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濤
一、研究現狀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搜索“網絡研修平臺資源建設與活動設計研究”相關內容得知,目前國內外關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約有 550 篇相關文章,這些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教師網絡研修的模式、網絡研修的案例研究、網絡研修的現狀及網絡研修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一種新模式等,但“基于高中翻轉課堂教學主題的網絡研修平臺資源建設與活動設計研究”幾乎空白,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開展“高中翻轉課堂教學主題研修網絡平臺資源建設和活動設計研究”,是以創建的網絡研修平臺為載體,以高中翻轉課堂教學為研修主題,尋求合適的網絡平臺研修模式和策略同時,探索翻轉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等,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推動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等。
二、核心概念
“網絡平臺研修”是指以網絡平臺為載體,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把會話、交流、互動的機制引入教研活動中, 實現教學資源的交流與共享。
“翻轉課堂”是指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教師事先分發的數字材料(主要是微課),在課堂上參與同伴和老師的互動活動(釋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過程形式。
三、理論依據
1、2012 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中明確提出:“逐步普及專家引領的網絡教研,提高教師網絡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開展“高中翻轉課堂教學主題研修網絡平臺資源建設 與活動設計研究”提供了明確理論依據。
2、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每個人的知識都不是固定不變的,知識是需要重新建構的,即通過新舊的知識經驗相互作用產生新的知識經驗。而教師是主動學習的個體,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研修來主動地建構自己新的知識經驗,促進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3、活動理論。維果斯基提出了“中介行為”的概念,其前提是人們不能直接與環境相互作用,必須以工具和符號為媒介,這就是“主體-工具-客體”活動理論三角模型。恩格斯托姆擴展了這一模型,他以客體為中介,將活動與活動相互聯系,形成更大范圍的活動系統,提高了活動間的交互性,是對活動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教研,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
4、掌握學習法理論。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翻轉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是本杰明·布盧姆創立的掌握學習法。在傳統群體教學模式中,許多教師相信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分布是正態,并針對中間水平進行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下, 能學會課程的學生比率相當低。布盧姆認為這個假設缺乏代表性。他聲稱只要 提供最佳的教學條件、足夠的學習時間,學生的成績將不是正態分布,絕大多 數學生會掌握學習任務,獲得良好成績。他認為采用掌握學習法,能有 90%以上的學生能學會課程內容。掌握學習法就是學生按自己的節奏學習課程;當他們完成一個單元,通過“學業完成評估”,如果學生在這些達標評估中得分低于 85%, 他們必須回去重新學習他們錯的內容,并再次參加達標評估。
四、實踐探索
為了進一步開展高中翻轉課堂教學主題研修網絡平臺資源建設與活動設計研究,筆者再次進行相關理論學習和研究,同時組建團隊,申請“基于高中翻轉課堂教學主題研修網絡平臺資源建設與活動設計研究”課題并被立項。課題立項后,課題組積極創建了“桐城新八中高中翻轉課堂教學主題研修博客平臺”(http://blog.sina.com.cn/u/5323057769),進行一系列實踐探索,現闡述如下。
1、探索“一導三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通過一年多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成功探索出符合我校學情的“一導三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課前——視頻+自主學習任務單,學生自學,然后交上來,教師批閱,收集典型錯誤;課中——首先,展示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完成情況,并將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中學生反映的典型問題,結合微視頻進行展示和點評,讓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基礎知識;其次,練提升,鞏固所學知識點;最后,練強化,即強化知識點,拓展知識內容深度;課后——練鞏固,即課后練習。
“一導三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有效推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教學中的實踐應用,豐富了翻轉課堂教學研究案例。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每一個學生充滿自信、身心全面發展。
2、利用網絡研修平臺開展以“翻轉課堂”為主題的集體備課活動
首先,各學科教研組長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表,精心備課,形成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初稿后及時發布到研修平臺上;其次,該學科其他教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在線研讀、相互討論并提出修改意見;再次,各學科教研組長結合大家意見進行修改并最終定稿,再上傳到研修平臺,供大家教學時參考和選用。這樣,借助于網絡研修平臺,通過多次的“學習、研究、合作、創造、反思等”過程,將日常教學研究和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融合一起,形成網絡研修常態化。
3、利用網絡研修平臺開展以“翻轉課堂”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
每位教師充分利用學校組織開展的公開課、示范課以及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優質課、“優課”等教學比賽機會,開展“磨課”活動,為應用“一導三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做好充分準備。首先,教師結合教材,利用手頭上的視頻、音頻,文本等材料,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打造高效課堂;其次,教師之間可以開展“推門聽課”活動,并在業余時間利用網絡研修平臺在線評課、議課,形成教案或教學設計,將發現的問題寫成教學反思或案例分析,上傳到研修平臺上,與其他教師共同在線研討,分享教學智慧及經驗、研討教學方法,以達到互相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最后,將優秀的公開課、示范課、優質課等視頻上傳到研修平臺上,供大家學習。這樣,充分利用網絡研修平臺,開展教師網上觀課、評課、議課活動,從而提高教研效率。
4、創建翻轉課堂網絡研修校本教材資源庫
本著研究始終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原則,在研究基礎上,對研究的內容進行歸類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地完善整理,形成實用有效的校本教材資源,而且,資源也要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不斷更新調整,與時俱進。因此,在開展網絡研修的同時將積累的材料形成資源庫,具體做法如下:在“桐城新八中高中翻轉課堂教學主題研修博客平臺”上分學科創建“XX學科翻轉課堂教研”,內含“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翻轉課堂同課異構”、“翻轉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翻轉課堂教學反思”、“翻轉課堂上課視頻”等。最后,分類上傳資源,并及時更新和完善,積累大量翻轉課堂教學資源,形成校本研修教材,供師生選用,乃至供其他兄弟學校使用,充分發揮我校名校效應。
5、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自我反思”。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研反思是教師成長的一個重要、不可缺少的環節,可以使每位教師對問題進行回顧、歸納和整理,在反思中形成新的感悟和新的發現等,幫助教師形成有效的教研成果,具體做法是:教師通過網絡研修平臺及時記錄與翻轉課堂教學有關的所思所想。教師在撰寫過程中,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案例,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教研水平,也加強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
6、同心協力、共同進步
利用網絡平臺研修,整合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發揮名師、骨干教師“傳、帶、幫”作用,形成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格局。
總之,自開展高中翻轉課堂教學主題研修網絡平臺資源建設和活動設計研究以來,有效地提升了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