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先峪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是對湖北恩施自治州茶葉產業化建設的障礙與對策進行研究,并闡述恩施自治州在茶葉生產、發展中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促進恩施茶葉產業標準化建設與發展。以市場作為茶葉產業發展的導向,并以提升經濟效益作為建設的核心,并將恩施重點茶葉品種作為茶葉競爭手段,依托現代化的茶葉生產標準,實現恩施自治州茶葉產業標準化建設。整個產業發展規劃將遵循科學原則,講究先穩步發展基地 , 并在在發展中不斷提高茶葉的品質與產量;前期將做科學化布局,并不斷優化生產經營模式;牢抓重點茶品與龍頭茶葉生產企業,并重點幫扶, 組建產業集團 ;充分發揮恩施地區自然生態環境優勢,不斷培育新型茶品;并在茶葉生產工藝、茶葉發展體系、茶葉營銷策略等方面實現突破,更好的拓寬恩施州茶葉的發展優勢。
關鍵詞:恩施州;茶葉生產 ;產業化 ;障礙 ;對策
引言:
恩施自治州作為我國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其產的茶品在全世界受到了廣泛歡迎。恩施具備得天獨厚的茶葉培育環境,并且隨著產業、集中化發展,恩施茶產業走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茶產業發展模式,并在培育工藝、生產工藝、經營模式等方面實現突破。不過目前恩施州茶葉產業化建設中仍就有不足,下面就做具體分析,促進恩施州茶葉產業高速發展。
1 有關于恩施自治州茶葉生產現狀研究
1.1 茶產業基本狀況
目前恩施州市整個湖北省最大的茶產業生產基地,同樣也是我國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茶葉產業已經成為恩施自治州最重要的經濟發展來源,成為其地區支柱性產業。其最出名的茶品種為富硒茶,在國內外都享負盛名。是恩施州的一大資源優勢。恩施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性,在歷史發展中茶葉生產就很出名,在2003年,整個恩施州地區的茶產業種植已經達到了2.361萬hm2,并占據全省的百分之二十,茶產量在當時達到了1.823萬噸,直接經濟規模達到了3億多元。而到了2012年,種植面積達到了6.12萬hm2,總產量達到了5.37萬噸,產值達到了25.53億。并且這幾年還在持續發展,在這種轉型的特殊時期,加快恩施茶產業標準化建設,將成為恩施發展的關鍵。
1.2 恩施名茶富硒茶研究
恩施州是世界第一個勘探有富硒物質的地區,其地質中煤硒均值達到150mg/kg左右。硒是一種微量元素,對人體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長期竊取適量此物質,可以防癌,防止多種疾病出現。而在恩施州有一種名茶,就以此物質來命名,叫富硒茶。就目前來看,全州現有富硒茶園規模已經超過了2萬hm2, 年產富硒茶近2萬t, 已經成為恩施地區茶葉品牌中的代表,在國內外受到了很大歡迎。
1.3 恩施茶產業科技含量研究
(1) 就目前來看,恩施地區無性系良種茶園約有0.6萬hm2, 占據總體的百分之18左右,這已經遠超出湖北平均水平。并且,單位面積產值也到達了15萬元/hm2,同樣也遠遠高出全州平均水準。
(2) 恩施州茶產業在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我國重要的茶產業生產基地代表。并獲得國一百多個省內獎與7個國家級金獎和優質產品稱號。
(4) 恩施州已經成為全國茶葉生產基地的代表,擁有專業化、國家認證的茶葉生產基地,同時在茶品培育、工藝加工、營銷服務等方面已經形成科學化的產業鏈,并取得了茶葉種植、加工等重要突破。
2 恩施州茶葉生產問題研究
2.1 茶品質量不高
就目前而言,全州各大茶產園能夠實現的平均單產值為1.2萬元/hm2上下,因此不難發現經濟效益還比較低。而產值不高的根本在于其茶生產的質量不高。主要有幾點因素,首先是無性系良種種植所占比較小,其次是條植茶跟“六蔸”茶產量不足,最后是還有一部分茶樹已經老化,導致產量、質量等下降。
2.2茶產業加工仍就落后
雖然恩施作為整個省的茶葉生產大戶,但總體而言茶生產工藝仍就必將落后,很多地區采用手工加工形式,只有少數加工廠引進現代化的生產裝置。目前恩施的各大茶葉加工廠已經達到了3000多加,不過除了少數比較有名的茶廠外,很多都存在廠房設計不標準、設備落后、生產工藝落后等問題。不僅容易導致資源的浪費,還難以保障茶的質量。
2.4 產業鏈營銷體系還不完善
就目前來看,整個恩施州大大小小的銷售還沒形成市場標準標準化,不僅市場監管機制不完善,對于銷售體系也不夠健全,整個茶產業銷售市場呈現一個混亂狀態。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州內茶產業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沒有建立科學化的管理、銷售體系。其次是個州、縣都在自主開拓市場,搶占名茶市場份額,都各自為政,以價格戰殺價,不利于市場行情的發展。最后是銷售市場未打開,很多茶品僅在本地或者本區域銷售,發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3 恩施州茶葉產業化建設策略研究
恩施州作為老牌的茶葉生產基地,它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與技術、產業鏈優勢,為了更好的促進恩施茶產業發展,建立科學、標準化的恩施茶產業是很有必要的,以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并突出名茶,大力發展產業鏈經營模式,實現恩施茶產業標準化經營、科學化管理,促進恩施經濟產業高速發展。
3.1 發展茶基地,提高茶品質
茶產業應該集中化、標準化生產,積極開拓產業化的茶葉生產基地,在技術標準、經營管理方式等方面實現統一,穩固產業鏈健康、科學發展。具體內容如下:
(1) 首先是加快全州茶樹無性系良種體系建設,:通過技術優化、加大投資來提高無性系良種茶苗的繁育能力, 保障每個茶基地品質。
(2)提高茶葉種植方法:茶葉修剪需要注重科學性,臺刈和嫁接成為茶葉培育的重要方法,并逐步淘汰老舊、病態的茶樹,提高產量與質量。
(3)最后是大力推進現代化茶產業生產標準的建設:如積極引進更加科學高效的茶生產設備,在生產工藝等方面革新,此外積極應用先進的機械設備來對茶產業進行機械化的修剪、采摘。
3.2 科學布局、提高加工產值
(1) 首先是加快現代化茶葉加工產業的規劃與布局,如積極引入新型生產體系與生產標準。其次是建立標準化的生產、加工、經營體系。最后是在原有標準化茶產業基礎上積極改造,并淘汰落后的茶葉生產廠。保障每個茶葉生產廠具備安全、衛生、質量有保障的要求。
(2) 建立科學化的茶產業經營模式:不管是茶葉的培育、生產、加工還是最后的經營銷售,都應該制定科學化的制度,如強化生產部標準、人員管理標準、并積極統一化茶產業行內標準。在本自治州內建立專業化的茶產業技術機構,并在生產、經營、銷售上形成統一,達成產業化發展標準,提高茶產業的整體競爭實力。
(3)不斷改培育技術,并在加工工藝上實現突破,提高茶葉品質。
(4) 大力研制名茶,并提高推廣力度,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熟知恩施名茶,提高其品牌效果。
3.3建立科學化的經營管理體系,努力拓寬茶產業市場
(1) 建立信息化的經營平臺:借助當前的電子商務平臺,在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大力推廣恩施名茶,并建立相應的電商服務系統,提高茶產業在全國的知名度。
(2) 制定科學的銷售政策,:這些包括了各大傳統節日的促銷政策、團購、大批量采購等優惠政策等。積極鼓勵銷售企業大批量采購茶品,并做好品牌推廣、優惠等各方面的銷售促銷活動,提高茶的知名度,提高恩施茶的市場競爭力。
(3) 積極拓寬市場、引進企業投資:為了更好的促進恩施茶產業發展,政府、以及相關機構可以營造寬松環境, 積極引進企業、個人團體等來投資,除此之外,依托茶產業,還可以拓展旅游觀光服務,將茶作為地區性特色,提高恩施茶品的知名度。
(4) 提高對本地龍頭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如先進企業可以享受政府優惠或者補貼,積極深化企業與茶葉種植戶的合作,帶動茶產業鏈化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經濟,拓寬茶葉市場。
參考文獻:
[1]楊丹莉. 恩施州茶葉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D].武漢輕工大學,2019.
[2]彭碩.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產業發展研究[D].湖北民族學院,2018.
[3]張強,崔清梅,王永健,羅鴻,戴居會,梁金波.恩施州茶葉加工企業能耗現狀及能源替代對策[J].中國茶葉,2018,40(03):48-52.
[4]戴光忠.恩施州茶葉地理標志特征與農業知識產權保護[J].湖北農業科學,2015,54(03):757-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