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元 鄒存悅
摘 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普遍偏低,無法為參保人提供有效的養老保障,因此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調整迫在眉睫。文章從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方面分析了城鄉居民保待遇偏低的原因,并闡述了提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對策,即建立城鄉居民?;A養老金常態調整機制,改進城鄉居民保的基本繳費檔次,加大城鄉居民保的宣傳力度,提高城鄉居民的參保積極性。
關鍵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待遇調整 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
2009年我國開始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2011年試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2014年國家對“新農保”和“城居?!边M行了整合,兩項制度合并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到現在已經經歷了近10個年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村和城鎮中未就業老人的養老問題,讓廣大城鄉居民實現“老有所養”。
在城鄉居民保制度建立之初,待遇水平大多在每人每月55元左右,這在當時可以為城鄉居民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然而隨著物價的上漲、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保的“含金量”卻在逐年下降。因此,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調整問題迫在眉睫。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現狀分析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F狀
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城鄉居民保參保人數達到了50472萬人,比上年增加了365萬人,增長0.7%;比2010年增加40195萬人,年平均增長37.5%。其中60以下參保人數為35161萬人,占參??側藬档?9.7%;60歲以上實際領取養老金人數為14800萬人1。
(二)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現狀
從2014年7月1日起全國城鄉居民?;A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2014年城鄉居民保人均待遇水平達到89.9元/月,比上年增加7.9元。其中個人賬戶7.9元/月,比上年提高1.9元。2015年的月人均養老金水平較2014年提高了26.8元達到了116.7元2。
2019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更是因《關于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政策的出臺,將有更多的調整。其中,動作較快的一些省份已經調整完畢。廣東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從148元調整為170元,漲幅15%左右;河南省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從98元調整為103元,漲幅5%左右。其他地區調整后基礎養老金現行標準為:江蘇148元,江西105元,云南103元,河北108—218元,山西103元,西藏180元,青海140元,寧夏平均186元,黑龍江90元。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雖然有了較大提升,但我們應該能夠看到整體待遇仍然很低,很難保證參保老人的基本養老。
二、城鄉居民保待遇水平低的原因
目前城鄉居民保待遇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而影響二者的因素又是多樣的,文章從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方面來探討城鄉居民保待遇水平低的原因。
(一)基礎養老金水平偏低
在2009年試行新農保時,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僅有少數地區基礎養老金因地方補助待遇水平能夠達到200元左右。雖經過幾次調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仍處于較低水平。較低水平的基礎養老金嚴重影響了城鄉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著物價的上漲基礎養老金的實際購買力水平在不斷下降,甚至不能保障其最低生活而這違背了城鄉居民保制度設計時的“?;尽痹瓌t。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偏低
城鄉居民保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多少主要取決于參保人領取待遇前的個人賬戶積累,而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多少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繳費檔次、繳費年限和集體補助等因素,各個因素對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具體影響如下。
1.平均繳費檔次較低
2015年我國城鄉居民保個人平均繳費水平為222元,平均繳費檔次較低。產生此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有城鄉居民保政策宣傳不到位,沒有清楚的認識到繳費檔次與最終能領取的養老金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則是城鄉居民保的激勵制度設計不合理,雖然政府實行了對于參保人選擇不同的繳費檔次進行不同金額的補貼,目前國家給出的最低標準是500元以下的繳費檔次每人每年補貼30元,500元及以上的繳費檔次每人每年補貼60元。按照邊際效用遞減理論選擇100元的繳費檔次,補貼發揮的效用最大。因此對于大多數參保人來說,會覺得選擇較低的繳費檔次更合適。
2.繳費年限少
由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從試點開始到現在也不過短短十年,因此目前已經達到或接近領取養老金年齡的居民,繳納保險費用的時間普遍較短,進而導致個人賬戶存儲額偏少,影響了整體養老金數額。
3.集體補助不到位
城鄉居民?;鹗杖氲娜齻€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國家希望通過集體補助體現集體對其成員的責任,增強農村居民對村集體經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調動其參保繳費的積極性。但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由于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較弱,無力對參保人的繳費進行補貼,很少有村民能享受到集體補助。
三、提升城鄉居民保待遇的對策
(一)建立城鄉居民?;A養老金常態調整機制
基礎養老金過低并缺少常態的調整機制會導致城鄉居民保待遇水平偏低。本文認為基礎養老金的調整要遵循保障基本生活和分享經濟成果兩個原則,保障老年人不會因為收入的減少而使基本生活水平下降,同時使老年人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具體來說基礎養老金常態調整的下限是保障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上限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財政的持續承受能力。同時常態調整機制的建立應該堅持統一性,在同一調整原則和同一上下限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全國都可使用的基本調整機制,在統一的基本調整機制基礎上各地根據各自具體的經濟發展水平、政府財政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進行基礎養老金具體數額的確定,調整機制的統一性可以保證基礎養老金的調整是規范的、公平的。
(二)改進城鄉居民保的基本繳費檔次
政府對于繳費檔次的設定直接影響參保人的繳費積極性,繳費檔次設定的過高會增加參保人的經濟負擔,使一部分人因為負擔不起而無法參加該制度;繳費檔次設定的過低會導致參保人最終領取的養老金數額過低,使參保人覺得參保意義不大而影響參保積極性。在“新農?!焙汀俺蔷颖!敝贫仍O立之初,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接納該制度并參與進來,擴大制度的覆蓋面,因此設立了較低的繳費檔次。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城鄉居民保已經實現全覆蓋,參保人對制度也有充分的信任,因此在當前的現實情況下要不斷提升城鄉居民保的基本繳費檔次。本文認為可以以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基數進行比例制的繳費檔次制定,因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以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基數可以保證都在城鄉居民的經濟能力范圍內。
(三)加大城鄉居民保的宣傳力度,提高城鄉居民的參保積極性
為了讓城鄉居民保政策能夠被更多利益相關人熟知,要切實讓政策宣傳走出辦公樓、走進基層,而不是只停留在文件中。在宣傳過程中各組織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講座、板報、宣傳冊等多種方式及時地對城鄉居民保的主要內容及動態變化進行宣傳和解讀。要主動地對政策進行宣傳,在未進行政策宣傳和解讀的地區要盡快通過上述提到的方式或其他適合的方式落實政策的講解,在已進行政策介紹的地區要根據城鄉居民對政策的掌握情況在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地區主動進行政策的再宣傳。并要及時總結政策宣傳工作的優缺點,找準政策宣傳的發力點,保證政策宣傳和解讀的質量。同時各中心也可以在各個社區或村著重培養幾名對政策理解全面到位的人,這樣當一些本地的居民對政策有疑惑時可以及時得到解決,保證政策宣傳的及時性和連貫性。
注釋:
1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5》,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16年版,第21頁。
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5》,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16年版,第26頁。
參考文獻:
[1]薛惠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六題待解[J].中國社會保障,2012.
[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5》[R].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6:第21—26頁
[3]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6》[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第34—35頁。
[3]周永水,劉曉露.關于建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的思考——以浙江省為例[J] .中國社會保障,2013,(4):34 —35
作者簡介:
吳元元(1979.2—),女,籍貫:山東梁山,單位:講師,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等。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7年度項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提升空間分析”(編號SZ1701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