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海 宋愛菊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239-01
隨著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相繼頒布,給計劃免疫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自2009年啟動以來,農村的計劃免疫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取得非常大成績。面臨這種新形勢,如何進一步做好鄉鎮的計劃免疫工作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現狀
1.1 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我國從自實施兒童計劃免疫以來,通過對兒童實施有計劃的預防接種,有效地控制了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傳播,保障兒童身體健康。但“重治輕防”的觀念仍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計劃免疫工作,再加上地方財政緊張等因素,導致計劃免疫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計劃免疫工作的需求。目前鄉級防保人員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鄉村醫生待遇偏低,導致他們缺乏工作積極性,有些鄉村醫生不愿承擔計公共衛生工作,甚至棄醫從農或從商,嚴重影響了計劃免疫各項措施的落實
1.2 流動兒童管理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變革,我國流動人口迅速增加,流動兒童群體龐大,居無定所,預防接種工作難以落實,成為計劃免疫工作的盲區,嚴重影響計劃免疫工作持續深入發展的突出問題。
1.3 二類疫苗的推廣問題 預防接種是控制和消滅疫苗針對傳染病的重要而又簡便易行的方法之一。我國每年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為適齡兒童實行一類疫苗免費接種,使常規免疫和強化免疫接種率得到提高,適齡人群免疫水平得到了提高,控制和消除了針對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國產、進口新疫苗不斷問世,用于兒童免疫預防,以進一步減少兒童相應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這類疫苗均為二類有價疫苗,給一些經濟困難的兒童家長增加負擔,降低對新疫苗的接種率,從而使二類疫苗的接種、推廣受到局限。
1.4 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處理問題 目前國內免疫接種所使用的生物制品盡管經過逐步改良,但預防接種后異常反應仍時有發生,給基層計劃免疫工作帶來一些問題。由于部分計劃免疫工作人員對疫苗帶來的異常反應宣傳不到位,極少數的兒童家長不理解,糾纏不休,向所在醫院疾控中心索賠經濟、精神損失,致使基層計劃免疫工作人員對預防接種工作心存顧慮。
1.5 疫苗事件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疫苗事件的發生,兒童家長對疫苗質量產生質疑,對疫苗產生不信任感。
2 對策
2.1 加大投入 政府加大對鄉鎮醫院的投入,解決目前鄉級防保人員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鄉村醫生待遇低的問題,保障預防保健網的網底,使農村計劃免疫工作健康發展。
2.2 促進流動兒童免疫接種綜合管理 提高流動人口的免疫覆蓋率是控制流動人口相應傳染病發病的關鍵,而計劃免疫工作人員全面、準確地掌握本地區流動人口基本情況,并對其適齡兒童及時進行接種及補種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中之重。與村衛生所和鎮直各部門合作對轄區內流動兒童進行專項登記,為適齡流動兒童建立臨時接種卡并實施預約制度。以提高接種率; 堅持查驗兒童預防接種證制度,促使流動兒童及無證者主動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免疫接種。
2.3 加大社會宣傳動員 隨著計劃免疫工作的深入開展,對計劃免疫用一類疫苗及二類疫苗應進行針對性強、科學有效的宣傳。通過宣傳加強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計劃免疫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提高公眾對計劃免疫工作的認識,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幸福,大力支持計劃免疫工作。
2.4 實施接種疫苗前告知制度 防保人員在實施接種前,應當告知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情況。實施接種疫苗告知制度,既能起到接種疫苗的宣傳效果,幫助兒童家長了解接種疫苗的知識,要求家長如實反映兒童接種史、過敏史及目前健康情況等,以降低疫苗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配合做好兒童的預防接種;又能對醫務人員起到保護作用,避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2.5 加強防保人員業務培訓和人員在要求相對固定 隨著計劃免疫工作的深入,鄉鎮防保人員業務水平相對較低,已不能適應當前計劃免疫工作的發展,應加強對鄉鎮計劃免疫工作人員業務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一些地方防保人員更換頻繁,給計劃免疫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請上級領導協調,保證鄉鎮防保人員相對固定,是以后計劃免疫工作健康發展的關健。