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蘇占德
摘 要:旬邑探區長6層致密油藏斷裂與油氣性關系探究,了解其勘探潛力,可以為職田地區油氣勘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旬邑探區;油藏斷裂;油氣性;關系探究
1 儲層綜合評價與特點
1.1 儲層綜合評價
通過研究區長2-長10儲層巖心樣品分析,將研究區儲層劃分為4類。其中,主要目的層長6油層組以I類為主,II類、III類次之。長7油層組以III類為主。長8油層組以II類為主,I類、III類次之。
1.2 油氣顯示特點
第一,油氣顯示主要集中在長8、長6和長7油層組;
第二,油氣顯示級別以油跡和熒光為主;
第三,長6、長8的油斑和油跡之和所占的比例較高,長9、長10油氣顯示以熒光為主。
2 油藏特征
2.1 油層分布特征
第一,根據測井解釋成果,見油層的井數和層數都較多,在106口井測井解釋成果中,見油層的井數有105口井,共計859層,主要分布在長8-1、長8-2和長6油層組的各亞組,二者占總油層數的65%。
第二,共對94口井進行了試油,其中有23井獲得工業油流,18口井見油花。獲得工業油流井層位主要是長8(主要在長8-1油層亞組,共有14口井獲得工業油流)、長6和長9、10油層組。
2.2 原油物性特征
旬邑探區底廟-職田地區長6-長8油層組原油具有中低密度、粘度、凝固點的特征;都具有中等含硫和中等含蠟的特征。長8油層組部分井點原油具有較高的密度、粘度、凝固點的特征。
3 部署思路
第一,以長8油層組為主要目的層,在旬160井和旬33井之間鉆探部署一口預探井;
第二,以長8油層組為主要目的層,在旬14井和旬47井之間鉆探部署一口預探井;
第三,以長6油層組為主要目的層,在旬167井北鉆探部署一口預探井;第四,以長6油層組為主要目的層,在旬4井和旬113井之間鉆探部署一口預探井。
4 結論
通過研究分析,總結歸納其主要結論為:
①綜合油層組的標志層特征、厚度原則、旋回原則和巖電特征等依據,確定了旬邑探區底廟-職田地區的延長組地層劃分方案,從長2+3到長10共劃分為14個層系。
②開展全區延長組地層的劃分與對比,構建該區的地層格架。研究認為該區地層具有以下特點:
a.整體北低南高,西低東高;
b.延長組地層保存不全,長1、長2、長3油層組普遍缺失;
c.層組厚度變化不大。
③該區具有“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構造格局,自西向東發育3-4個高帶,并具有繼承性發育特點;局部發育鼻隆構造。探區延長期古構造面貌顯示西高東低,西部延長組地層缺失最嚴重。
④本區延長組主要發育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沉積體系,砂巖主要沉積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壩微相以及濁積扇。
⑤旬邑底廟-職田地區砂體發育,具備有利的儲集條件,其中長6、長8是最主要的儲層。長10油層組發育河流相的河道砂體,長9、長8、長6和長4+5油層組主要砂體類型為三角洲前緣亞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壩沉積砂體,長7油層組局部地區發育的有半深湖-深湖亞相的濁積砂體。
⑥本區砂巖儲層評價,認為延長組砂巖主要為巖屑質長石砂巖和長石質巖屑砂巖;孔隙度主要集中在5-15%,滲透率一般為0.01-10×10-3μm2,為低--特低孔、特低滲--超低滲--致密儲層;儲集空間為粒間孔及溶蝕孔隙;砂巖成巖期為晚成巖階段A期。
⑦本區烴源巖的評價和分布研究認為,長7油層組烴源巖有機質豐度高、母質類型好、演化程度較高,具有較強的生烴能力。長7油層組“張家灘”油頁巖分布穩定,北部地區厚度大,烴源條件更有利。
⑧通過分析油氣顯示、儲層巖電特征、測井解釋和試油結果的關系,其中長81油層亞組油氣最為豐富,砂巖儲層物性條件較好,測井解釋含油性好,獲得工業油流井數多,認為近源砂巖的儲層物性決定了含油性,長81油層亞組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層系。長6、長9和長10等油層組也見到油氣顯示,目前測試效果不理想,但也具有較大的勘探潛力。
參考文獻:
[1]唐建云,王志維,也爾哈那提·黑扎提,等.鄂爾多斯盆地旬邑探區延長組烴源巖及原油地球化學特征[J].巖性油氣藏,2017,29(2):107-116.
[2]黎力.旬邑探區長6油層組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15.
[3]羅富良.鄂爾多斯盆地南緣旬邑探區長8油層組油氣藏特征[D].西安:長安大學,2016.
[4]王周紅.渭北油田長3淺層致密油藏斷裂與油氣性關系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4,28(4):71-73.
[5]王春孝.子長油田中莊區長6油藏油氣富集規律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