的過程中逐漸崛起。手機保有量上第一的是蘋果,然后依次是OPPO,華為,vivo。
可以看出隨著移動互聯網在我國的普及,我國的智能手機制造開始從模仿到自主研發的升級。智能手機制造廠商的利潤率也從一般部件制造和代工生產組裝的低利潤率向核心部件研發制造、品牌營銷與服務甚至技術發源與標準制定的高利潤率轉變。我們考慮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移動終端制造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利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判斷移動終端制造在產業鏈中的位置變化,以期探索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移動終端制造的相互影響。
Mireille認為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由終端上網設備、網絡提供商和服務供應商組成,最初設備廠商和網絡運營商可能由于專利壟斷獲取大量超額利潤,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利潤率會降低,從而導致其向產業鏈其他環節兼并。
曾建介紹了國外(日本、韓國、歐洲)和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情況,將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整理為芯片廠商、終端商、網絡設備提供商、運營商、內容提供商和用戶。根據此界定了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建立了產業鏈各環節廠商的博弈模型。
王樸將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分為通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移動終端制造商、內容及服務提供商和客戶。并把3G產業鏈從2G的鏈狀形態產業鏈升級成網狀形態產業鏈。
劉飛主要研究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演變,先將整個產業鏈分為客戶層和服務平臺研究,然后分析了產業鏈的演變趨勢。從技術進步、用戶需求、市場利潤和政府扶持四個方面尋找產業鏈成長的動因,利用蛛網模型理論探討產業鏈成長的內在機理。最后給出了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成長策略。
陳超博運用產業鏈理論及相關理論知識,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中對中國電信進行定位,并運用產業競爭五力模型對其行業內外的競爭環境進行了詳細分析。發現了運營中存在著主導地位弱化、被管道化趨勢嚴重和增量不增收的問題,通過對企業戰略目標、外部環境和內部能力的SWOT分析,提出了“尋位”、“搶位”、“移位”的解決方法,并在最后為保障措施的實施提出了戰略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的理念。
許澤聘從終端、網絡和內容三個角度對移動互聯網下了定義,基于對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的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研究,得出了各國移動互聯網產業各自的特點和共同點。分析了產業鏈主要參與者,研究了產業鏈的形成和演變過程,建立了三橫(用戶層、產業鏈核心層、上游供應商層)三縱(網絡提供子系統、終端提供子系統、應用內容提供子系統)的結構模型。最后,以中國為例,對移動互聯網產業鏈進行了仿真分析,得出產業鏈重心從網絡到網絡、內容、終端演變的結論。
孫洵首次將移動平臺納入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研究了軟件平臺、通信平臺、應用平臺,以iOS系統和Android系統為例分析了蘋果公司和Google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及利益分配。蘋果通過構建從終端制造到操作系統的縱向一體化,充分發揮其整合效應,實現了公司、開發商、用戶的共贏;Google通過推出開源的操作系統Android,將產業鏈垂直分離,吸引大量終端制造商和應用開發商。
辛佳佳指出電信運營商由于自身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管理效率低,IT技術和人才儲備不夠等原因逐漸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中喪失主動地位。對此給出了從管道管理升級為平臺構建和開放電信能力,制造新的行業壁壘兩個建議。
根據前人的研究發現,我國移動終端制造在2G通信時代處于跟隨狀態,沒有國產品牌,國內廠商只能負責手機的組裝和零件生產,2G標準我國沒有發言權。在3G時代,國內移動終端生產廠商放棄低端訂制、給國外手機廠商貼牌制造的模式,轉向打造自主品牌,華為中興等依托之前的技術專利優勢研發自己的手機。進入4G時代,之前研究的無線網絡等技術專利及一直加大的研發投入使得我國手機廠商厚積薄發,實現彎道超車。我國移動終端制造從2G時代的默默無聞到4G時代的遍地開花,從2G時代國內市場被外國手機壟斷到4G時代國產手機布局海外搶占市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市場和利潤是廠商發展的主要原因,企業內部多年不間斷的研發投入和積攢的技術專利是根本原因。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我國移動終端制造起了推動作用,硬件設備在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