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梓源
【摘 要】目的:分析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對于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 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糖尿病治療的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含量(FBG)、餐后兩小時血糖含量(2hPBG)、遵醫行為。 結果:護理后觀察組FBG、2hPBG等指標與用藥控制、飲食控制、運動控制等遵醫行為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方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對于醫護工作的遵從性,積極配合治療,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關鍵詞】糖尿病;護理干預;優質護理;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186-02
糖尿病是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活性受損而造成的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1],多發于中老年人群,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目前臨床上對糖尿病尚無有效的治愈方法,醫囑多建議通過調節日常飲食、作息以控制血糖。因此良好的自制力和遵醫行為是影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為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遵醫行為,我院對糖尿病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糖尿病治療的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滿足WHO專家咨詢報告編制的標準確診為糖尿病,身體其他功能正常且無它類嚴重病史。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2.8±5.31)歲;觀察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59.46±6.73)歲。所有患者臨床檢測資料完整,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具體包括:
1.2.1心理護理
心理狀態是影響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臨床研究表明,長時間焦慮、緊張、郁悶的人群糖尿病發病率較高[2],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排解患者不良情緒,有助于血糖控制。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積極引導,耐心與患者溝通,為其講解糖尿病的的病理特點以及治療過程,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鼓勵患者樂觀面對生活,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
1.2.2 飲食護理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點,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養成糖尿病患者良好的飲食習慣。糖尿病患者日常飲食要注意控制高糖食物,飲食重點以蔬菜、雜糧類為主,適量搭配一定數量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瘦肉、牛奶、雞蛋、魚、雞鴨和豆制品等。也可食用適量的凍桑葉抑制小腸對雙糖的吸收,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加強糖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糖代謝的改善,產生降血糖效果,從而實現食后降糖。
1.2.3 運動干預護理
適當的運動可促進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氧化,進而降低血糖。在護理過程中,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推薦不同的運動方式,如打太極、慢跑等。對于不方便進行運動量較大項目的患者,可建議進行室外散步或做適當家務。告知患者運動后的注意事項,鼓勵患者每天堅持進行運動鍛煉,以更好控制血糖。
1.2.4 用藥護理
護理人員應詳細告知患者胰島素的作用、使用方法及使用劑量,囑咐患者按規定正確用藥,提高患者用藥安全性,降低疾病復發率。
1.3觀察指標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兩組患者PBG、2hPBG指標,對患者飲食、用藥、運動等遵醫行為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PBG、2hPBG結果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PBG、2hPBG值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均PBG、2hPBG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結果對比
經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飲食控制、用藥控制、運動控制等各項遵醫行為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又被稱為“富貴病”,主要是不健康的飲食和不良作息而導致的,因此臨床治療上多是讓患者對飲食進行控制,加強運動鍛煉,保證正常作息以控制血糖,在藥物上輔以胰島素進行配合治療。由于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臨床上也尚沒有研發出治療該病的特效藥,所以患者需遵循醫囑進行長時期的控制調節,才能逐漸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大多具有較長的糖尿病史,不少患者已形成對糖尿病的固定認知,缺乏治療的信心,表現在行為方式上,則是不遵醫囑或不完全遵從醫囑,使其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嚴重者還可能因周圍神經病變而出現下肢癱瘓[3]。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應注重排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轉變患者對糖尿病的錯誤認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其次,應告知患者糖尿病飲食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確立正確的、有規律的飲食方案,嚴格定時、定量、定餐,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在本次即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飲食、運動及用藥進行干預指導,研究結果顯示,經優質護理干預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良好,且遵醫性較高,臨床護理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患者。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遵醫行為,促進患者在生活中做好血糖控制,積極配合治療,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參考文獻
[1]許曉燕. 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28):244-245.
[2]陳麗玲.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21):178-179.
[3]楊潔.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評價[J].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24):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