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 要】對高職醫學生進行生命態度的研究是勢在必行,本研究將以高職醫學生為主要對象,進行自傷行為對生命態度的影響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高職醫學生在生命的意義意識方面表現為自我意識越強烈,為達到目標的意志越強烈,而產生對生命的保護意識越強烈,出現自傷行為就會越小。
【關鍵詞】高職醫學生;自傷行為;生命態度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204-01
1 高職醫學生開展自傷行為對生命態度影響研究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加了人們的社會壓力,導致一些人出現了焦慮、心理不適、抑郁、心理困惑等問題。其中,高職醫學生出現此類問題的幾率更大,這主要是因為這部分人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其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其中就有漠視生命的表現。而自殺及自傷行為其實是一種對生命比較漠視的行為。而醫學生作為守衛人類健康的后備軍,有責任有義務珍惜生命,愛護生命,守衛生命。因此對醫學生進行生命態度的研究是勢在必行[1],從而探求預防干預措施從而加強其重視生命,引導他們愛護自己的生命,更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目前,國內外已經多次分別從青少年應激事件、應對方式、父母教養方式等多維度相關研究了自傷行為,其研究多以中學生為主,但對于高職醫學生研究較少。本研究將以高職醫學生為主要對象,進行自傷行為對生命態度的影響的調查研究,旨在為高職醫學生的心理輔導和正確的生命態度形成提供理論參考,為深化醫學生的生命教育提供理論根據。更是對于高職醫學生的培養教育提供可靠的理論指導,為更好的為祖國提供具有責任心、愛心、耐心的優秀醫務工作者提供幫助。
2 調查資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某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6年及2017年9月份入學的720名大專學生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問卷調查
先進行查閱文獻,設計量表操作的可行性方案。為使調查量表的內容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在查閱相關資料后,采用青少年生命態度量表作為本次研究的調查量表。
2.2.2 量表評價
采用的生命態度量表內容如下:以何英奇編制的生命態度剖面圖為測量工具[2]。即“生命態度剖面圖”量表共有37個題項,6個因子。這里所說的因子,就是生命目的、死亡接納、存在充盈、苦難接納、生命目的、生命意義意志這六個。
量表作答方式用Likert5級計分制。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很同意”、“非常同意”,依序計1分到5分。
2.2.3 質量控制
本調查采用測量控制、問卷測量的環節控制、問卷錄入質量控制環節,最大程度上確保調查結果準確有效。
2.2.4 統計學分析
對測量到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后,數據錄入使用Epidata3.0,統計分析使用SPSS17.0軟件,針對數據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x±s分析、logsitic回歸分析。
3 調查研究結論與討論
3.1 研究結論
根據收集到調查表的數據系統分析,高職醫學生是否有自傷行為的生命意義感的差異分析結果,如表3.1數據所示:醫學生有自傷行為的生命意義感在意義意志、存在充盈、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難接納、死亡接納方面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1);其中有自傷行為的學生在意義意志、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難接納方面的值低于無自傷行為的值,即生命意義意志、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難接納越強的學生發生自傷行為的可能性越小;而有自傷行為的學生在存在充盈和死亡接納的值高于無自傷行為的值,即存在充盈和死亡接納越明顯發生自傷行為的可能性越大。
3.2 結論與討論
通過有無自傷行為和高職醫學生的生命態度的相關性調差分析,在苦難接納、存在充盈、死亡接納、生命控制、意義意志、生命目的方面,醫學生有自傷行為的生命意義感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1),這與徐州、北京、包頭地區大學生[3-5]的調查結果相一致,即:極具生命意義意志的追求、對生命目的有具體而又明確的目標、具備一定的生命控制的學生,他們對苦難、挫折、死亡有大致的了解,但不會發生自我傷害。
高職醫學生在生命的意義意識方面表現為自我意識越強烈,為達到目標的意志越強烈,而產生對生命的保護意識越強烈,出現自傷行為就會越小。有明確的有意義的人生目的以及其對生命目的的感到滿意的醫學生,出現自我傷害的可能性越小。生命控制因子其目的在于考察個人能自由作出生命抉擇以及為生命負責的程度,所以對于能夠掌握個人命運,掌控自我生命的醫學生發生自傷行為的可能性很小。苦難接納因子其目的在于考察個人了解苦難的意義以及接納苦難考驗的程度,對于能夠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醫學生發生自傷行為的可能性越低。因此生命意義意志頑強,有明確的生命目標,具有有效的控制生命的能力,具有接納苦難的能力越強,而出現自我傷害的可能性就會越低。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研究結果,要想解決目前高職醫學生存在的自傷行為或其他心理的問題,就是要重視醫學生的生命教育。顧秋雨、王建芬[6]認為教育者要注重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加大力度開展生命教育工作,竭盡全力助大學生一臂之力樹立正確、合理的生命觀,這將有利于社會和諧以及大學生的健康、穩定發展。并且醫學生是未來的生命護衛者,肩負著治病救人、求死扶傷的職責重任,而他們懂得珍惜生命、關愛生命,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力,更應具有正確的堅強的生命態度,重視生命教育[7]。只有通過有效的生命教育才能使醫學生擁有健康正確的人生觀,才能用一顆健康的心去拯救無數個珍貴的生命。
參考文獻
[1]劉文波,劉南.大學生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2016,3(23):33-34.
[2]何英奇.生命態度剖面圖之編制:信度與效度之研究[J].臺灣師范大學學報,1979, (35): 71-79.
[3]賈林祥,石春.徐州地區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3):219.
[4]李鳳英,李斌.“90后”大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分析[J].人民論壇,2011(17):172-173.
[5]郝紅英.包頭市大學生生命態度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2,5(33):600-601.
[6]顧秋雨,王建芬,高金紅.大學生生命態度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研究,2014(8):2992-2994.
[7]田寶文,張國艷,王靜,張強華,戚曉華,劉桂芳,趙海豐,朱勁松.按需護理層級模式對臨終關懷層級護理干預患者生命質量和態度的影響[J].2016,3(3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