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瑛
摘 要:伴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聞媒體的種類也逐漸的增多,各種互聯網信息平臺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這些新興的新聞媒體在給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相應的帶給我們一定的困擾。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過于繁多的媒體會對其公信力帶來影響,很多虛假的新聞會干擾我們對于事實的判斷,導致新聞媒體公信力出現困局,不利于我們對新聞的真實有效性進行判斷和使用。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可以做好多個方面的工作,其中做好新聞的道德建設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從目前新聞媒體公信力的困局出發,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的措施,重點突出了新聞道德建設工作,為更好的梳理新聞媒體的權威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新聞媒體 公信力 困局 道德建設
引言:自從互聯網技術興起以來,新聞傳播的方式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在種類繁多的新聞媒介手段的支撐下,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這就需要所獲信息的真實性有所保證,過去的新聞媒體形式相對單一,再加上政府的有力監管,因此新聞報答的公信力相對較強,我們需要的就是閱讀報紙等就可以獲取第一手的信息。但是在新媒體時代,這種完全統一的公信力已經不復存在了,人們從網絡上獲取的新聞往往存在很大的虛假性,這些虛假的信息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進而會讓我們無法很好的運用這些信息。這種公信力困局出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源于新聞道德建設力度的不足,因此必須想方設法的做好新聞道德建設工作,通過這一途徑來維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進而確保新聞媒體可以很好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提供便利。
一、新聞媒體公信力的內涵與意義
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公信力屬于最有價值的一種內在品質,其屬于一種被社會公眾所信賴的內在力量,也是媒體在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關鍵性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媒體公信力問題不僅必要,而且迫切。在媒體公信力建設中,新聞道德建設又至關重要,從加強新聞道德建設方面來提高媒體的公信力,避免媒體在自身和輿論引導中出現失范的現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從當前國內外的媒體公信力現狀來看,新聞道德失范是引起公信力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新聞媒體公信力必須加強新聞道德建設。
二、新聞媒體公信力面臨的困局
(一)新聞報道方面的困局
新聞媒體公信力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聞報道方面存在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這種問題甚至甚至會逐漸演變成困局。其中典型的就是報道過度的問題,很多的新聞報道完全不考慮當事人的感受,隨意夸大事實,比如說“南平慘案”、“廣西雷州小學傷人事件”以及“江蘇泰州傷人事件”等,這些新聞報道均或多或少的存在夸大事實的現象。這些與事實不相符的過度報道會給廣大群眾造成不信任的想法,進而會對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帶來不利影響。與此同時,一些過于渲染的新聞報道也會影響到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比如說一個地區發生了礦難,一些新聞報道會過于強調營救及時等,忽略了遇難者面臨的慘狀,這顯然違背了新聞報道的初衷,廣大群眾最關心的是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同時也最關注新聞的教育意義,如果一味的渲染,會對一些有效的信息進行遮掩,這顯然是不利于群眾的信息獲取、識別以及判斷的,長此以往,會對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新聞人的專業性困局
除此之外,影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的因素還包括新聞人的專業性存在問題。這一問題其實是受到了互聯網新聞傳播媒介的影響,在新媒體時代,各種新聞媒介層出不窮,它們往往不需要專業的新聞知識就可以完成新聞的傳播,所以最終呈現的新聞報道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人的問題。過去的新聞記者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方可上崗,但是在新媒體時代,由于受到互聯網的影響,人們往往只會關注與新聞的經濟效益,比如說新聞的傳播可以獲得多少點播量等。因此,導致其對于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斷的降低,再加上各種平民網站的出現,我們大家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的執行者、參與者以及評論者,因此最終呈現的新聞質量也是值得考量的,這也會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受損,因此需要及時的采取措施來改善目前這一現狀,真正的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進一步維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
(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不兼容性困局
在當前的形勢下,新興媒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傳統媒體的傳播范圍,在互聯網的支持下,一些新聞傳播媒介在傳播速度、傳播范圍等方面均超過了傳統的媒體,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始終無法做到完全兼容,這其實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我國新聞媒體的發展,因此想法設法的實現二者的兼容,為進一步降低新聞媒體資源占用率,提升受眾信任度,維護新聞媒體公信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新聞道德建設的措施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聞媒體必須弘揚改革創新精神,鞏固傳統優勢,克服自身不足,增強改進道德建設新聞宣傳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報道水平和宣傳藝術,始終將道德建設作為新聞工作的基礎,同時也要及時的的維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確保廣大群眾可以獲得最為真實有效的信息,本文從加強新聞道德建設的角度出發,提出以下三點措施:
(一)正面報道力求人性化
首先就是要確保正面報道的人性化,正面報道主要是起到教化人的作用,其出發點是以人為本,因此,在具體的報道階段,必須重點考慮當事人的感受,這也是新聞媒體工作者與參與者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比如說在對某一個模仿人物進行報道的時候,必須要事先征得當事人的同意,同時具體的報道內容也必須經過當事人的同意,真正的從他人的角度出發,確保人性化的進行正面報道,這也是新聞道德建設最基本的要求,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視。
(二)加大對不道德新聞報道的監管力度
當前,很多不道德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這種現象尤其是在網絡平臺上出現的最為頻繁,很多人為了個人的私利,隨意編造很多不道德的新聞,其目的是為了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進一步提升自我的知名度這顯然屬于不道德的行為,因此,政府和廣大群眾要共同努力,加大對不道德新聞報道的監管力度,加強新聞道德方面的教育,確保社會上的不道德新聞能夠被及時的制止,避免影響廣大群眾的判斷。
(三)搭建網絡宣教平臺
互聯網成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傳統主流媒體應加大網上正面宣傳和管理工作的力度,在網上開設形式生動活潑、內容寓教于樂的欄目,發布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動、迷信、淫穢、庸俗的內容通過網絡傳播,嚴厲打擊網上違法行為,筑牢網上思想道德建設的防線。網站應加強網上“紅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學會以別開生面的形式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網民增強網絡道德意識。開辟更多更好的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方式,對未其進行正面的教育引導,提供健康、安全、文明、有益的綠色網上空間,構建上文明網、上網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圍。
四、結論:
總而言之,目前新聞媒體公信力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具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包括媒體工作者的問題,報道內容與形式上的問題等。結合本文研究的內容,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其中重點是要做好新聞道德建設工作,讓我們的新聞媒體工作者、新聞受眾都可以始終將職業道德作為工作的準則,不斷加強新聞道德建設工作,讓社會上的一些虛假以及浮夸的新聞報道逐漸的減少,還我們一個健康干凈的新聞媒體氛圍,最終可以進一步的維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讓大家可以獲得更為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為我們今后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參考文獻:
[1]田明蘭.淺談新聞媒體公信力困局與新聞道德建設[J].才智,2018(16):221.
[2]魏莎莎.淺談新聞媒體公信力困局與新聞道德建設[J].西部廣播電視,2017(18):59-60.
[3]農朝彥.新聞媒體公信力的缺失與新聞道德建設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2(07):123+129.
[4]李勇志.新聞媒體公信力缺失與新聞道德建設問題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03):51.
[5]賈立輝.新聞媒體公信力缺失與新聞道德建設探究[J].科技展望,2016,26(0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